正文 “笑”對人的心理影響(1 / 2)

心理學關鍵詞:釋放壓力。

人在快樂時會笑,人在悲傷時也會笑,那麼人為什麼要笑?

笑可以說是人類與他人交流的最古老的方式之一。相關的研究人員認為,人類出現之前的靈長類動物就已經會笑,這是對撓癢的一種生理反應。如果在嬉戲打鬧時被同伴搔癢,現代猿也會發笑,並且保持祖先發笑的特征,即發出“呼呼”聲。在人類身上,笑則進化成“哈哈”聲。

我們每一個人早在學會說話之前就掌握了“笑”這門技巧。笑已經成為社交中一個強有力的武器,能夠幫助我們迅速與他人打成一片。牛津大學的羅賓·鄧巴經研究發現,發笑會提高人體天然鴉片劑——內啡肽的分泌數量。在他看來,內啡肽能夠加強我們與他人的關係。

另外,歡笑和嘲笑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歡笑可使一個人感到快樂,嘲笑則可能促使他人遵守和順從社交準則,或者將他們逐出社交場合。

在人發笑過程中,幽默又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呢?據美國芝加哥《醫學生活周報》報道,美國一些大型醫院和心理診所已經開始雇用“幽默護士”。她們陪同重病患者看幽默漫畫並談笑風生,以此作為心理治療的方法之一。幽默與笑聲,已經幫助不少重病患者或情緒障礙者解除了煩惱與痛苦。

生活中,沒有一個人願意看到自己或朋友愁眉苦臉。有哲人說:“笑表達了人類征服憂慮的能力。”不僅如此,最新的醫學研究還發現,笑口常開可以防止傳染病、頭痛、高血壓,可以減輕過度的精神壓力,因為歡笑可以增加血液中的氧分,並刺激體內免疫物質的分泌,對抵禦病菌的侵襲大有幫助。而不笑的人,患病幾率較高,而且一旦生病之後,也常是重病。所以,一定要保持笑口常開哦,這樣才會快樂無限。

“咒罵”也有正麵作用嗎。

心理學關鍵詞:咒罵心理。

人的心理是處於一種動態的水平的,一旦失衡便會出現心理上的苦悶和痛楚。當一個人無法按捺自己心中的怒火時,索性就會罵出來,其實這未嚐不是一件好事,因為口出惡言可以避免怒火中燒者對身邊的人大打出手。

美國的心理學家蒂莫西·傑伊證實了上述觀點。他從事的是對髒話及其社會效應的科學研究。據他估計,工作場合談話約5%的內容是咒罵,在平時的閑談中該比例甚至達到10%左右。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咒罵能讓工作壓力大的人感到輕鬆,可以幫助病人緩解疼痛。

根據咒罵學的理論,咒罵通常有助於人重建自己的心理和生理平衡,是宣泄被壓抑情緒的良好渠道之一。

此外,調查數據顯示,小男孩和小女孩罵人的頻率一樣高,但成年男子顯然比成年女子愛說髒話。從古至今,每種語言、每種文化都不乏罵人的髒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