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先給小任務,再提大要求——登門檻效應(2 / 2)

4、選擇D。

你是個外表看似隨和其實內心相當剛強的人。對於很多事情,你都有自己獨特的看法。你的好惡感也重,“道不同不相為謀”。所以你的另一半通常是能夠一開始就和你談得來的。追求你的人最好能夠事先多觀察你,了解你的想法,免得一開口就被你討厭。

期望會促使人更加努力——羅森塔爾效應。

心理學關鍵詞:羅森塔爾效應。

俗話說:“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功。”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成才的潛質,一個人能否成功,除了個人因素外,更多的時候是要看周圍的人能不能像對待非凡的天才一樣重視他、期望他、鼓勵他和讚美他。

1968年,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他的助手做了這樣一個實驗:他們來到一所小學,從一至六年級中各選3個班,在學生中進行了一次煞有介事的“發展測驗”。然後,他們以讚美的口吻將有優異發展可能的學生名單通知有關老師。8個月後,他們又來到這所學校進行複試,結果名單上的學生成績有了顯著進步,而且情感、性格更為開朗,求知欲望強,敢於發表意見,與教師關係也特別融洽。

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實際上,這是心理學家進行的一次期望心理實驗。他們提供的名單純粹是隨意抽取的。他們通過“權威性的謊言”暗示教師,堅定教師對名單上學生的信心,雖然教師始終把這些名單藏在內心深處,但掩飾不住的熱情仍然通過眼神、笑貌、音調滋潤著這些學生的心田,實際上他們扮演了皮格馬利翁的角色。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因此變得更加自信,奮發向上的激流在他們的血管中蕩漾,於是他們在行動上就不知不覺地更加努力學習,結果就有了飛速的進步。這個令人讚歎不已的實驗,後來被譽為“羅森塔爾效應”。

羅森塔爾效應告訴我們,對一個人傳遞積極的期望,就會使他進步得更快,發展得更好。反之,向一個人傳遞消極的期望則會使人自暴自棄,放棄努力。當然了,對於自我來說也是一樣的,我們要經常給予自己一個積極的心理暗示,為自己加油。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阿斯伯內多效應。

心理學關鍵詞:阿斯伯內多效應。

人們在看油畫時,一般站在畫的近處時難以看清畫麵,而站在畫的適當遠處時反而看得更清晰,油畫的逼真效果即刻凸顯出來。這種離畫麵較遠,圖像反而看得越清晰的現象,被稱為“阿斯伯內多效應”。

日常生活中,“阿斯伯內多效應”也常常發生,這與我們常說的“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是一個道理。這是因為當事人往往卷入太深,心情過於緊張、認識過於狹窄,因而看不到問題的全部與本質;而旁觀者與事件無個人利害關係,思想放得開,視野自然就寬廣,觀察時既能看到問題的全部,又能促進思維的冷靜考慮,因而就能看到問題的本質。

生活中,我們要選好看待事物的著眼點,通過不同的角度來看待事物,要看到事物的多麵性,了解到事情的全貌,看清事物的本質。根據現實的需要把眼光放遠,遇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要執迷不悟,鑽牛角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