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 快樂法門:提不起時要放下 (1)(3 / 3)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在現實中,並不是人人都能把握好收與放的度。錢穆先生曾說過:“人生墜地,赤裸裸,一切欠缺,盡向外求充實。”從某一方麵來說,每個人生下來的頭一件事就是向外索取。對於索取,可謂是無師自通,進而成為人的一種習慣,甚至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再說舍棄,則不是人與生俱來的本領,或許正因為這樣,也就可以解釋為什麼不是所有人都深諳此道了。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你必須有所選擇,有所放棄。喜歡釣魚的人可能都知道要想釣到大魚就必須用香甜可口的食物做魚餌。人們想要在某些方麵取得成功就必須在其他方麵有所犧牲。

看破能放下,得萬般自在

一位哲人曾說:“每個人都有錯,但隻有愚者才會執迷不悟。”事實的確如此,生活中有兩種愛抱怨的人,一種是愛抱怨別人的人,另外一種人則是喜歡抱怨自己的人。前者容易清醒,後者則經常執迷不悟,一旦認為自己錯了,就消沉,不再振作,讓抱怨在心理生出“毒瘤”,並任由這顆“毒瘤”毀掉自己的一生。

在南美洲,有兩個人因為偷羊而被官府抓獲,政府要將他們刺字、發配。家人不想就此見不到自己的親人,於是籌了錢款來贖他們,結果這兩個人都被贖了回來,可是烙在前額的兩個英文字母ST卻再也不能去掉。ST是“偷羊賊”(sheep thief)的縮寫,這種刑罰在現在的人們看來有些不人道,但在當時卻被認為是懲罰犯罪的最佳手段,因為烙在前額上的字母永遠都去不掉,所以人們要想不遭受這種羞辱,不到萬不得已不會以身試法。

可是,這兩個偷羊人卻因為一時貪心,犯下了偷盜之罪,那麼,就不得不帶著那兩個代表著恥辱標記的字母,繼續在人們麵前生活和工作。這對於任何一個有羞恥之心的人來說,都是一種難堪,也是一種考驗。

當時,在這兩個偷羊人之中的一位,每天從鏡子中看到自己前額上的烙印,都覺得這實在是一種奇恥大辱。他簡直不能想象自己無時無處都要帶著這種恥辱去麵對異樣的目光。於是,每天都不敢出門,最後終於連家裏人看自己的眼神他也忍受不了,移居到了另一個國家,希望到一個從來沒有人認識自己的地方去開始新的生活。

當他來到了這個陌生的國家後,每逢碰到不認識的人時,對方仍舊會奇怪地問他這兩個字母究竟是什麼意思,他的心情始終不能平靜,每天都感覺生活痛苦不堪,抑鬱而終。死後,有好心人按照他的遺願將他埋在了一處荒山野嶺之中。那個地方隻有他的一座孤墳,也許從此以後他才算免去了心頭的羞辱,因為那個地方幾乎沒有人去。

與前麵那個偷羊人不一樣的是,他的那個夥伴雖然也深知自己以後的處境,而且他同樣對自己過去犯下的罪行感到羞愧。可是他並沒有像前麵的那位一樣遠走他鄉,而是在人們異樣的目光下和一些人明裏暗裏的嘲諷中留了下來。他心想:雖然我無法逃避偷過羊的事實,但我仍舊要留在這裏,贏回我曾經親手葬送的聲譽,贏回眾人對我的尊敬。

從此以後,他靠自己的雙手辛勤地勞動,用自己的勞動果實來孝順父母、養育家人,而且每當鄰居有困難的時候,他都會義不容辭地主動幫助。一年一年過去,他又重新建立起正直的名譽。鄰居們每逢有困難時,首先想到的就是他這個大好人,在鄰居的介紹下他還娶了一位溫柔美麗的妻子,並且生下了一個聰明可愛的孩子。

時間一晃而過,他的孩子也已經長大成人,而他也成了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

有一天,有個陌生人看到這位老年人頭上有兩個字母,就問當地人,這究竟是什麼意思。那個當地人說:“他的額上有兩個字母,已經是多年以前的事了,我也忘了這件事的細節,不過我想那兩個字母是‘聖徒’(saint)的縮寫吧。”

第一個偷羊人之所以一輩子悶悶不樂,最後鬱鬱而終,是因為他心理放不下對自己的抱怨,所以,在麵對自己犯下的錯誤時選擇了逃避。而第二個偷羊人能夠放下抱怨,理智地麵對曾經犯下的錯,並努力改正,這無疑是一種明智的選擇,因為逃避不能改變任何事情,而隻會使自己的心靈受到更大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