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紐約的百萬富翁在回顧自己的成功曆程時說,當年,他在一家百貨公司的薪水最初隻有每周七美元零五十美分,後來一下子就漲到了每年一萬美元,而這之間竟然沒有任何的過渡,沒過多久,他還成為這家百貨公司的合夥人。
剛去公司的時候,他和公司簽訂了五年的工作合約,約定這五年內薪水保持不變。但他暗下決心:絕不滿足於這每周七美元零五十美分的低微薪水,絕不能就此不思進取。他一定要讓老板們知道,他絕不比公司中的任何一個人遜色,他是最優秀的人。
他工作的質量很快引起了周圍人的注意。三年之後,他已經如魚得水、遊刃有餘,以至於另一家公司願意以三千美元的年薪,聘用他為海外采購員。但他並沒有向老板們提及此事,在五年的期限結束之前,他甚至從未向他們暗示過要終止工作協定,盡管那隻是一個口頭的約定。也許有很多人會說,不接受如此優厚的條件,他實在是太愚蠢了。
但是,在五年的合同到期之後,他所在的公司給予了他每年一萬美元的高薪,後來他還成為該公司的合夥人。老板們都很清楚,這五年來他所付出的勞動要比他所領的薪水高出數倍,理所當然,他成為一個獲利者。假如他當時對自己說:“每周七美元零五十美分,他們隻給我這麼多,而我也就隻拿這麼多好了,既然我隻領著每周七美元零五十美分,那麼我何必去考慮每周五十美元的業績呢!”如果那樣,你說結局會怎樣?實際上,這些話正是很多年輕人的想法,他們一邊以玩世不恭的態度對待工作,對公司報以冷嘲熱諷,頻繁跳槽,蔑視敬業精神,消極懶惰,一邊卻怨天尤人,埋怨自己懷才不遇、生不逢時。因為老板所付不多就敷衍自己的工作,正是這種想法和做法,令成千上萬的年輕人與成功絕緣。
對於一個雇員來說,還有比薪水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工作後麵的機會,工作後麵的學習環境,工作後麵的成長過程。工作固然也是為了生計,但比生計更重要的是品格的塑造和能力的提高。
如果一個人一開始工作,就覺得是做一件受罪的苦差事,那麼就很難傾注自己的熱情,所做的成績也不會很出色,他的麵前也隻不過是一片無邊無際的荊棘。
如果一個人的工作僅是為了工資的話,那麼,他注定是一個平庸的人,也無法走出平庸的生活模式。
而如果一開始就抱著很大的熱情和希望,把工作當成一種生活方式,用心經營自己的工作,憧著美好的前途,並盡其最大的努力去工作,情況可能就會完全不同了。即使眼前是一片荊棘,也會立刻消失得無影無蹤,出現一條平坦光明的大道。
在佛羅裏達州有一位快樂的農夫,他買下一塊農地後,心情變得十分低落。因為土地貧瘠,既不適合種植果樹,也不適合種莊稼,甚至連養豬也不適宜。除了一些矮灌木與響尾蛇,什麼都活不了。
但後來他轉變了心態,既然這就是自己的農地,就要好好經營。他忽然有了主意,他決定將負債轉為資產,他要利用這些響尾蛇。於是不顧大家的驚異,他開始生產響尾蛇肉罐頭。之後的幾年,幾乎每年有平均兩萬名遊客到他的響尾蛇農莊來參觀,他的生意好極了。他將毒液抽出後送往實驗室製作血清,蛇皮以高價售給工廠生產女鞋與皮包,蛇肉裝罐運往世界各地。甚至當地郵局的郵戳都蓋著“佛羅裏達州響尾蛇村”。
用心經營自己的工作,憧憬著美好的前途,並盡其最大的努力去工作,即使眼前是一片荊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