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上所述,馬、列的上述著作和論斷,絲毫也幫不了我國理論界多年來流行的那種觀點的忙,相反,卻論證了一種截然不同的觀點,即社會主義社會是消滅了階級,包括消滅了工農之間的階級差別的社會,是實現了單一全民所有製的社會,因而與共產主義社會的高級階段的確是同一性質的社會,真正是人類最美好、最幸福的共產主義社會的“第一階段”,而不像有的人所說的那樣,是一個獨立的社會形態;它與共產主義社會高級階段的區別,不在於有無階級,而在於生產力發展的高度還不夠充分,物質財富還不能像泉源一樣“充分湧流”,舊社會的某些痕跡,例如“狹隘的資產階級的權利眼界”,還會保留著,還不得不實行按勞分配,為了保護這種資產階級權利,還必須有“沒有資產階級的資產階級國家”,等等;存在著階級差別和階級矛盾,存在著尖銳、劇烈的階級鬥爭的“過渡時期”,是指從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之間的過渡時期,無產階級專政時代也是指的這個時期;一旦階級完全消滅,社會主義社會建成,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也就開始消亡;存在著階級差別和階級矛盾,需要堅持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也就還沒有完成過渡,建成社會主義。這才是無產階級革命導師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的本意。列寧是就過渡時期的階級鬥爭,就無產階級專政和就社會主義社會論述最多、最詳盡的經典作家,但是在我們所見到的文獻中,卻找不到一段列寧關於在社會主義社會存在階級和階級鬥爭,必須堅持無產階級專政的論述。當然,馬、列的上述論斷也告誡我們,在從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之間的這個過渡時期中,必須充分注意階級和階級鬥爭的問題,必須堅持無產階級專政。這個問題我們在另一篇文章中再來研究,這裏恕不細論。
有人會說,我國現在明明是社會主義,也明明存在著階級和階級鬥爭,怎麼能說社會主義社會是消滅了階級、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開始消亡的社會呢?這不是脫離實際的瞎說嗎?不錯,我國現在是社會主義國家。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建立了以工人階級為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革命性質開始轉變為社會主義革命。建國不久,人民民主專政(實質上是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立即沒收了掌握著國家經濟命脈的全部官僚資本主義經濟,使之轉變成為歸無產階級的國家所有的國營經濟,並且一開始就以建設社會主義,最終實現共產主義為自己奮鬥的最終目標。這一切表明,從1949年10月1日起,我們的國家就可以而且應當算作社會主義國家。列寧1918年1月關於當時俄國所說的話,也適用於我國。他說,“我們必須說,我們的蘇維埃共和國是社會主義的共和國,因為我們已經走上了這條道路,而且這個稱號也決不是空招牌”。特別是在所有製方麵的社會主義改造取得決定性勝利,國營經濟和集體經濟在國民經濟中占據了壓倒的統治地位後,我們更可以說,我國的社會是社會主義的了。但是我們千萬不可忘記,這裏所說的社會主義社會,還並不是馬、列所說的原來意義上的、已經消滅了一切階級差別的社會主義社會。怎樣才算消滅了階級,列寧是有標準的。列寧說:“消滅階級――這就是說,使全體公民在同整個社會的生產資料的關係上處於同等的地位,這就是說,全體公民都有利用公共的生產資料、公共的土地、公共的工廠等進行勞動的同等的權利”。也就是說,要實現整個社會的生產資料的單一的全民所有製。今天世界上還沒有一個國家達到了這個標準。因此,實際上,我國現在的社會,是處於從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時期,即平常大家所說的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時期,並沒有真正建成社會主義社會,是不成熟的社會主義社會。如果在一定意義上可以把我國現在的社會稱作社會主義社會,那麼,說我國現階段不成熟的社會主義社會在相當長的時期內還存在著階級和階級鬥爭,是可以的。但是,要說在整個社會主義曆史階段,包括消滅了階級、真正完全建成的社會主義時期都始終存在著階級和階級鬥爭,那是不恰當的,是沒有任何根據的,也是不符合馬列主義的。因此,我們認為,這種說法必須堅決拋棄。
(原文發表於中國社會科學院《未定稿》第45期1979年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