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網絡互聯與路由課程建設(3 / 3)

使用模擬實驗平台完成實驗過程,簡化了基本實驗流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個人的組網技能,同時也突破了大規模組網時的設備數量限製,是硬件實驗平台的有效補充。

3.3 實驗案例

設備組網實驗中,每一個三人台實驗位使用三台路由、三台交換進行組網,可以完成基本的路由交換組網實驗,保證在實驗過程中每位同學操作一套設備(包括路由器和交換機)。學生在完成自己平台操作的同時,還需要和同組中的其他學生配合完成組網互聯,鍛煉了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溝通能力。

對於多設備綜合組網實驗,受限於設備數量和設備種類,在網絡規模和網絡複雜性上難於擴展和延伸。依托於思科 Packet Tracer模擬平台,學生可以更加自主的組建網絡,這樣的平台通常是單個人完成,可以很好的提升學生個人組網能力[9]。

4 課程考核

網絡互聯與路由課程要求學生對基礎知識和實踐技能的掌握都要達到較好的程度,考核采用試卷測試方法不能很好反應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為此,結合課程特點,課程考核在原有試卷考核的基礎上引入了過程考核和實驗考核,加大了平時監督力度,進一步體現了學生動手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的考核。由於網絡互聯與路由A課程在注重基礎的同時需要學生掌握一定的操作能力,網絡互聯與路由B更側重於訓練學生組網設計、實施、管理和故障排查能力,因此兩門課程引入了不同的考核方式。

網絡互聯與路由A。平時考核占總成績的40%,其中實驗測試占60%,作業20%,課堂討論10%,考勤占10%;期末考核占總成績的60%,其中試卷部分占60%,實驗操作部分占40%。

網絡互聯與路由B。平時考核占總成績的50%,其中,實驗測試占50%,作業10%,課堂討論30%,考勤占10%;期末考核占總成績的50%,形式為實驗考試。

課程考核推動了學生平時的學習動力,促進了學生實踐能力的進一步提升,起到了很好的實施效果。

5 結 語

網絡互聯與路由課程群經過十多年的建設,期間不斷優化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進考核方式,在實驗平台和課程考核體係建設方麵已經形成了穩定有效的機製,為麵向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專業課程建設提供了參考。

參考文獻

[1]徐明,曹介南, 姚丹霖,等. 網絡工程專業課程體係研究與實踐[J]. 計算機教育, 2009(19):115-118.

[2]徐明,曹介南. 高等學校網絡工程專業培養方案[M].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1.

[3]王鵬. 路由與交換技術實踐教學的研究與創新[J]. 赤峰學院學報 (自然科學版), 2014(5):210-211.

[4]劉靜, 賴英旭, 徐瑋,等. 路由與交換技術課程教學的創新探索與實踐[J].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 2015 (2):88-91.

[5]孫金華, 戴彬, 孟昭睿. 將職業認證引入應用型本科網絡工程專業課程體係研究[J]. 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4,30(2下):144-145.

[6]楊建良,李勇帆. “虛”“實”結合的計算機網絡工程實驗教學探究[J]. 中國現代教育裝備, 2013(165):42-44.

[7]羅來俊, 周慧. 網絡工程實驗平台的構建與應用[J]. 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 2015,12 (4):34-37.

[8]王淦昌. PacketTracer軟件在高中《網絡技術應用》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4(18):46-47.

[9]薛琴. 基於Packet Tracer的計算機網絡仿真實驗教學[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 2010,29(2):57-59.

[10]喬毅. 校園網綜合模擬設計與性能仿真評估[D]. 成都: 西南交通大學,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