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編寫了開放式精品課堂教案
每講教案包括正文前序有:教學目的、能力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手段、設計思路。教學過程設計有教學導入、重點講解難點分析、自主探究。每小節內容後標識講授時間,結尾有本節小結、課後作業、思考題、教學反思、本堂內容拓展延伸、布置下堂課內容的探究式預習、黑板板書設計。開放式精品課堂教案不是簡單的知識累積,而是一講講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的藝術設計。通過教案的編寫,可以讓教師像一個導演一樣設計出課堂教學:怎麼導入吸引學生?在什麼時間讓學生參與教學,如上台主講或分析例題?通過什麼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興趣?用什麼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思維緊跟老師?又怎樣由易到難層層推進從而實現重點、難點的突破?怎樣抓住重點,凸顯亮點?講出新意,講出特色,所以說教案是開放式精品示範課堂教學的總設計師。
2.4 修改完善了一套適合精品示範課堂的教師授課課件
在課件中首先是引例導入或工程實例導入或虛擬仿真導入新課,讓學生在溫故而知新中輕鬆進入新課內容。在課件中應設計出哪些內容有老師講解,哪些內容應進行虛擬仿真,哪些內容讓學生分析與討論。每一講課件中設計有本講小結、思考題、下一講導學,方便學生預習自學。
2.5 研發學生學習導學課件
學習課件是配合教學的課件,學習課件也分講進行。學生隻有在充分預習好下一講內容後才能在課堂上與老師有更好地互動,而且在互動中可以與老師擦出火花。
2.6 設計3套課程中期小測試題,編寫習題冊和四套模擬試題
直流電路一套、交流電路一套、動態電路一套,分段測試,最後計入平時成績,使考試過程化,學習過程化,而不是以考定終身。
3 教學改革的實施
3.1 基本情況
教學改革實施的時間是:2014年下學期
對象是:熱動力與新能源13級;城地13級;工程試驗班(冶金、熱動)物理升華13級
課時:《電工技術B》48學時
3.2 實施過程
(1)課前通過網絡平台將下一講學習內容通過“導學”上傳給學生,讓學生提前進行預習和準備。
例如在進行等效變換的講課前,給學生一份導學。其中包括:①相關知識②仿真驗證等效③等效變換的有關問題④練習題⑤本節小結⑥思考題。通過上述內容的學習,學生對於下一講課堂內容已基本掌握。
(2) 課堂中進行多種開放方式
①課內正課
在課堂中首先讓學生回顧上一講內容,然後通過引例導入或工程實例導入或虛擬仿真導入新課,讓學生在溫故而知新中輕鬆進入新課內容。進入新課內容後由老師講解基本的比較難以理解的電工原理、定律、方法,然後選一些例題和聯係實際的實例由學生上台來講解和討論。在每堂課中設計一些課堂提問和討論題,思考題,在設計中盡量使討論題既有理論性又有趣味性,並且理論聯係實際。學生回答可自願,有時隨意指定學生完成。
②作業講解討論課、工程實例討論課
每一塊內容完成後,比如直流電路講完後馬上進行一次習題課和工程實例討論課[3]。習題和討論課完全由學生講解和討論,當然事先按組分配好任務,學生在上課前要認真準備。在討論過程中我們分組進行,每組有組長負責,不同的組準備不同的討論題,討論方式由組員自己決定,老師根據討論的優劣進行打分,作為課堂表現得分。經過督導專家的聽課和調查,一致認為教學效果很好。
③實驗環節
在學習完相應的理論課後馬上進行實驗環節,這樣學生可以及時將理論與實踐聯係在一起[4]。通過實驗培養學生對電路的基本測試方法、基本測試技術及測量數據的處理方法的能力。通過撰寫實驗報告, 提高學生分析與處理實驗數據的能力。實驗教學是整個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培養學生科學實驗能力的重要手段。目的是使學生熟悉儀器儀表的使用,掌握實驗的一般方法和步驟。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實驗技能,激發了學生積極參與實驗的興趣和認真完成實驗的主觀能動性。在實驗的過程中,我們有目的地去培養卓越工程師應具備的創新能力、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
④中期小測試和課外專題訓練
在學完一個模塊後進行相應的中期小測試,這樣便於學生及時掌握學完的知識並為後續內容做準備。每一模塊學完後以組為單位提交小論文一篇。比如在學完電阻、電容、電感、電源這些元器件後,讓學生到圖書館或通過網絡查閱資料等方式,看看目前有哪些最新的元器件,這些最新的元器件又主要用在哪些領域。通過這種方式將局限於課堂的時間與空間延伸擴大到課堂之外。引導學生到圖書館、實驗室,到社會生活中去探究,還給學生更多讀書、動腦、動手、實踐、探究的機會,並撰寫科技小論文。然後通過交流共享,提高他們搜集信息的能力,開闊眼界,了解當代新技術的發展趨勢,讓學生學以致用,激發學生學習電工技術的興趣,增強學生的工程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