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打開漁網,從海裏一撈,又是一個漂流瓶:“願遠方的你幸福!”我笑了笑,回複:“謝謝!”
生活的海裏有太多太多漂流瓶,有些我們沒有來得及撈起,有些撈起了,沒有打開。
於是,我們一次又一次地與美好擦肩而過……
老師批語:無
同學評語:放開。“得之我幸,不得之我命。”隻要珍惜一切,就算沒有擁有也是很幸福的。
自我評價:無法理解自己究竟為什麼寫這樣的文字。太假。
手繪年華
學校裏悄悄興起了一股手繪風……
製度很嚴,學校裏規定每天必須穿校服(上衣),於是,同學們想著法兒變換褲子的花樣:牛仔褲、阿迪達斯的三道白、藍的黑的灰的,和紅的校服(上衣)搭在一起還真是蠻好看的。誰知學校禁令一發——×年×月×日起,學生必須穿校服。還要檢查!
苦啊……我們五彩的花樣年華,就這樣凋零在紅、藍色的校服之間了。怎麼甘心?
悄悄地在校服袖子上用花體的英文寫了自己的名字,淩亂個性的筆觸,讓人眼前一亮。像會傳染似的,大家紛紛效仿——寫自己名字、寫偶像名字、寫組合名字,字體變幻、個性張揚。時間久了,寫字成了一種風潮。紅的、黑的、藍的碳素筆,在校服袖口、衣角留下了叛逆的印跡。從那時起,死氣沉沉的校服有了一點點的活力。
不知道是誰,在校服上衣的背後畫了一個大大的柯南,就這麼穿著,招搖過市,從老師的眼前走過。刹那,像一陣風吹過整個校園。
不知道從哪一天起,不少的人都在校服上畫起了年輕的符號:柯南、海綿寶寶、各種名牌商標符號,有的甚至設計了自己專屬的圖像、符號。陳舊的校服就這麼變得生機勃勃起來,每件校服都洋溢著年輕的個性。走在校園裏,盡管大同小異,卻再也不用擔心“撞衫”或者是拿錯衣服。
關於校服的“創意”越來越多,什麼流行我們寫什麼,什麼個性我們畫什麼。在平淡的青春中宣泄著對陳腐的不滿,大膽地塗抹著我們自己的年華。
也許,不久,學校又會明令禁止在校服上亂寫亂畫吧。校領導一定又覺得我們在損害學校的形象,對校服“大不敬”吧。不過,那時候,我們也會變著法子讓自己的青春多樣吧。
手繪的年代,校服上的手繪年華,那是我們青春中色彩斑斕的一筆,是我們一樣青春中不一樣的風采。
老師批語:“優上”。推薦閱讀!真叫人忍俊不禁。這便是青春的生動之處!望參加“語文報杯”征文。
同學評語:手繪年華,會微微泛起金光的題目。手繪,真摯、自然。你的心就像一滴露水,總在折射著青春的光,一躍一動的,微小卻很暖……
自我評價:是一篇不太用心的文章,卻意外得了“優上”。也許,真實的東西,即使是無心,也會讓人感動。
拿什麼拯救你,我的文化
手機報上忽然發現這樣一則新聞:山東教育專家經研究探討決定刪減《三字經》部分內容。
刪減《三字經》?這恐怕要從前陣子鬧得沸沸揚揚的“從語文課本中刪去《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一事說起。同樣是不知道哪位“教育專家”竟然聲稱古典名著《水滸傳》中的經典部分《魯提轄拳打鎮關西》內容過於血腥、暴力,不利於學生成長,應當從語文課本中刪去。更為可笑的是,教育局經過慎重考慮,竟準了這可笑的請求。我費解。如若按照這些所謂的“專家”所言,那《西遊記》豈不更為血腥。“孫行者一棒將那幾個人打得腦袋裏流出了豆腐腦”的描寫簡直不堪入目;《紅樓夢》處處透著淫穢思想;《三國演義》教少年兒童使用心機,陰險狡詐。如此說來,我國的四大名著還不如統統拿去燒了取暖。
再說這《三字經》。我著實沒看出來,究竟是何處惹惱了“教育專家”。《三字經》為宋朝王應麟所注,後人根據需要不斷為之注入新的內容,到清中葉形成完整體係,從此流傳至今。涉及教育、文化、常識、道德、曆史,內容豐富且皆有三字概括,簡潔明了,朗朗上口,一直都是我國幼兒教育之經典。如此一部曆史巨著,如今說刪減就刪減,未免有些唐突。況且,《三字經》流傳百年,隻聞博得美名,不曾聽聞誰家孩子因《三字經》誤導,行事出現偏頗。曆史的對與錯,後人自會評述,心中自有論斷,認為錯的可以不吸取學習,豈能因你“教育專家”的幾句話就刪刪改改。“教育家”們這麼急著刪改典籍,難道是想說在自己確立的教育體製下,未來孩子們將會失去自己的判斷力,不能明辨是非曲直嗎?倘若如此,《論語》《易經》宣揚封建迷信,倒該成為禁書了。
可笑,可悲。讓人無語。感歎過後,還得趕快動手,把國學買一套回來。省得日後看不到了,還得偷偷傳抄。
拿什麼拯救你,我的文化?
老師批語:無
同學評語:無
自我評價:無
擺好你的天平
從小到大,公平大概是我們聽到過的最耳熟能詳的詞了。大到電視媒體、報紙雜誌,小到廣告宣傳、家居生活。什麼公平教育、公平就業、公平醫療、公平執法乃至公平收費、公平秤。公平這個詞似乎無處不在,卻又無處可尋。世上當真有那麼多公平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很多時候,公平是相對的,而不公平是絕對的。所以,在不公平中擺好自己的天平,努力實現自己的成就,就顯得格外重要。
一直都很喜歡劉禹錫的《遊玄都觀》和《再遊玄都觀》。六年之前,他好不容易從貶謫之地回到京都,途經郊外道觀,便隨口道:“紫陌紅塵拂麵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裏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文字惹禍。詩作一傳,劉禹錫再度遭貶謫。沒有什麼公平與否。一入官場,榮辱成敗便由不得你,政治鬥爭的結果,必然是不公。然而十年之後,劉禹錫性格中的狂放激揚依然故我,再次寫下了“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終於曆經二十三年的升升貶貶,曆史再次成就了劉禹錫,從此官運亨通。在權力鬥爭的不公平中,劉禹錫始終擺正了自己愛恨分明、不卑不亢的天平,終於實現了自己的政治抱負。
音樂才子周傑倫的故事想必人盡皆知。一首《聽媽媽的話》道盡了童年的辛苦。當別的同齡人在樓下嬉戲玩耍的時候,他卻要在家中一遍一遍地彈一首單調的練習曲。黑白單調的琴鍵,複雜枯燥的音樂符號對於不到十歲的孩子來說是一種毅力的挑戰,周董一定抱怨過為什麼這樣不公平?為什麼他的童年要比別人多付出這麼多。那時的他一定不會料到,當年的同齡人在焦頭爛額地尋找工作時,他已經成就了自己的音樂地位。不知道此時此刻的他會不會慶幸自己的不放棄。周傑倫在不公平的曆練中擺好了自己的天平,使它平衡在奮鬥與成功之間的辛苦上,終於成就了自己的夢想。
我們聽過這樣一個故事:兩塊石頭同出自一座山。一塊經過千錘百煉成了價值不菲的石雕,而另一塊經過簡單的打磨成了廉價的磚。磚覺得不公平,憑什麼它可以是石雕而自己隻能是塊磚。石雕說:“當年你隻是經曆了簡單的打磨,而我卻經曆了千錘萬鑿啊!”我不知道聽完這番話,磚會不會更加不服氣:憑什麼師傅就對你進行千錘百煉,而對我隻是簡單打磨?我隻是想,既然經曆了不公平的待遇,那磚何不擺好自己的天平,平靜地接受一塊磚的命運呢?靠自己築起高樓林立,又何嚐不是一種成就呢?
這世上難免有不公平,關鍵在於如何去對待。擺好自己的天平,踏踏實實地在不公平中努力,亦可成就自己的一番成功。
老師批語:優。這篇很理性。
同學評語:無
自我評價:無
煞筆集序
歲至辛卯,時序陽春。師囑予輩撰文以記歲月流芳。冥想苦思,以“煞筆”為名。餘不才,提筆代為序。
“煞”者,風也,淩厲、蒼勁。“筆”者,書也,情真、意切。竊以為,“煞”者、“筆”者,皆似豆蔻年華,集狂,集柔。夫狂,獸之高傲與王者之資也;夫柔,水之靈動與地之廣博也。吾輩之青春凝於“煞”,煉於“筆”,狂而不傲,柔而不頹,是以如此。
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花盡空折枝。望諸君以此共勉,擷英取華,載於此間,共書輝煌煞筆。
老師批語:可見文科生的文筆功底。
同學評語:無
自我評價:“煞筆”,嘿嘿,就是你理解的那個意思,你懂的。在此謝過老師的寬宏大量與“不殺之恩”,以及我的小夥伴們給予的惡作劇的勇氣。頗有“弄拙成巧”之感,為餘得意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