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第四能量書——演講與談判的製勝關鍵(2 / 3)

卡耐基還說,要演講與談判上製勝,還要主動去開口,並且抓住機會不斷地說,這樣,才可能進步。

在卡耐基的口才訓練之中,一是訓練演講口才的能力,一是訓練談判口才的能力。在演講與談判之中,都要借鑒於他人的經驗,把他人的經驗借鑒得當,對自己的進步是有幫助的。在他人進行演講,和他人談判之時,要了解有關他人的狀況,包括文化背景、曆史傳統、性格秉性、生活習慣、愛惡嗜好等。此時不能莽撞行事,以免讓他人感覺到不可理喻。

針對各國人的不同狀態,卡耐基認為,要采取不同的演講方法與演講內容,要尊重其文化背景和曆史淵源。

在談判桌上,要很好地注重其中的製勝關鍵,下麵簡述一下歐美各國和亞洲國家在談判中應注意的製勝方麵:

如果是和德國人演講與談判,要明白德國是一個充滿理性的國家,德國人在做事情時會一絲不苟,會很好地注重每一個細節,而且會把計劃設計得周密,並一步步地去實現。

德國人的談判方式很特別,他們的準備工作也顯得充分。這是和德國的民族個性相連的,德國人不喜歡含糊其辭,他們要想達成這筆交易,會很準確地表示自己的意願,並希望通過談判來達成合作。在這之間,對於如何交易、談判的實質問題和中心議題,德國人都會慎重地考慮,並且會做出一份完整的計劃表,然後按照這份計劃表一步步去實現。

由此,如果要和德國人打交道,要有充分的準備,要做好攻堅戰的思想準備。在事實的談判過程中,最好在實質上的問題先走一步,例如在談及產品的價格時,要搶在德國人之前說出自己的想法。要表明自己的立場,這也是此次談判的製勝關鍵。

德國人是聰明的,他們的猶太人更在商業中是佼佼者,在遇到實質性的談判的問題的時候,德國人會善於占據優勢,並把自己的意圖引入談判的最後階段。

在和北歐人進行演講和談判之時,要意識到北歐人都會表現得隨和、平靜,北歐人不會太激動,常常會沉默寡言,在講話時會有條不紊。

北歐人這麼做是不想被對方窺破秘密,而且能夠把自己的立場展示出來。北歐人的這一弱點是,要是對手咄咄逼人,就容易被對方壓服,不便提出自己的看法。

在談判桌上,北歐人不會喜歡耍花樣的,他們的態度也很坦率和公正。北歐人會向你表示他們的立場和態度,以示誠意。

卡耐基還發現,北歐人如果遇到了一些演講和談判的問題,不是避開它,而是提出一些建議性的建議,從而讓氣氛活躍起來。且北歐人並不會威脅對方,他們的建議也是有參考價值的。相對於北歐,西歐的法國人則會斤斤計較,而且會固執己見,要想為自己賺更多的利益。

在與北歐人談判時,卡耐基認為,要投桃報李,以誠相待,這樣才有可能取得談判上的製勝關鍵。卡耐基還說,對北歐人要采取靈活有效的方式,並積極尋找達成協議的策略,這樣才能相互信賴,充滿信心地把事情做成功。

在與美國人演講與談判之時,要掌握美國人的特征。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成為了世界超級大國。因此,他們難免會有唯我獨尊的氣勢,會對對方不屑一顧。在與美國人談判時要尊重、理解,並且對他們的威壓、警告等強硬的狀態也要予以容忍。

曾經有一個評論家這樣批評一些美國人的談論方法,他說:“美國總統的顧問都會有火藥味,就仿佛像核彈一樣容易引爆,而他們往往不擁有談判的知識,在遇到談判性的實質問題時,會對大家要遵守的規定不予在乎。不過,在各種談判桌之前,他們是信心十足的。”

卡耐基認為,美國人相對來說更崇拜力量,並且不會懷疑自己的這套思維方法能夠通行世界,在世界的各個角落發生效應,以為隻有自己的決定才是正確的,所以難以聽進對方的陳述。他們往往會讓演講的氣氛顯得緊張,和他們交流、談判並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如果不能耐心地傾聽他們強硬的理由,容忍他們蠻橫的態度,就會讓場麵難堪。而且需要賺取他們的錢,就需要你能容忍了。

卡耐基還說,要想在演講與談判中製勝於美國人,就要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能夠以柔克剛、機敏果斷。還要記得,美國人在談判時,往往會用“不”字,這樣的事情發生在他在躊躇之時,他們往往不會說:“等等,讓我思考一下!”而是采用強硬的“不”字來拒絕,可以看出他們明顯的氣勢。而且美國人會喜歡誇張,就不能對他們的話完全信任了,有必要經過判斷與思考。美國人在競爭中遇到失敗時,還會認為自己做得不好,從而會重整旗鼓,期待在下一次的競爭中反敗為勝。

在和日本人進行演講與談判時,要意識到,日本人隻注重團隊與協作精神的。而他們個人的能力並不是多麼的出色,尤其是他們的語言能力更為差勁。在演講與談判中,語言是關鍵的,如果運用好了語言,就算是成功了一半。不過,卡耐基在與日本的接觸中發現,日本人的說話會幹燥、不生動,從而難以打動別人。

日本人是並不善於交際的,交往的圈子往往在親朋好友之間,這也是造成日本人語言能力差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日本社會,集體主義精神會顯得濃厚,他們做事基本就是團隊的行動。在個人與團體的配合上,日本人顯得十分默契,也做得相當成功。卡耐基說,日本人的個人能力不是多麼的突出,也難以一夫當關,所以需要和團隊配合,這樣才能受到重視進而做出大的業績。

日本是一個十分講究配合的國家,這種觀念紮根於他們的腦海之中,也成為他們為人處世的重要準則。

在日本,人們強調的並不是個人能力的卓越,而強調的是與團隊配合的能力。日本人在遇到需要辦的事情時,往往想到的是依賴團隊。他們的團體遍布全國,形成了一張張網。因此,卡耐基說,日本人就像生活在“網”裏,受“網”的製約的同時也受“網”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