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麵麵俱到,恰恰是一種偏執
惟乾問孟子言“執中無權猶執一”。
先生曰:“中隻是天理,隻是易,隨時變易,如何執得?須是因時製宜,難預先定一個規矩在。如後世儒者,要將道理一一說得無罅漏,立定個格式,此正是執一。”
弟子惟乾向王陽明請教孟子所說“執中無權猶執一”這一句話的含義。
王陽明回答說:“中庸就是天理,就是易,隨著時間而發生變化,怎麼能‘執’而不變呢?所以很難事先確定一個標準,必須因時製宜。後代的儒生們,想把各種道理闡述得完美無缺,就定了一個個固定的模式,這正是所謂的偏執了。”由此可見,追求麵麵俱到,是一種偏執的表現。因為世上沒有完美的人,也就沒有人能做到麵麵俱到,追求麵麵俱到,隻會給自己增添失望和痛苦。
一位在美國斯坦福大學學習的企業家說:“我在斯坦福大學學習最大的收獲就是懂得了人生中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可能達到事事完美。人的精力畢竟有限,要處理、麵對的事情太多了,顧此就要失彼,所以要懂得盡己所能,也要學會欣然並灑脫地放手。”
這位企業家之所以有這樣的感觸,源自老師對他們的一次測試:一天,教授給學生們發下了厚厚的幾摞講義,要求學生們在一周內看完,下周測試。當時,這位企業家的課餘時間都在忙著與客戶洽談合約,根本沒有時間看講義,更不要提把講義看完並深入領會其思想了。可想而知,他的測試成績有多麼糟糕,但教授並沒有責怪大家,而是說:“這些講義本就特別多,即使你竭盡全力也不可能全部看完,更何況你還忙著工作,我隻是想通過這次測試告訴大家不必追求麵麵俱到、事事完美,而要學會欣然接受人生並非十全十美。”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即使是全世界最出色的足球選手,10次傳球,也有4次失誤;最棒的股票投資專家,也有出錯的時候。每個人都不是完人,都有可能存在這樣或那樣的過失,誰能保證自己的一生不犯錯誤呢?如果你過於追求麵麵俱到,追求完美,對自己做錯或沒有達到完美標準的事深深地自責,那麼一輩子都不會快樂。
從心理學上來看,過分追求麵麵俱到的人常常伴隨著莫大的焦慮、沮喪和壓抑。事情剛開始,他們就擔心失敗,生怕幹得不夠漂亮而不安,這就妨礙了他們全力以赴地去取得成功。而一旦遭遇失敗,他們就會異常灰心,想盡快從失敗的境遇中逃離。他們大都沒有從失敗中獲取任何教訓,而隻是想方設法讓自己避免尷尬的場麵。
很顯然,背負著如此沉重的精神包袱,不用說在事業上謀求成功,在自尊心、家庭問題、人際關係等方麵,也不可能取得滿意的效果。
佛陀說,花未全開月未圓,事物一旦完美,便會轉變為殘缺。人生,永遠都是有缺憾的。佛學裏把這個世界叫做“婆娑世界”,翻譯過來便是能容許多缺陷的世界。本來這個世界就是有缺憾的,因此蘇東坡有詞曰:“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在一個有缺陷的世界裏追求麵麵俱到的完美,實在是一種極大的偏執。如果人們能夠坦然接受世界的缺陷,坦然麵對自己的失誤與錯誤,並從中吸取經驗,才能真正獲得王陽明所說的“良知”——心靈歡欣的智慧。
循序漸進,才能有長進
問:“知識不長進,如何?”
先生曰:“為學須有本原,須從本原上用力,漸漸‘盈科而進’。仙家說嬰兒,亦善譬。嬰兒在母腹時,隻是純氣,有何知識?出胎後,方始能啼,既而後能笑,又既而後能識認其父母兄弟,又既而後能立、能行、能持、能負,卒乃天下之事無不可能。皆是精氣日足,則筋力日強,聰明日開,不是出胎日便講求推尋得來,故須有個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