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今川突意起上洛 前車淝水不警醒》(2 / 2)

“是啊主公,這麼多年我們一直困守關東寸步未進,使得我今川家名門、堂堂將軍家分支,竟被京都這幫人視為了鄉下大名,這次上洛,可要好好地抒解心頭的一口惡氣!”

沒想到,一言激起了千層浪,沒想到今川家眾將竟如此地群情激奮,看到眾人如此反應,今川義元也是欣慰的點了點頭。

可惜,逆著大夥的情緒唱反調的人總是有的,雖然這個人說的一般都是大實話,可不討人喜卻是肯定的。

“主公,我記得禪師圓寂之前,給您了一句話,希望您十年之內勿動兵戈,請問您還記得嗎?”

“這個,禪師的話我怎可忘卻?”

“好,可現在隻過了五年之期,如此大興兵馬,恐怕不妥吧?”

“哎,時過境遷。當時對內新吞並的三河、遠江兩國還沒有完全依附,新成立駿、甲、相三方同盟還不是很穩固,內憂外患之下,禪師有此顧慮也是情有可原。”

“可依我看,禪師並沒有言過其實,這五年的確不足以今川家內部的領地消化,也不夠看清外部的形勢,如此冒失,恐怕……”

“這你就不用擔心,我今川家兵多將廣,隨隨便便就可以組織起數萬人的大軍。”

“可是,我方雖有兵員數萬,可他們就一定能擰成一股繩來一致對外嗎?依我看,原先統領三河國的鬆平元康(德川家康),至今還是不泯複國之誌吧?”

“此話何意?”

“不知主公是否聽過大秦皇帝苻堅兵敗淝水之事?”

“聽過,這又有何相幹?”

“當然有!想當初,八王之亂後,晉王朝失鹿,永嘉南渡,五胡亂華,逐鹿中原,而大秦皇帝苻堅卻在亂世之中迅速雄起,他重用有‘功蓋諸葛’之稱的王猛,勵精圖治,苦心耕耘二十載,先後滅燕、仇池、涼、代,統一了群雄割據的中國北方。可是,正當他打算大展宏圖、再進一步之時,王猛卻逝世了,臨終時,王猛留下遺言,要苻堅專心治理內患,東晉雖弱,但為漢家正朔,至少十年之內切不可對東晉興兵動武。”

“所以,你的意思是……”

“苻堅最終沒有聽取王猛的建議,不到十年便領兵八十萬,準備一舉滅晉,統一中華!隻可惜,淝水一戰,晉軍隻八萬,而八十萬秦軍,卻被朱序的無妄之言,嚇得是接連敗退,風聲鶴唳。八十萬秦軍未戰,便自先瓦解,而整個大秦,也隨之煙消雲散了。”

“所以你是說?我今川家大軍,也是這樣一群不堪一擊、徒有其表的烏合之眾咯?”

“不敢不敢!隻是我今川家人數雖多,卻大有當年苻堅之勢。擔任前鋒的鬆平元康(德川家康)足有兵萬餘,可他卻是我們所亡的三河國的前國主,這與秦軍中燕國遺魂慕容垂之事何其相似,內部尚不是非常穩固,所以不得不提。”

“哎,言重、言重了,將士們世代侍奉我今川家,所以絕非那支臨時拚湊的前秦軍所可比擬,大家盡管放心。”

“唉,好吧!隻是還有一事,還請主公多加小心。”

“何事?”

“此去上洛,免不了是一場又一場的血戰,可是縱觀上洛之路,除了第一個對手織田家以外,齋藤家、淺井家、六角家、三好家,隨便哪家沒有實力組織起上萬人的隊伍,實力都不可小覷,還請主公穩紮穩打,例如,在攻下尾張之後,不要急於發兵美濃,而是原地修整,擴充兵員,收集糧草,方可再行前進,切不可急功近利,企圖一氣嗬成,反而因此誤了大事啊!”

“這點盡管放心。好!看在大家興致都很高的情況下,拿上酒來,我要吟詩作對、歌舞一曲,提前為我們的勝利祝賀一番!”

說罷,文簡撤下,美酒呈上,鍾鼓聲,歌舞起。今川義元也是心情大好,喝的是酩酊大醉,竟然手舞足蹈起來,不一會兒,卻又昏昏睡過去了。

他一手靠著扶枕,一手低垂,這手中觥裏的美酒還未飲盡,稀稀落落地從杯中滴落下來。很快,鼾聲大起,整個人就已經完全熟睡過去,隻是口中還念念有詞,也不知在嘀囔著什麼。看那閑適安詳的儀態,或許他的心中早已想好了,在領兵上洛事成了之後,在京都皇居覲見天皇時該是何等的威風凜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