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垃圾秸稈莫亂燒,煙塵害己又害人:嚴禁在市城區和城郊焚燒各種垃圾、秸稈等廢物,所有可燃性垃圾廢物必須清運到指定地點集中處置,農作物秸稈采取集中粉碎、積肥還田措施,消除環境汙染。

92.使用環保產品,享受綠色生活:選用綠色食品或有機食品;購買家電要選用節能環保的;裝修居室要選用環保塗料和環保家具;購買汽車要選用低排放省油的;采用無紙化辦公,多用電子郵件或網絡通訊工具;積極參加義務植樹活動,愛護身邊的一草一木;支持和參加綠色創建活動。

93.減少環境汙染,需從細節做起:據測算,每個月少乘一次電梯,一年就減碳平均48千克;每月少開一天車,每車每年相應減排二氧化碳98千克;每人每年少買一件衣服可減排二氧化碳6.4千克;每月用手洗代替一次機洗,每台洗衣機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3.6千克;每天少抽1支煙,每人每年減排二氧化碳0.37千克;用1封電子郵件代替1封紙質信函,可相應減排二氧化碳52.6克;使用打印機後將其斷電,每台每年可相應減排二氧化碳9.6千克;每天少開半小時電視,每台電視機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19.2千克。

94.及時了解環境信息,減少不利影響:由政府機關、環保部門、權威媒體等披露的信息是可靠的。公民應借助這些信息,指導自己及家人的生活和生產活動,以消除或減少環境汙染對健康的不利影響。遇到問題不要驚慌失措,不要盲目相信小報、網絡等傳播的與環境質量相關的恐慌性信息,更不要傳播謠言、圍觀現場,應通過多種途徑搜集環境質量信息,辨別傳言真偽。

95.推進新環保法落實,各級政府要勇挑重擔:新環保法對於環境失職行為問責將更為嚴厲,特別是地方政府黨政領導幹部,將麵臨更多環境決策的大考。各級政府要全麵實施新環保法,把保護地方環境、促進環境質量改善,真正落到實處。要嚴格執行新環保法規定,在推動地方經濟發展時,不缺位、不越位、不錯位、不失位,不觸碰生態紅線,守住一方淨土、一片藍天。

96.推進新環保法落實,環保等相關部門責無旁貸:新環保法賦予環境執法更多權力,對企業實施查封、扣押,按日計罰、上不封頂等,將產生強大震懾作用。有了利刃,還要有十八般武藝。這就要求環境監管執法不能蜻蜓點水、浮於表麵、流於形式,而要出重拳、用重典,動真格、見真章。特別是《關於加強環境監管執法的通知》明確提出了環保檢查、監管、執法、稽查依據,基層環境執法人員必須學以致用,嚴格執法,體現新環保法的嚴肅性,才能真正發揮新環保法的利劍作用。

97.推進新環保法落實,企業責任不可推卸:新環保法嚴懲環境違法行為,嚴格規範企業環境行為。特別建立了黑名單製度,在金融、信貸、證券等方麵提高了環境違法成本。企業要實現良性發展,必須掌握新環保法確定的法律底線,依法生產,依法經營。在嚴厲的環保法麵前,企業必須嚴格約束自身環境行為,不越底線、不踩紅線、不碰高壓線,自覺履行社會責任。

98.推進新環保法落實,還需要社會公眾積極參與:每個人既是環境的享受者,同時也是環境的加害者。環境汙染與每個人都有關係。所以,保護環境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公民要積極做到低碳生活、綠色消費、減少日常生活對環境的影響。要主動學法、尊法、護法、守法;要爭做環保理念的傳播者,低碳生活的踐行者,綠色時尚的引領者,生態環境的嗬護者。

99.運用合法方法,維護環境權益:公民應當積極參與環境保護,監督環境管理,舉報違法排汙行為,為保護自身健康而努力。公民還應選擇合理方式與合法的途徑,維護自身的環境權益和社會公共環境權益。例如,可與汙染責任者協商解決問題,也可申請行政部門來調解處理糾紛,還可通過提起民事訴訟來維權。

100.撥打環保熱線,投訴汙染行為:當身邊發生環境汙染事件或對自己健康產生危害的環境汙染行為時,應撥打“12369”環保熱線投訴。撥打熱線投訴時應注意:一是快,發現事件後,快速撥打電話,使事件在發生之初即得到有效控製和處理;二是準,對所報告事件應客觀描述,不要誇大其辭,以免影響有關部門對問題的性質判斷,不利處理;三是要講清楚事發的具體地點、時間、舉報人姓名及聯係方法等,這樣既有利於工作人員到現場進行檢查,也便於有關部門及時回複舉報人處理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