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世界濕地日:濕地與森林、海洋並稱全球三大生態係統,被譽為“地球之腎”“天然水庫”和“天然物種庫”。為加強對濕地的保護和利用,1971年2月2日,來自18個國家的代表在伊朗南部海濱小城拉姆薩爾簽署了《關於特別是作為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濕地公約》。為了紀念這一創舉,並提高公眾的濕地保護意識,1996年“濕地公約”常務委員會第19次會議決定,從1997年起,將每年的2月2日定為“世界濕地日”。

78.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幹旱日:1994年12月19日第49屆聯合國大會根據聯大第二委員會(經濟和財政)的建議,通過了49/115號決議,從1995年起把每年的6月17日定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幹旱日”,旨在進一步提高世界各國人民對防治荒漠化重要性的認識,喚起人們防治荒漠化的責任心和緊迫感。

79.世界糧食紀念日:1979年11月舉行的第20屆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簡稱“聯合國糧農組織”)大會決定:1981年10月16日為首次“世界糧食紀念日”。此後每年的這個日子都要為世界糧食日開展各種紀念活動。其宗旨在於喚起全世界對發展糧食和農業生產的高度重視。

80.世界人口日:1987年7月11日,地球人口達到五十億。為紀念這個特殊的日子,1990年聯合國根據其開發計劃署理事會第36屆會議的建議,決定將每年7月11日定為“世界人口日”,以喚起人們對人口問題的關注。

81.大氣汙染主要是人為因素造成的:大氣汙染的成因除自然因素外,主要是人為的。專家認為,大氣汙染除受地理環境和氣象因素影響外,各類揚塵,燃煤,機動車尾氣和燒烤、炊事、鞭炮等煙氣及工業廢氣是大氣汙染最主要元凶。

82.燃煤汙染,危害環境和健康:煤中的碳、氫、氧、氮、硫等元素,在燃燒過程中會生成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二氧化碳,並產生大量粉塵,這些汙染物尤其是二氧化硫汙染,給自然環境和人體健康帶來了很大的危害。

83.煙氣,是居民區汙染的主因:煙氣,是氣體和煙塵的混合物,是汙染居民區大氣的主要原因。煙氣中包括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氫化合物以及氮氧化合物等,煙塵包括燃料的灰分、煤粒、油滴以及高溫裂解產物等。煙塵對人體的危害性與顆粒的大小有關,對人體產生危害的多是直徑小於10微米的飄塵,尤其以1~2.5微米的飄塵危害性最大。

84.揚塵汙染,造成空氣混濁:揚塵汙染,是指泥地裸露,以及在房屋建設施工、道路與管線施工、房屋拆除、物料運輸、物料堆放、道路保潔、植物栽種和養護等人為活動中產生粉塵顆粒物,對大氣造成的汙染。易產生揚塵汙染的物料,是指煤炭、砂石、灰土、灰漿、灰膏、建築垃圾、工程渣土等易產生粉塵顆粒物的物料。揚塵汙染,會使空氣汙濁,影響環境。

85.焚燒秸稈、垃圾,汙染環境、危及安全:有數據表明,焚燒秸稈、垃圾等雜物時,大氣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三項汙染指數達到高峰值,其中二氧化硫的濃度比平時高出一倍,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的濃度比平時高出三倍,相當於日均濃度的五級水平。當可吸入顆粒物濃度達到一定程度時,對人的眼睛、鼻子和咽喉含有黏膜的部分刺激較大,輕則造成咳嗽、胸悶、流淚,嚴重時可能導致支氣管炎發生。同時,還可能引發火災、引發交通事故,破壞土壤結構,威脅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86.燃放鞭炮,使空氣質量迅速惡化:大量的鞭炮燃放對城市短期環境空氣質量有較大程度的影響,導致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在短期內迅速惡化,使環境空氣中可吸入顆粒物、細顆粒物、二氧化硫濃度急劇升高,大氣汙染加重。煙花爆竹燃放後產生的煙霧刺激性較強,含有硝、二氧化硫、細小顆粒物等。同時,燃放煙花爆竹還會產生固體廢棄物汙染和噪聲汙染。

87.黃標車,是尾氣排放大戶:黃標車是指排放量大、濃度高、排放穩定性差的車輛,大多是於1995年以前領取牌證的老車。這些車輛由於尾氣排放控製技術落後,尾氣排放達不到歐I標準,排放量相當於新車的5~10倍。因此環保部門隻發給黃色環保標誌。

88.掌握技能正確應對:學會識別常見的危險標識及警告圖形標誌;當發生環境與健康事件時,能按政府部門的指導應對。

89.汽車尾氣危害大,少開私車為健康:多坐公交等公共交通工具;多騎自行車和電動車,節能又方便;路程不遠的就步行,健康又環保;拚車上下班,環保又省錢;積極響應每月少開一天車的環保公益活動。

90.逢節逢喜放鞭炮,喜樂之時釀悲傷:大量的鞭炮燃放會導致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在短期內迅速惡化,還會產生固體廢棄物汙染和噪聲汙染。同時,還會引起火災和對人體的傷害,應該予以節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