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蕭規曹隨,低調對外
劉邦駕崩後的第二年,大漢朝的另一個頂梁柱丞相蕭何也去世了。
從劉邦受封漢王開始,蕭何一直是劉邦後勤的保障,擔任丞相十幾年的時間,漢朝大事由劉邦把握,但很多具體劉邦管不過來的小事都是蕭何決斷,他這一走呂後慌了。
呂後雖然是女強人,但這朝廷中的政務還是不熟悉,在這之前她沒有聽過政,需要專業人士來幫她的忙,就像武則天需要狄仁傑一樣。
劉邦死之前,呂後谘詢朝廷的大事以後托付給誰,劉邦說“蕭何”;然後呂後又問,蕭何之後又是誰;劉邦說“曹參”;呂後又問曹參之後,劉邦說王陵可以,但是性格太莽撞,所以需要陳平幫助他,陳平智謀有餘,但難以獨自承擔重任,周勃為人厚道不善言辭,但將來安定劉氏天下的一定是他,可任太尉。
呂後還問他們之後,劉邦就說,再往後的事就不是你能操心的了。
這段對話充分體現了劉邦的大智慧,不但知人,而且可以很好的預測未來的局勢。蕭何和曹參都是能力強且性格穩重的,可以獨當一麵;王陵雖然能力不錯,但性格太直會得罪人,必須要陳平來幫忙;陳平非常聰明,可是不可以獨當一麵,因為性格太圓滑而且還貪財;周勃雖然默默無聞,但堅毅沉著可以保護國家的安全。
呂後沒有想到,這幾個人不隻是劉邦留下來處理朝政的,更是劉邦留下來對付她的,最後一如劉邦所言,周勃在呂後死後徹底消滅了呂家,保住了劉家的江山,那自然呂後不用再管周勃之後的事情了。
劉邦雖然遺言已經交待的很清楚了,可蕭何走之前呂後又非常謹慎的去問了蕭何的意見,蕭何推薦自己的繼承人也是曹參。
呂後這才放心的讓曹參接任丞相。
呂後雖然在報複劉邦的妃子和兒子的時候心狠手辣,完全是一副小女人的嫉妒心態,但對國家大事還是非常重視和認真的,所以曆史上都說她是“亂朝廷而不亂天下”。就是說呂後掌權的這段時間雖然對劉家非常不好,但天下治理的還不錯,值得稱讚。
這點她和慈禧太後還有趙高什麼的還是有比較大的區別,對於呂後來說,她權力擴張滿足私欲的前提必須是先把天下穩住,和劉邦很像,雖然心狠手辣,但十分知道克製自己。
曹參和蕭何一樣,也是最初一起在沛縣跟劉邦出來的老臣,當年蕭何是沛縣的文吏而曹參是沛縣的獄吏,兩人的關係非常好,後來劉邦大封諸侯的時候曹參戰功最多,所有人都覺得曹參應該位列第一。可是劉邦卻最終把沒有寸土之功的蕭何排在了第一,認為蕭何在後方的功勞更大,曹參反而屈居了第二。
這件事後,蕭何和曹參有了矛盾,晚年不太來往了,但其實他們還是真正的知己。蕭何死前推薦了曹參,而曹參也知道蕭何肯定會推薦自己,他聽說蕭何的死訊後,馬上就開始準備去當丞相了。
曹參當了丞相之後天天喝酒,對於之前蕭何所設立的一切法度沒任何改變,這就是著名的“蕭規曹隨”。當惠帝有疑問問曹參的時候,曹參說:“陛下您比不上高皇帝,我也比不上蕭丞相,那麼我們為什麼要去擅自改動他們所立的法度呢,他們當初怎麼幹我們就怎麼幹不就好了。”
曹參延續了蕭何時代設立的與民休息的政策,並使之成為了漢朝前八十年的基本國策,直到漢武帝時期國力強盛開始向匈奴開戰為止。
表麵上看“蕭規曹隨”好像是和變法思想完全對立的,其實曹參在那個時候做出這樣的選擇是有其時代背景的。當時天下已經大亂了幾百年,好不容易才歸於太平,老百姓需要休息,大漢朝也需要休養生息,所以最好的做法就是不折騰,能簡則簡。
正是這樣的大背景早就了“蕭規曹隨”和漢初黃老無為治國的思想,當然如果一直這樣不變的話也肯定不行,這要辯證的看,到了武帝時期,明顯國力強盛,如果不改革,還這樣不思進取的話,就有一些不妥了。
所以說,變是永恒的,不變隻是暫時的,而曹參是剛好趕上了那個“暫時”的時期罷了。
曹參幹了三年就病故了,呂後完全遵循劉邦死前關於丞相的遺言,曹參死後將丞相分為左右丞相兩人,分別讓王陵和陳平擔任,而讓周勃擔任太尉。
漢朝這邊開過功臣們一個個死去,可匈奴那邊冒頓產於卻還活的好好的,時不時的想來再占漢朝一點兒便宜。這時冒頓產於聽說劉邦去世後漢朝女主掌權,就十分囂張的給呂後寫來了一封“情書”。
冒頓的這封信寫的很挑釁,大概意思就是說:“呂後你成了寡婦,而我的閼氏也剛好去世不久,既然兩主都不高興,不如你來草原陪我吧?”
接到這樣一封屈辱的來信,樊噲當時就氣的火冒三丈,馬上提議說:“給我十萬部隊,我去橫行匈奴中,給他們點顏色看看。”可這個提議馬上被原來是項王手下的季布阻止,他對呂後說:“樊噲可以被殺了!當年高皇帝三十二萬部隊尚被匈奴困在平城,而樊噲卻妄言要以十萬部隊橫行匈奴中!”
呂後是聰明人,當然知道該聽誰的,以現在漢軍的戰力去和匈奴找麻煩,與尋死無異。
幾經思量之後,呂後最後的應對非常低聲下氣,她回信說自己已經年老色衰牙齒脫落了,不想去草原獻醜,便送了冒頓很多漢朝美女,而且還又一次派出了和親公主。
呂後是個強大的女人,能屈能伸,她不但會心橫手辣,也會忍氣吞聲。這時非常難能可貴的,古往今來能做到的人沒有幾個。從這點上看,她和劉邦倒真的是天生一對了。
朝局已經安排好可靠的丞相,外敵也暫時消停了,可呂後對於自己手中的江山還是不放心。估計是項王營中長時間的牢獄生活影響了她,呂後變得非常的多疑和小心,她牢牢的抓住自己手中的權力,生怕出點兒什麼問題。
呂後之後又幹了一件奇葩的事情,那就是給自己的兒子漢惠帝找了一個皇後,而這個皇後居然是自己的外孫女,也就是魯元公主和張敖生的女兒。
呂後多疑到已經隻相信自己家的人了,如果惠帝娶一個外人為皇後,她心裏總覺得不安穩,還是親上加親最為牢靠。
於是,漢惠帝娶了自己的外甥女。其實在漢代,舅舅娶外甥女的現象經常發生,還是可以接受的,不像我們現代人想的那麼聞所未聞。隻不過對於惠帝來說,他這個皇後兼外甥女有點兒太小了,隻有十三歲。
更加變態的是,呂後為了惠帝的長子也是呂家的人,在張皇後懷孕之前不讓惠帝的其他妃子生孩子,但凡要是有哪個妃子懷了惠帝的龍種,肯定是母子一起喪命。惠帝的張皇後倒是想生孩子,可她畢竟隻有十三歲啊,且不說她到底能不能行房事,就算能,惠帝隻怕也興趣不大。於是惠帝在位八年一直沒有正式的子嗣,就算偶爾和其他妃子生了一個,也都被呂後處死了。
在這樣一個管的寬的母親下麵做兒子,漢惠帝的苦悶已經到了極致。
物極必反,呂後極端的做法終於帶來了極端的後果,這是絕對是她始料未及的,她絕對沒有想到,在她的壓迫之下,惠帝會年紀輕輕的就突然駕崩。
惠帝一死,呂後有點兒慌了,她雖然心狠手辣,但畢竟是一個母親,對兒子女兒非常疼愛,魯元公主都視為心頭肉,惠帝那更是沒的說了,所以她承受了巨大的喪子之痛。
而喪子之痛之外,呂後也在擔心她的江山,她一直殺害惠帝和其他妃子生的孩子,是為了讓呂家的孩子將來成為長子。來日方長,等張皇後長大一點兒,總是能生出孩子的,可現在惠帝突然駕崩,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