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說呢,我想,這就是文學家或者說史學家和真正政治家的區別吧。那些漢朝的皇帝們即使感到再屈辱,也把和親用的不亦樂乎。最典型的就是漢武帝:一方麵深感和親的屈辱,勵精圖治打擊匈奴;另一方在必要的時候又毫不猶豫的使用和親的辦法,甚至還破天荒的嫁出了真正的宗室之女。
這就是帝王。
平城大敗後,劉邦帶著軍隊回長安,路過趙國。
此時的趙王已經不是當年的張耳了,張耳不久前病薨,接替位置的是他的兒子張敖。
張敖很有戰略眼光,他明白如何自保,想盡了辦法,最後娶到了魯元公主。
呂後一共隻有一子一女,子就是後來的惠帝,而女就是這個魯元公主。劉邦有多少女兒曆史沒有記載,但可以肯定的是,魯元公主絕對是女兒中地位最高的,甚至高過了很多庶出的兒子。劉邦的那個庶出的長子劉肥為了討好呂後就給這個妹妹送錢送地。
地位如此高的魯元公主要放在平時可不是那麼容易娶的。可在這個時候,呂後巴不得魯元公主早點兒嫁出去,所以就遂了張敖的心意。
為什麼呂後急著嫁魯元公主呢?
原來平城大敗後,劉邦本來馬上決定了采用劉敬提出的和親之策,想和匈奴結為親家,讓冒頓單於做自己的女婿。最初的計劃是把魯元公主嫁過去,在這個當口,呂後肯定不會同意,堅決的否決了,劉邦隻的暫時作罷。
雖然暫時作罷,但和親已經是大趨勢,不讓魯元公主嫁出去總是危險。這個張敖是王爺,地位尊貴,而且魯元嫁到趙國後,離長安不遠,呂後可以隨時去看女兒。所以呂後思來想去都覺得張敖是個不錯的選擇,就匆匆的把魯元公主嫁給了他。
可見啊,即使是呂後這樣超級無敵女強人,最終還是擺脫不了一個母親的心,國事再重要也比不上自己的女兒。就這一點不知道比劉邦可愛多少倍!
張敖見劉邦來了趙國,雖然此時公主尚未正式嫁,但是基本已經定了,就非常恭敬的以女婿的禮儀接待劉邦。可剛剛兵敗一肚子火氣的劉邦絲毫沒有給張敖麵子,畢竟張敖也是破壞了自己和親之策的一個罪魁禍首。
劉邦對張敖箕踞謾罵,就是岔開兩條腿隨意的喝罵張敖。
和人說話的時候坐著岔開雙腿在漢代是一個非常無禮的姿勢,表示根本看不起對方。
張敖恭謹小心,沒有太多的想法,隻想安安穩穩的過日子,受到如此屈辱也就忍了。可他手下的大臣們卻看不下去了,以貫高為首的一幫人紛紛勸張敖趁劉邦在趙國時殺了他。
張敖沒有答應,貫高等卻也沒有放棄刺殺劉邦的念頭,他們暗自謀劃,決定自作主張動手,如果成功了就歸功於趙王,如果失敗了就自己獨自承擔責任。
一年之後,恰好劉邦又出擊韓王信的餘黨,路過了趙國的柏人這個地方,貫高等人事先藏在廁所之中,準備刺殺劉邦。誰知劉邦晚上突然心血來潮,問了一句:“這個縣叫什麼名字?”左右回答說這是“柏人”。劉邦就說:“柏人者,迫於人也。”覺得名字不吉利,對於他出征不利,就沒有在這裏留宿,讓貫高等的陰謀落空。
後來,貫高的一個仇家知道了這件事情,上告給了劉邦。
劉邦大怒,剛好他非常想找各種異姓王茬兒,於是大辦此事,他不顧自己女兒魯元公主的麵子,逮捕了趙王張敖和貫高等十幾名與謀的大臣。
參與刺殺的人紛紛自殺,隻有貫高沒這麼做。相反,他反而大罵那些自殺的人,說:“誰讓你們自殺的?現在還沒有查出誰是主謀,所以連趙王也一起逮捕了。如果我們全死了,誰來維護趙王的清白!”於是他到了長安,接受各種嚴刑拷打,堅持說趙王沒有參與謀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