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太爺聽罷忽地從案桌底下拿出個酒葫蘆來,連灌幾口說道:“和尚是方外人,怎麼也認同世俗了?我偏就要反對這世俗!當下吟詩一首:一半葫蘆一半瓢,合到一處便成桃,誰人勾卻風流案,記取當年鄭板橋!
張憶這才恍然,這位新來的縣太爺就是詩酒風流,書畫稱絕的鄭板橋啊。想一想也難怪,這樣的獨特縣太爺,隻怕幾百年也就出一個。
盤玉
民國年間,琉璃廠有一家小有名氣的周記古董店。這天,老板周信有點要緊事出去,就叫兒子周永看店。周永打小在鄉下爺爺那裏生活,養成了敦厚質樸的個性。你想,古玩界的水多深啊,才半天工夫周永就捅了婁子,收了一塊漢玉壽星,還主動給了個高價。
周信回來一看玉就傻眼了:“這玉出自漢代倒不假,但是一塊‘青頭>;!“青頭”是一句行話,意思是說玉是從海裏撈出來的,上麵滿布海鹽和石灰質,喪失了原有的光澤。這樣的玉,哪還有主顧肯要?周永聽完暗自懊悔,周信卻撚著八字胡說:“你別急,要是德爺肯出手盤這玉,咱們不但不賠錢,還會小賺。”
說起德爺,那可是琉璃廠的老行尊,他有手盤玉的絕活,無論你這玉在海裏泡多久,他都能在一個月裏給還原成新的一樣。可德爺脾氣一向古怪,輕易不給人盤玉。好在周信早就摸透了德爺的脾氣,在德爺麵前先對周永好一頓罵,直到罵得德爺出言來勸,他才說明來意。德爺看著垂頭喪氣的周永,心頭不忍:“年輕人難免會犯錯,衝他我就接下這活兒,你不要再責怪他了。”
周信就等著這句呢,立馬千恩萬謝,帶兒子走了。德爺揣著玉直奔地安門,這裏是雇保姆的市場,他剛說想雇個女人,一下圍上來一大幫,隻剩個叫巧珍的鄉下姑娘怯生生地站在牆角。德爺偏偏就雇了她,不過他沒把巧珍往家裏領,而是先領進琉璃廠附近的醫院,檢查了一番身體。末了,他提著大包小包一堆中藥,把巧珍領進家門。
德爺對巧珍說:“我雇你是用來盤玉,以後你照著我說的做就行了。一個月完工後,我付你三年的工錢,但你要立刻回鄉下,對誰也不能說出盤玉的過程。”淳樸的巧珍似懂非懂,但還是在德爺拿出的契約上簽了字。
選一個黃道吉日,德爺便開始盤玉了。他先把漢玉壽星的表麵汙物除去,然後用塊紅布條係住,要巧珍貼肉藏好,做法就跟烙餅似的,到特定的時間要翻到另一麵。這是要用人體的體溫和體表油脂來修複玉的光滑手感。這是德爺自老輩人那傳下來的秘訣,絲毫錯亂不得。然後,他每天要巧珍喝一碗藥湯。巧珍喝著又苦又澀的藥湯直想吐,可是德爺板著臉不讓,說這也是盤玉必需的,就是硬灌也得喝!還好,幾天後巧珍逐漸適應下來。
過了兩天,忽然有一夥鄉下人闖進德爺的家,為首的是一個有些傻氣的小夥子,名叫阿彪。他拿出一張契約,說巧珍是他未過門的媳婦,要帶巧珍走。這時候巧珍連哭帶罵,跟德爺說明了自己的情況。原來,巧珍有個哥哥娶不上媳婦,就跟阿彪家訂契換了親。他娶阿彪的妹妹,巧珍嫁給阿彪。可巧珍哪願意嫁給個半傻子,便逃到北京來打工。
看完契約,德爺緩緩說道:“既然有約在先,巧珍遲早是你阿彪的人,不過我雇她來盤玉,這也是有約的,一個月後你再來領人如何?這是她盤玉的酬勞,你先拿著回家吧。”
阿彪他們拿著錢喜滋滋地走了。巧珍本來指望德爺給她做主呢,沒想到德爺卻這樣對她,便冷了心腸,不再給德爺好臉色。德爺全不在意,拿出一個蒙著黑布的鳥籠來,要巧珍每天喝完藥就拿著籠子給他外出遛鳥去。這遛鳥也有規矩,不許巧珍揭開黑布往裏看,說鳥一見光就會死,而且不能走遠,隻許在門口轉轉。
巧珍提著籠子就出門了。門口有一個大垃圾箱,巧珍老遠就看見一個年輕人在裏麵翻翻揀揀,可這人衣著整潔,不像是拾荒的窮人。一時好奇,她過去問了下,對方說他丟了一塊懷表,正找表呢。巧珍出於好心,也跟著找起來。言來語去之間,兩個年輕人彼此有了些好感,便相約每天早上在這裏見麵。
晃眼之間,一月時間已過,阿彪他們再次上門來。德爺笑微微地把巧珍領出來,眾人一看大驚失色,巧珍瘦得都脫了形!德爺端坐在太師椅上,手捧水煙袋,緩緩說道:“實話跟你們說吧,盤玉的過程,其實就是用玉吸收盤玉人精氣神的過程!因為要一個月交活,我還另用藥物催逼她的精氣,現在的阿珍隻是一個空殼,已沒有多少日子好活了。”一聽這話,阿彪當場要對德爺動粗,沒了巧珍,他這樣的人哪還找得到老婆。德爺見狀連忙說:“這樣吧,巧珍這條命算我買下的,你們拿出換親的契,我給你另娶老婆的錢好了。”
契約過手,阿彪一行人拿著錢走了。德爺看著巧珍正要說話,房門一開,卻是周信領著兒子走了進來。德爺拿出盤好的玉來,周信不由連連讚歎:“玉色晶瑩剔透,刀痕曆曆在目,宛如新刻,更絕的是,壽星後背本來有條美中不足的裂紋,現在卻變成了一條若有若無的雲絲,更添美感。德爺的獨家秘技‘雲絲遊空>;果然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