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回 孟元帥力薦良臣 康誥命痛思淑女(2 / 2)

若多活些時,我們亦多受些好處。”海氏道:“正是好人不長壽,禍害幾千年。”兩人正說著,又聽得風婆子亦插嘴道:“黃梅不落青梅落,象我這老朽,便替死了亦是願意。”海氏道:“金磚何重,玉瓦何薄?西院待你極好,為何亦偏護二娘?”風婆子道:“哎呀!好狗護三鄰,好人護三村。我雖年老,難道就捧著屁股作嘴不成?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若還不報,時辰未到。你看他橫行到幾時?”索媽媽道:“路上說話,草裏有人聽。向燈的也有,向火的也有。人心隔肚皮,似你這瘋瘋顛顛,信口開河的,不怕太歲頭上動土?”風婆子咂著嘴道:“我是上墳的羊,任憑他去了。那象你們捧著卵子過河。你看滿院子內那一個不是你癬瘡藥的,自掃門前雪,那管他人瓦上霜。誰與誰有仇,定要送我棺材座子?除了綠姑娘穿青衣抱黑柱,那是不得不然,其餘別人幫虎吃食的雖多,吃王莽的飯,幹劉秀的事,卻亦不少,怕他怎地?”三人正說著,又聽得井氏走來說道:“天已二更了,是神的該歸廟,是鬼的該歸墳了。”海氏道:“還早呢!你也來趕個火兒。”井氏道:“不到高山,不顯平地。今日聽得外麵商議,清明節要給二娘上墳。似這樣平打米賽吃飯的勾當,你們願意麼?”風婆子、索媽媽、海氏一齊道:“怎麼不願意?瓜子兒不飽是人心,知恩報恩,自當如此。”井氏道:“前人灑土迷後人的眼,其實與二娘有何益處?”索媽媽道:“行下的春風望下的雨,若是別人,隻怕要變王媽媽家的貓了。千裏送鵝毛,物輕人意重。每人出不了百十文錢,便作成許多體麵,豈不強似過東廟裏拜佛,西廟裏燒香?”井氏道:“眾嬸娘曾說這個事是薑太公釣魚,願者上鉤。”風婆子道:“這又是那老歪刺骨扯淡的話了。如果有不願意的,除非是又養漢又撇清,象李名的老婆。”井氏道:“正是,恐怕西院的不出。”海氏道:“胳膊扭不過大腿去,又都不是吃奶的孩子,難道連天日亦不知?”索媽媽道:“幾個人出亦不多,不出亦不少。你修的你得,我修的我得,不修的不得。我們全不必管他。”是時四個人唧唧噥噥說了好一會方散。

康夫人在窗內句句聽在心裏,一夜無眠。次日有些不爽,飯食頓減。午後傳進耿朗家信一封,雲屏、愛娘、香兒、彩雲俱各來看。信內先寫問安,次寫自己安妥,末寫孟元帥病故,現在越國公領頭隊兵,郢國公領二隊兵,宣寧侯領三隊兵,建平伯領四隊兵。自己因孟元帥保薦,已升僉都禦史,領五隊兵,陸續回京,大約六月內可以到家。外又有桃花箋一頁,特謝夢卿作甲之情。複有小詩一首,其詞曰:

身是燕山易水仙,爭教夢寐不流連?

矞雲卿月當同瑞,朗先班始影前。

詩內亦隱著燕夢卿三字,康夫人看見,益加傷感。這一來有分教:慈親慈重慈不窮,無限慈心。妒女妒深妒難盡,許多妒意。

散人曰:力薦接三十五三十六上半回及三十七下半回,痛思接三十五三十六下半回及三十七上半回。

力薦作兩層寫,痛思亦作兩層寫。海氏等俚言特與第十八回尹媽媽等相犯,彼處引用者不過三四語,未若此之多也。人善人惡,惟暗中聽傍人閑談,最易引善善惡惡之心,此回正是此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