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告訴孩子凡事要量力而行(1 / 1)

教孩子學會尊重生命,懂得量力而行,是每位父母的責任。

有多大碗盛多少飯——不要莽撞逞能。

小孩子對自己的能力普遍高估,正所謂“初生牛犢不怕虎”,這可以鼓勵他們不折不撓地探索和成長。但如果一個孩子總是不切實際地估計自己的能力,則可能變成不知深淺、好高騖遠、莽撞逞能了。

所以,父母須經常提醒孩子:跨過寬的溝會掉進去,從太高的地方無保護地跳下來會摔痛摔傷,牛皮吹大了總會不攻自破讓大家笑話,沒能力沒精力完成的事情應承下來是多麼地自討苦吃!所以,就像花錢得量入為出一樣,做事也得量力而行。

簡單的警告、威脅甚至嘲笑往往不能夠讓孩子信服,父母可以安排機會讓孩子在一定範圍內嚐試、體驗一下,或是利用自己、別人身上已經發生過的類似的事情,和孩子一起分析一下,並找出正確、明智地對待和處理問題的策略。

“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大人要能從古訓中學會選擇和放棄,不給幼小的孩子太大的壓力。你還可以創設不能兼得的機會,讓孩子體驗到動機衝突,然後能夠學會權衡,學會選擇最有價值的東西,學會放棄。成功沒有統一的標準,快樂更是各有各的源泉,不甘落後也不是追風逐浪,在教孩子這些道理之前,成人先應該具有“任爾弱水三千,我隻取一瓢飲”的寧靜胸懷。光學習不會玩,聰明的孩子會變傻——學會休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我們一直推崇的另一種可貴的品質,但近年來“過勞死”悲劇的一再發生和人本精神的複歸,讓人們開始看到生命的脆弱、生命的寶貴,重新審視生命的價值。

讓孩子知道休息是為了更好地學甚至更好地玩,從小建立健康的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現實一次次向人們敲響警鍾:人,認識自己,也要認識到自身的局限。人本關懷的日興,是對生命價值的理性回歸,是對人類個性的根本尊重,也讓人活得越來越真實。而人本思想的培養,也應該從孩子做起。

在教育孩子成人的路上,應要讓孩子明白一個什麼樣的問題是做人最最基本的問題,最最基本的原點?我認為,我們能不能讓我們的孩子做一個真正稱為人的人?這才是人類社會應首要考慮的。

真正稱為人的人?是的,是真正稱人的人!人是因為有生命這一首決條件,才會有別的一切延續、伸展、才有可能或有機會去實現人生價值和創建精神園地。這是科學的,是事實的。所以,能不能做一個真正稱人的人,那就必須是一個有生命力的人。這裏沒有隱含精神和理想,是單純的有生命力的人。所以,我們首先要做的是幫助孩子樹立熱愛和尊重自己的生命。這是最直接,最簡明的理念——一個不知道熱愛生命和尊重生命的人,是不可能做一個真正可以稱人的人。

由此而論,當你去幫助別人和救護別人的時候,不能不尊重自己的生命,要在保護好自己生命前提下。為此要量力而行。這不是自私,這是對生命、對個人,對家庭,對社會的負責。因為個人與家庭本身就是社人的組成分部。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