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孩子記憶力的培養(1 / 2)

人的一切活動,從簡單地認識、行動,到複雜地學習、勞動,都離不開記憶。記憶是人的智力活動的倉庫。在智力發展最重要的幼兒時期,記憶具有更重大的意義。蘇聯心理學家維果斯基認為:學前兒童記憶處於意識中心,心理活動的各個方麵以記憶占著優勢地位。如果沒有記憶能力,那麼幼兒每一次都去重新認識那些已經碰見過的事物,不可能獲得任何生活知識經驗。幼兒記憶發展對學習文化科學知識有直接作用。

幼兒正處於身心快速發育的時期,他的記憶能力有自己的特點:

1.形象記憶。幼兒受思維能力的局限,在觀察事物時很少深入體會事物的本質。他隻對那些形象鮮明生動的東西感興趣,記憶較為牢固。

2.機械記憶為主。兒童缺乏生活經驗,無法像成人那樣在理解的基礎上強化記憶,隻能根據事物的外部特征死記硬背。

3.受環境和情緒的影響。幼兒的自我控製能力差,記憶活動很容易受外界的事物幹擾,缺乏穩定性。

父母無論是講故事,還是說事情,都應向幼兒提出明確的記憶要求,使孩子依靠自己的意誌和能力去完成任務。

1.為幼兒提供形象、鮮明、生動、富有濃厚情緒色彩的識記材料

幼兒的記憶以無意識記憶為主。凡是直觀形象又有趣味,能引起幼兒強烈情緒體驗的事和物大多數都能使他們自然而然地記住。特別是對於與其快樂情緒相聯係的事情,如某次過生日時,媽媽買的那個布娃娃,某次節日上台為小朋友表演的情景等,常使他們終生難忘。所以,必須為孩子提供一些色彩鮮明、形象具體並富有感染力的識記材料,使材料本身能吸引幼兒,以引起幼兒高度的注意力。如可以提供如下一些識記材料:各種材料製作的不同形狀的有趣的小卡片,能活動的計數器、玩具和實物等。同時,還應盡力為孩子配以生動活潑、深受其喜愛的遊戲與木偶戲等,這樣會更好地確保幼兒獲得深刻的印象,從而達到提高記憶效果,發展記憶能力的目的。

2.運用多種感覺器官進行記憶

為了提高幼兒記憶的效果,可以采用協同記憶的方法,即在幼兒識記時,讓多種感覺器官參與活動,在大腦中建立多方麵聯係,從而加深幼兒記憶的一種方法。實驗研究表明,如果讓幼兒把眼、耳、口、鼻、手等多種感覺利用起來,使大腦皮層留下很多“同一意義”的痕跡,並在大腦皮層的視覺區、聽覺區、嗅覺區、運動區、語言區等建立起多通道的聯係就一定能提高記憶效果。因此,應指導幼兒運用多種感官參加記憶活動。如識記水果、蔬菜、食品等詞語時,應盡量讓孩子多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嚐一嚐,通過眼、耳、手、鼻、口等多種感官從多方麵獲得感性認識,這樣,就會使幼兒記得快又牢。

3.幫助孩子進行合理的複習,與遺忘作鬥爭

幼兒記憶的特點是記得快,忘得快,不易持久。因此,在引導幼兒識記時,一定的重複和複習是非常必要的,這不僅是提高幼兒記憶效果的重要措施,也是鞏固幼兒記憶,提高幼兒記憶能力的最佳方法。一般來講,讓孩子複習鞏固所學的內容時,不宜采用單調,長時間的反複刺激,應該在孩子情緒穩定時,采用多種有趣的方法進行。如利用講故事、念兒歌、猜謎語、歌舞表演、搭積木、做遊戲、手工製做以及各種娛樂活動、比賽活動,散步與郊遊活動和日常生活活動等。這樣,不僅可以使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情緒狀況下,很快地鞏固掌握所學的知識與技能,而且可以激發幼兒的記憶興趣,提高幼兒學習的積極性。

4.開展遊戲,興趣記憶

遊戲是幼兒最喜愛的一種活動。高爾基說過:遊戲是幼兒認識世界的途徑。的確,遊戲可鞏固和豐富幼兒的知識,可以發展幼兒的語言和智力。把知識融於遊戲之中,可使幼兒在遊戲中學習,在遊戲中記憶。如:認識水,再水中放入各色插塑玩具,先讓幼兒進行玩水遊戲,通過在水中玩插塑,讓幼兒知道水是無色的,再讓幼兒用小竹簍盛水,用手抓水,從而知道水會流動,幼兒在玩水的過程中,掌握了水的性質。又如:故事“小蝌蚪找媽媽”,講述故事後讓幼兒進行表演戲,小蝌蚪尋找自己的媽媽在哪裏,幼兒在表演的濃厚興趣中記住了青蛙的外形特征和生長過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