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自信心的培養孩子(1 / 2)

自信心是兒童個性心理健康與否的一個重要條件。自信心的培養也是心理健康教育中最為重要的一部分。所謂自信心,是由積極自我評價引起的自我肯定並期望受到他人、集體和社會尊重的一種積極向上的情感傾向。自信心是對自己力量的充分認識和評價。自信心強的幼兒能積極主動地參加各種活動,能積極地與他人交往,與同伴建立起良好的關係,能勇敢地麵對困難,大膽嚐試。在幼兒園中,也有相當一部分幼兒缺乏自信心,認為自己在某些方麵甚至很多方麵不如別的幼兒,往往表現在活動中不敢主動地要求參加集體遊戲活動,不敢主動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不敢在眾人麵前大膽地表現自己;麵對新事物、新活動常常害怕、退縮等。

一、為幼兒創設一個有利於自信心發展的環境。

1.了解幼兒心理特點,尊重、信任幼兒。

父母應采取少批評多鼓勵的方法,傾聽他們的心聲,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多給他們想象的空間。允許他們自由的聯想、自由的談論,讓他們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去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當他們的想法得到肯定時,孩子的自信心也會不知不覺的形成。

2.為幼兒創設一個有利於自信心發展的環境。

這裏指的環境側重於心理環境,這種心理環境應讓幼兒能夠感受到自由、寬鬆、和諧的氣氛,這種環境是要通過家長的努力才能獲得的。我們平時經常聽到這樣一些口語:“坐好了”、“不許亂講話”,這種命令性的語言使幼兒處於一種“必須聽話”的被動地位,缺乏敢於自我表現、自我發揮的機會。所以說尊重幼兒的一些決定,肯定幼兒的一些做法,平等地對待幼兒;為他們創設自由、寬鬆、和諧的環境,是培養其自信心的重要條件。

二、促進幼兒自我肯定,培養自信心。

1.要培養幼兒的耐挫精神。

在生活中,任何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一帆風順。所以我們要教會幼兒怎樣對待失敗,怎樣用不同態度去麵對。在教育過程中,幫助幼兒正確對待不足和失敗,培養幼兒大膽、勇敢、堅強的意誌品質。使幼兒懂得了遇到困難要動腦筋思考,不怕挫折和失敗,這樣幼兒會逐漸形成向困難挑戰的信心和勇氣,增強自信心。

2.幫助幼兒發揚自己的長處,建立良好的同伴關係,培養自信心。

每個幼兒都有自己獨特的地方,有的幼兒畫畫畫得好,有的幼兒唱歌唱得好,有的幼兒動手能力較好,他們在自己喜歡的領域裏活動時是非常投入,非常自信的。應了解每個幼兒的特點,幫助幼兒在某些領域活動中獲得成功,使幼兒建立起自信,從而促進其他方麵的發展。如有的幼兒智力發展一般,但社會性發展較好,能關心集體,熱愛勞動,要及時地表揚肯定他的這些做法,讓他感覺到自己的可愛之處,從而促進其自我肯定,增強自信心。現階段,幼兒園提倡發展幼兒的交往能力,有的幼兒由於不會交往而受到同伴群體的排斥和拒絕,從而感到孤獨,缺乏自信。因此,要教給幼兒正確的交往技能,多鼓勵這些幼兒多與同伴交往,並教育同伴接納他,關心和愛護他們。

3.培養孩子的自信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僅僅有幼兒園的教育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家庭、社會等多方麵的配合。家長是幼兒的第一位老師,因此,我們要充分發揮家長的作用,及時向家長宣傳幼兒自信心培養的重要性及正確的教育原則和方法。同時,經常與家長保持聯係,了解家長的教養態度,親子互動方式等情況,並針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對家長進行指導。

三、在生活中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1.鼓勵孩子,為幼兒提供賞識的環境,幫助幼兒樹立自信。孩子的可塑性很強,易受暗示,自我評價能力很低,總要通過別人的眼睛來認識自己,評價自己。如果他認為自己討人喜歡,比別人強,那麼他就會充滿信心的去做事情。在活動時,在言語和行為上處處照顧到每一個幼兒,多用鼓勵、肯定的語言與幼兒交流,為幼兒創設賞識的環境,對培養幼兒的自信心會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