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1 / 1)

群體是我們社會生活的基礎,我們每一個人都生活在一個群體當中,幼兒也不例外。建立良好的幼兒群體,是幼兒園心理環境的重要內容,它能促進幼兒個體心理的發展。從群體意義上講,首先要歸屬於幼兒園裏的班級集體,為此,不僅要掌握幼兒的身心發展的規律,還要研究幼兒的群體組織管理問題,努力使群體對其中的每個成員的心理和行為產生積極的影響。

激發幼兒自我管理的興趣

增加自我管理的項目。如果隻有一個“小老師”,讓孩子當一回老師,那麼從這次當老師到下次當老師,就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時間太長的話會削弱幼兒的興趣,所以為了使幼兒經常能感受到做小老師、當管理者的興趣,我增設了很多自我管理的項目,除了一直有的“小老師”外,還有散步員,帶領幼兒散步的;有圖書管理員,整理和管理班級圖書的;有午睡監督員,監督孩子午睡時脫衣服,擺放鞋子等情況的,還有衛生員,檢查幼兒帶手帕、觀察幼兒洗手情況的,每天都有不同的人擔任不同的職位,有了這麼多的職位,讓孩子幾乎隔三天就能當一回,他們的管理興趣又有了大大的提升。

要尊重幼兒不斷增長的獨立需要,在保育幼兒的同時,指導他們學習生活自理、自我服務技能,培養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鍛煉自我保護能力;如指導幼兒正確有序地穿脫衣服、折疊衣服,讓幼兒隨時檢查鞋帶並學習係好係牢固的方法,會輕輕地吹熱湯熱水,能挑幹淨魚刺……許多需要護理照管的生活小節,幼兒能做的事就讓他自己做,決不包辦代替,這樣的訓練,會使幼兒在自己的勞動實踐中建立起了良好的生活習慣,自理能力、自我保護能力的提高,將大大促進幼兒在群體中活動的信心。

建立有序的生活秩序,加速幼兒對自我管理的心理適應

1.以透明化的活動環節安排消除幼兒的心理緊張。

幼兒如果不了解一日活動的安排,讓他們進行自我管理是很難的。因此,應事先讓幼兒了解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如,以相同的順序來安排每天的生活;在與幼兒的交談中,經常有意識地提到各個環節的名稱;一日活動安排有什麼變化時,在早晨就告訴幼兒,讓幼兒有思想準備,等等。采取這種透明化的活動環節,有利於消除幼兒自我管理的緊張心理。

2.用細致入微的環節轉換加快幼兒的心理適應。

幼兒隻有對即將進行的活動環節心中有數,才能減少焦慮,在大腦中建立起新舊經驗的有效聯係,使自我管理成為可能。如:在每一環節結束前幾分鍾可提醒幼兒,讓幼兒知道下一個環節是什麼;使用某種特定符號來標誌某一環節的結束;在每一環節結束時,和幼兒討論下一環節的內容。

拓寬經驗傳遞的通道,引發幼兒主動建構管理經驗

通過照片幫助幼兒進行行為反思。

把每一環節的活動拍成照片,和幼兒一起邊看邊討論,幫助幼兒把環節的名稱和實際活動聯係起來,並分析這樣的行為是否適當,該采取怎樣的方式。采用這樣的自我反思的方式,幼兒能時刻檢點自己的行為,掌握活動的規則,這是自我管理的良好開端。

關注幼兒的行動計劃,突破自我管理難點

幼兒實施自我管理的難點在於,如何製訂、實施自己的行動計劃。要解決這個難題,可從三個方麵著手:一是讓孩子自己做計劃。鼓勵幼兒自己做計劃,讓他們自己決定怎樣度過遊戲時間,怎樣實施他們的計劃,不去影響幼兒的選擇,而是幫助他們學會確定自己的選擇,並給那些不知道幹什麼的幼兒提供幫助,提醒他們應做些什麼,怎麼做。二是幫助幼兒弄清計劃,了解同伴的想法。幼兒常用不同的方式來表達他們的計劃,如用手指、點頭和用眼睛看等方式表達自己的意願和計劃,要耐心傾聽並弄清幼兒的計劃,這樣可讓幼兒從中享受到受尊重的喜悅,還可以學習同伴的經驗,了解他人的想法。三是在計劃調整中學習自我調節。幼兒不可能在整個活動時間隻製定和完成一個計劃。幼兒的第一個計劃往往是他第一個想從事的活動,當這個計劃完成後,他會重新製定第二個計劃。隨著時間的推移,幼兒慢慢地學會一開始就製定出比較完善的、需要使用整個活動時間的計劃,在學習計劃調整的過程中,幼兒學習了怎樣進行自我調節。

提供、創造機會,促進幼兒自己嚐試解決問題,使其在實踐中提高自我調節能力。

實際上實踐是提高幼兒自我調節能力的最好途徑。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盡可能創設較多的實踐機會給幼兒自己,讓他們學會解決問題,提高自我調節的能力。在學習和日常生活中,當幼兒遇到困難時,首先是鼓勵幼兒去嚐試、去探究,而不是簡單地提供幫助與解決;當幼兒之間發生爭執時,不再僅僅是爭取及時解決糾紛、化解矛盾,而是有意識地讓幼兒自己去解決,你應多說:“你自己來處理、你說怎麼辦。”有時,我們還組織一些討論:“如果,這個小朋友是我,我該怎麼辦?”來提高幼兒的應變能力,進行心理自我調節能力的培養。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