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觀察力的培養(1 / 2)

觀察力是科學探究過程中一種基本的和普遍的能力,捷克著名教育家誇美紐斯說:“一個人的智慧應從觀察天上和地下的實在的東西中來,同時觀察越多,獲得的知識越牢固。”。幼兒觀察力的提高不僅對於科學學習有益,對幼兒的思維發展、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也十分有益。

幼兒的天性中,對一切新奇的東西都有著極大的興趣,周圍的世界都能引起他們的注意。但是,幼兒往往不能自覺地進行有目的地觀察。

首先,要引導幼兒有目的地進行觀察。觀察目的是否明確,直接影響觀察的效果。幼兒的觀察具有無目的、無順序、無係統等特點。在觀察活動中,他們常常先看最感興趣的那些部分,把布置的觀察任務丟在腦後。比如,組織幼兒去野外觀察春天的景色,很多幼兒隻全神貫注地看樹枝上的小鳥;去工廠參觀,很多幼兒隻被轉動的機器所吸引;參觀圖片展覽,幼兒隻注意圖片中顏色鮮豔的畫麵……因此,父母在組織幼兒觀察活動時,要注意讓幼兒明確觀察目標,引導他們去觀察所要求觀察事物的主要方麵。

其次,要引導幼兒按順序進行觀察。觀察對象不同,觀察的順序也有所不同。一般情況是先整體後局部,先全貌後部分;從下至上,由近及遠,如觀察大公雞,就要先認識大公雞的全貌,再看頭、身、腿、爪、尾。對身體各部分有印象之後,再分頭細看雞冠、喙、眼、耳等等。如觀察植物,認識花草、樹木、蔬菜等就要從下至上,按照根、莖、葉、花、果實的順序觀察。觀察景物、圖片,就要從全貌到局部,由近及遠地觀察。教師指導幼兒按一定的順序觀察事物,經常訓練,可使幼兒的觀察逐步全麵深入,思維活動趨於有序性和係統性。

再次,要引導幼兒有比較地進行觀察。有比較才有鑒別。指導幼兒進行比較性觀察,就是讓幼兒觀察兩種以上事物,比較事物的異同。幼兒掌握了這種觀察方法,有利於他們提高辨別、分析、概括事物的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比如,幼兒在認識了雞、鴨、鵝以後,再作比較觀察,既能發現它們的共同屬性(身上長羽毛,有兩支翅膀,兩條腿,兩隻爪子),又能找出其差別(雞嘴是尖的,鴨、鵝嘴是扁的;雞比鴨小,鴨比鵝小;鴨鵝有蹼,會遊泳,雞爪上沒蹼,不會遊泳)。這種比較觀察的方法能使幼兒把握各種事物的異同、現象的變化以及事物之間的某些內在聯係,對提高幼兒的觀察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三,在幼兒美術教育活動中努力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注意觀察能力對智力發展的重要性。幼兒對美術繪畫有著天然的興趣,讓其在信手塗鴉的過程中,引導幼兒去觀察所畫物品的形狀、大小、顏色、質地、反光性等特點。

第四,在種植、養殖活動過程中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幼兒天生對小花、小草、小雞、小鴨等生物存在強烈的興趣。家長、教師在與孩子一起種植、養殖的過程中,作出一定的觀察計劃,填寫觀察記錄,記錄下不同時期的觀察結果,對幼兒觀察力的目的性的培養有益,同時培養幼兒觀察活動的堅持性和科學觀察的規範性,幼兒能夠經曆幾次這樣的觀察和記錄對其科學素養的培養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第五,充分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參與觀察活動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