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孩子燙傷的家庭急救方案(1 / 1)

小明是個4歲的孩子,看到什麼都感到好奇。一次其母正在燙衣服,小明在一邊好奇地觀看。媽媽要到另外一個房間拿衣服,便把熨鬥立在燙衣板上,自己徑直走進了房間。看到熨鬥還在“茲、茲”地冒熱氣,小明開始伸出手去摸,正好摸到了溫度最高的熨鬥底麵,結果右手被嚴重燙傷。

所以預防孩子燙傷,應注意以下幾點:

1、抱孩子的時候不要端熱飲料或較熱的食品,外出吃飯尤其要注意這個問題。

2、不要把熱的食物或者開水放在桌子邊緣,防止不小心碰倒,灑在孩子身上。

3、盡量讓孩子遠離廚房,最好把廚房的門鎖上,防止孩子無意中闖入廚房,打翻熱水瓶等危險物品。

危險的浴缸

1、把電熱水器的溫度設定為“溫水”,或者是50攝氏度左右,如果是燃氣熱水器則要特別注意水溫。

2、把孩子放進浴缸之前,用手試試水溫,最好用溫度計測試一下,水溫在37-38℃最為適宜。

3、不要讓孩子靠近水龍頭,避免孩子被熱水燙傷。

4、千萬不要讓孩子自己呆在浴缸裏,哪怕一會兒都不行。

燙傷後的處理方法

1、及時用冷水衝洗燙傷。

2、不要用冰塊冷敷傷處,避免凍傷。

3、不要在傷處塗抹植物油或者其他油脂。不僅對傷口無益,還容易引起感染。

4、用幹淨的棉布包裹傷口。

5、如果傷口嚴重,立即到醫院去診療。

專家點評:據兒科醫院的專家介紹,意外傷害中的燙傷可因失火、爐火、火柴、電器、電熨鬥、電爐、熱水、熱油、蒸汽、爆竹、強堿、酸等造成,在孩子意外傷害中占有相當高的比例。一些農村現在還有灶連炕,灶上放著大鍋燒水做飯,炕上還放著熱水瓶等,加上小兒好動,稍有不慎便會釀成意外。因此,千重要,萬重要,看護好幼小的孩子最重要。家長一定要管理好易燃物,把有害的東西放在孩子不能摸到的地方。

夏季兒童燙傷防治

夏季天氣炎熱,人們皮膚暴露機會多,燙傷也明顯增加,尤其是家庭主婦和兒童,意外燙傷的機會高於其他人群。開水、熱油、熱湯、熱金屬是生活中燙傷的主要原因。

那麼,燙傷後該如何進行現場急救?應該立即避開熱源,采取“冷療”措施,古代冰島人用冰水浸泡燙傷的肢體,以便減輕疼痛、腫脹。而用自來水持續衝洗傷部,或將燙傷部位置於4℃清潔冷水的容器中浸泡,持續30分鍾,效果確實可靠,這樣可以使傷處迅速、徹底地散熱,減少滲出與水腫,緩解疼痛,愈後疤痕輕。

但需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要揉搓、按摩、擠壓燙傷的皮膚,也不要急著用毛巾拭擦,傷處的衣褲應剪開取下,以免表皮剝脫;創麵不要用紅藥水、紫藥水等有色藥液,以免影響醫生對燙傷深度的判斷,也不要用堿麵、醬酒、牙膏等亂塗,以免造成感染或使創麵加深;水泡可在低位用消毒針頭刺破放水;轉運時創麵應以消毒敷料或幹淨衣被遮蓋保護。

夏季兒童燙傷大約占燒傷病房住院人數的29.6%%。兒童好奇心強、自我保護的意識還較弱,同時兒童的動作還不協調,回避反應又遲緩,加之天熱皮膚暴露在外的機會較多,父母在看護時稍有疏忽,就容易發生燙傷意外。

那麼,應該怎樣預防燙傷呢?父母對兒童的教育和監護非常重要。發生燙傷對兒童來說是十分痛苦的,因此,一方麵父母從兒童3歲時就要開始對他反複進行安全意識的培養。比如:教會兒童在使用飲水機時先接涼水再接熱水;洗澡時一定先用手試一試水的溫度再洗澡等。

另一方麵,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更要注意自身的安全意識,要特別注意家中的開水壺不要放在明處;暖瓶不要放在桌旁床邊;過燙的用具和食物一定不要讓兒童接觸到,以免兒童碰倒造成燙傷。

另外,成年人燙傷超過體表總麵積(每1%體表麵積相當於一個手掌大)的10%,兒童燙傷超過體表總麵積的5%,經過正確的早期急救處理後,都應該去正規燒傷專科治療,以免延誤治療,造成不良後果。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