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營養與智力(1 / 3)

兒童的生長發育受許多因素影響,其中,營養因素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但是生長發育最根本的物質基礎,而且還對決定著幼兒智力高低的腦發育至關重要,因此,幼兒的體力、智力要全麵的發展,營養就必須跟上。

人的智力除了與遺傳因子以及後天開發多少有關外,最重要的是與腦細胞的多少、大小有關,而腦細胞的多少和大小則與營養有直接的關係。

營養素對兒童智力影響除了蛋白質、磷脂、不飽和脂肪酸等營養與大腦生理功能有關外,一些營養性疾病對兒童智力的發育和發展影響也很大。如缺鐵性貧血的兒童注意力不集中,智力發育和學習成績降低,智力減退。缺鋅可使智力發育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引起智力低下。又如維生素D缺乏,佝僂病活動期,除了骨骼係統變化外,還表現出大腦皮層功能異常,語言發育遲緩,智力發展受損害。還有維生素B2,由於腦中需要核黃素酶,如缺乏對智力的發育有一定的影響;維生素A缺乏影響神經係統的發育;維生素B12、維生素B1,對智力都有影響。

近幾年來,國外有許多兒科學家與營養學家對“營養與腦的功能”、“營養如何影響學習與行為”、“營養與中樞神經發展的關係”等進行了一係列的研究,它告訴我們,智力、才能的發展和腦的發育有關,而腦的發展的關鍵則是嬰兒期的營養。一些科學家認為,智力和神經激素有密切關係,在人腦的細胞裏,存在著一種核糖核酸,它決定著合成特殊功能的蛋白質分子質和量。比如一些神經激素,是一種多肽結構的蛋白質分子,它的分泌可使人的記憶力,理解力增強,而蛋白質與核糖核酸的構成,是需要食物中的各種營養素來合成的。營養不良就會使人腦細胞裏的核糖核酸與蛋白質分子量少質差,影響智力的發展。

從上所述,我們了解到營養對智力的重要性,各種營養素充足並且比例平衡,合理膳食,才能使兒童智力正常發育和發展。

研究發現,營養不良的孩子反應性、想象力、智力都不如營養好的兒童。營養差的兒童認識事務反映性慢,思維能力偏低,記憶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均差,自然影響其學習成績。因此如發現孩子營養不良,家長應及時采取措施。在醫生的指導下給孩子製定合理的食譜,改善其營養狀態。其營養包括均衡地攝入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及各種礦物質,而且不可營養成偏食的習慣。家長應鼓勵小兒主動自覺進食,不可強迫和填鴨式,以防止產生神經性厭食。

從兒童腦發育的角度來看,應特別注意以下幾種營養攝入的方式。

(一)豐富的維生素

多種維生素對兒童健康成長都很必要,但以B族維生素和腦代謝的關係最密切。維生素B1是糖代謝酶的輔酶,促進糖氧化產能,為大腦提供能源,進一步影響脂質合成,幫助細胞膜的更新和修複,保障神經髓鞘的完整性。

有研究發現,維生素B1缺乏,小兒即使無明顯神經病變,也會出現煩躁、健忘、思想不集中,多疑和表情淡漠等。維生素PP(煙酸)構成脫氫酶的輔酶,參與生物氧化過程。我國一些以玉米為主食、飲食種類單調的農村地區,兒童和成人都容易患癩皮病,出現全身無力、耳鳴、眩暈、思想不集中等神經營養性障礙,嚴重者可出現過敏、失眠、記憶力減退等症狀。維生素B6是中樞神經活動必不可少的代謝輔酶,也為神經遞質所必需。缺乏維生素B6者肌肉軟弱無力、視力障礙、思維和記憶能力下降。維生素B12參與體內化合物的甲基化,維持神經髓鞘代謝。

因此,維生素B12缺乏兒可出現精神抑鬱、思維能力下降等症狀。維生素B12和葉酸共同合成DNA,對腦發育有直接作用。先天愚患兒10%~20%的細胞裏有缺陷的X染色體,上有受損區。注射葉酸後受損X染色體減少,精神狀態顯著改善。配合優良蛋白質攝入,多吃蔬菜、水果,是增加維生素B族攝入的最佳方式。應著重挑選綠葉或橙紅色的蔬菜等。

(二)適量的糖醣和脂肪

糖既是主要的熱能來源,又直接促進腦發育。兒童腦組織隻有獲得充足、穩定的血糖,才能較長時間集中精力學習,思維敏捷活躍,學習效率提高,創造性和想象力得到充分發揮。學習需要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快速的思維、大量的記憶,腦細胞成分還要不斷代謝、修複和更新,所以需要的熱量不一定很多,但應長時間保持穩定,防止忽高忽低。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