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就在這年春天,專賣店加盟速度驟降,各地加盟商開始有了抱怨。抱怨的核心有三點:其一,由於產品單一,顧客的選擇並不多;其二,譚木匠梳子價格偏高,但針對高品味高消費群體的品牌附加值並沒有做足;其三,梳子雖好,店堂裝修卻很一般,吸引不了顧客眼球。各地加盟店生意平平淡淡,利潤勉強。
對此,譚傳華說,譚木匠有錢了,但我們堅決不買高檔辦公樓,堅決不買豪華別墅小轎車。我們要把有限的資金花在“一硬一軟”上――硬是好的設備,軟是能幹的人;硬是產品的質量,軟是產品的文化含量。
譚木匠隨後實施了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基調融入時代符號的新店麵設計。新店麵設計古樸、典雅,充滿個性和傳統文化氣息,充分展示了“譚木匠、手工造”的悠久文化韻味,大大提升了譚木匠梳子的企業文化品牌。為了更好演繹品牌文化,譚木匠還采用了“講故事”的獨特方法。在每一個譚木匠專賣店裏都工整地裝裱了這樣一段“家史”:“我的曾祖父是一位知名木匠,小有家業。由於爺爺沾上鴉片和賭博,把整個家業輸得一幹二淨,在萬般無奈之下,年輕美貌的奶奶隻好求保長將爺爺抓去當壯丁……兩年後,爺爺就死在長沙……父親含恨學藝,成了一個好木匠。我一直想當詩人、畫家,付出過慘重代價,幾近餓死街頭,天意不可違,我仍然還是做木匠的命。”這段“家史”也成了譚木匠不花一分錢的廣告。推出之後,立即在各界引起了轟動。2000年底,要求加入譚木匠特許經營網絡的人數是1999年的數倍之多。
2001年,創業不到8年的譚木匠公司有了成為“百年老店”的雛形。
截止2010年初,譚木匠已在國內擁有853家特許加盟店,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各有2間特許加盟店,在美國有1間特許加盟店,在香港有4家直營店。每年賣出350萬把梳子,譚木匠的毛利達到55%,公司的絕大部分收入來自向加盟店銷售梳子、鏡子及其他裝飾品,龐大的物流係統根據所有加盟店每天的銷售情況進行供應。
譚木匠上市融資
如何才能不被超越,又如何才能超越自我?譚傳華一直在思考。隨後,他決定先嚐試豐富產品結構。
於是他不惜重金邀請國外的設計師來設計“戰略新品種”,使其品牌產品既有獨到之處,又有利於打入國際市場。產品的快速更新起了立竿見影的效果,不僅能不斷地吸引新老顧客,還能有效擴大加盟商範圍。
產品走到別人前麵去了,如今怎麼能把“盤子”做得更大呢?譚傳華認為,要做“大盤子”,必須要更多的資金,要更多的資金又必須獲得金融機構的幫助。譚傳華決定積極謀求上市。
從2003年起,譚傳華夫婦開始把重慶譚木匠工藝品有限公司部分股權無償轉讓給譚操、譚堯以及部分管理層,加上這些股東溢價增資,2003年7月,公司注冊資本增加到1737萬多元,譚傳華持股46.15%,夫人範成琴持股44.34%,譚操、譚堯等22人持其餘股份。
2004年,譚傳華正式作出決定,謀劃到香港上市,實現擴張。
2005年11月,譚傳華、範成琴和兒子譚操等23人將持有的重慶譚木匠工藝品有限公司100%股權,以2525萬元港幣轉讓給香港譚木匠公司,重慶譚木匠工藝品有限公司成為外商獨資企業。
這時,譚傳華已確定了上市的路徑:譚傳華、範成琴、譚操等23人在境外設立相關公司,對變更設立為外商投資企業的譚木匠集團及下屬企業購並,實現香港上市。
在譚傳華謀劃香港上市整整五年之後,2009年12月29日譚木匠在香港正式上市。剛一上市,譚木匠的股票就受到市場追捧,當天以3.93港元收盤,比2.58港元的招股價高出52.3%,譚傳華夫婦身家瞬間超過3.8億元港幣。成為2009年年底港股最亮麗的顏色。
2010年10月,在《重慶商報》評出的“2010重慶股市富豪榜”中53歲的譚傳華(夫婦)以5.32億元名列第十一位。
失去右手喪失幹農活能力,農民譚傳華下海20餘年終於打造出“譚木匠”品牌,他本人也成長為中國的“梳子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