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伊核談判突破僵局仍需時日(1)(1)(1 / 1)

伊核談判突破僵局仍需時日

為期兩天的核談判取得了積極進展,但伊核僵局的突破尚需時日。

10月15日至16日,伊朗核問題六國(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與伊朗就伊核問題在日內瓦舉行了伊朗總統換屆以來的第一次談判。會上,各方首次達成了“共同聲明”,宣布下一輪談判將於11月7日至8日仍在日內瓦舉行。從與會各方會後的反應看,這次為期兩天的核談判取得了積極進展,但伊核僵局的突破尚需時日。

“共同聲明”說,各方經過了兩天“深入和具有前瞻性”的談判,伊朗談判代表、伊朗外長紮裏夫在談判期間陳述了伊方提議,談判各方就各具體方麵進行了深層次的雙邊和共同磋商。聲明還說,伊核問題六國與伊朗的核專家、科學家和製裁方麵的專家將於下輪談判舉行前開會,以解決分歧,並研究出切實步驟。

牽頭此次談判的歐盟外交事務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阿什頓女士在會談結束後舉行的記者會上說,此次為期兩天的談判“緊張密集”又“非常重要”。美國方麵也在第一時間對談判予以肯定,認為伊朗方麵在談判期間所作的陳述“非常有用”。紮裏夫表示,各方進行了詳盡和富有成果的磋商,這將有望成為伊朗與國際社會關係的新一頁,是“坎坷路上邁出的第一步”。

雖然此次核談成果尚未公之於世,談判的具體細節也按規定尚未對外披露,但僅從各方表態不難看出,此次伊核談判氣氛融洽、進展順利,這是自2003年伊核問題陷入僵局以來核談最成功的一次。分析人士認為,會談之所以會取得如此成果,是與伊朗總統哈桑·魯哈尼務實的外交新政分不開的。

以溫和保守派著稱的魯哈尼,今年8月上台伊始便誓言要把解除西方製裁作為自己的首要執政目標。為此,他不斷向國際社會釋放積極信號,承諾加強伊朗核計劃的透明度,推動核談判取得進展,以換取國際社會減輕對伊製裁。魯哈尼在聯合國大會發言時曾表示,伊朗尋求與其他國家進行建設性接觸,並重申伊朗核計劃隻用於和平目的。他說:“我們多次說過,我們沒有必要尋求包括核彈在內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今後也是這樣。”以此解除外界對伊朗核計劃的疑慮。

據報道,伊朗十分看重此次核談。這次原定副部長級的談判,伊朗堅持派外交部長紮裏夫為首席代表,重視程度可見一斑。一些國際媒體援引參加核談的伊朗高官提供的信息報道稱,伊朗是真的準備在接受突擊核查、離心機數量和濃縮鈾總量上作出實質性讓步,以換取減輕部分國際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