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趙銥民:讓患者有尊嚴地生活(2)(1)(1 / 1)

首創麵部缺損修複新技術

臨床上對於麵部缺損患者,醫生都是采用傳統鋼絲卡、眼鏡架等方法進行修複,但有效解決修複假體的固位卻是國際頜麵贗複領域普遍麵對的難題。在大量調研基礎上,趙銥民創造性地將磁性固位技術與種植技術結合,在國際上首創了“種植體-環形支架-磁性附著體修複全上頜骨缺失”的新技術,解決了這一國際口腔修複中的重大難題。

在顏麵缺損的仿真修複中,頜麵修複材料的製造在我國曾是一片空白,而進口材料成本昂貴。趙銥民和他的團隊經過6年努力,成功研製出SY係列、ZY係列仿真顏麵修複矽橡膠材料,主要性能指標均超過英、美等發達國家水平,並創造性地推出係列梯度硬度材料,解決了一直以來阻礙我國顏麵修複領域發展的瓶頸問題。

一直以來,贗複體的製作都是依靠醫生個人經驗和技能,而要熟練掌握這項技能更需要十多年的培訓,且修複體的製作過程繁瑣、工藝複雜,製作時間長,很多醫生對此望而卻步。趙銥民利用計算機技術,建立了以“顏麵光學印模—國人顏麵器官數據庫—顏麵缺損仿真設計—計算機輔助快速製”作為主體的顏麵缺損智能化仿真設計及快速製作技術,實現了顏麵贗複體設計智能化、製作快速化,使這一複雜技術變得簡單、快捷,醫生在幾天內就能掌握,不僅有效推動了顏麵贗複技術的普及,還使大量顏麵缺損患者受益。

澳大利亞整形外科學會主席馬克(Marc)教授,在《柳葉刀·腫瘤學》發表文章指出:“這些技術能夠精確恢複患者容貌,具有極高的患者滿意度。”該技術還被寫入美國大學權威教科書,該書作者、國際頜麵修複學會主席布莫(Beumer)教授評價說:“中國團隊首先創造了顏麵修複體的計算機仿真設計與快速製作技術”,“中國同行正引領世界頜麵修複領域的發展”。

2009年9月,在新加坡召開的國際軍事齒科界最高學術年會——世界軍事齒科大會上,美、英、加、印等委員國的23名候選人激烈角逐世界軍事齒科學會主席一職,最終,趙銥民以全票當選,成為100多年來首位獲此殊榮的亞洲人。

打造“生命的港灣”

“如果你喜歡一個人,選他去當院長,讓他幫你實現夢想;如果你憎恨一個人,選他去當院長,把他架到火上去烤。”這是趙銥民擔任第四軍醫大學口腔醫院院長後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2004年,趙銥民48歲。得知被任命為院長的那天晚上,他輾轉難眠。當時的醫院基礎建設滯後、工作條件差、債務沉重、醫療水平下降、人心不穩,全院72位高級職稱人員中,竟有12人鬧著要“跳槽”,自己培養的博士生基本都不願留校。

“請給我半年時間!”上任後不久的一次全院大會上,他對那些要求離職、離院的專家教授說。

他組織醫院主要領導統一認識,組織全院科主任和機關幹部進行培訓參觀,拓寬視野;他馬不停蹄地深入各科室調研,在全院實行成本精細核算製度,推出了一整套新的激勵政策,調動全院職工的工作積極性。

麵對資金短缺的壓力,趙銥民頂著壓力,將醫院臨街的閑置土地租出去,換來醫院發展中的“第一桶金”,用來改建殘破的住院病房、手術室、教學樓和科研行政樓,支付已停工待款的員工住房建設,使醫院邁出了“走出經濟困境”的第一步。

在他帶領下,醫院最終改建成了擁有國內口腔醫院頂尖手術室、最先進病房的中國一流頜麵外科病房大樓,讓病人享受一流的治療條件,讓醫務人員在舒心的環境裏工作。建成後病房大樓的患者入住率由建成前的60%左右變成100%,甚至還需要排隊等床位。

此外,醫院還新建了綜合服務大樓、全國首家口腔醫學博物館和院史館,讓全院醫務人員引以為榮。

為了加大人才培養力度,醫院又先後投資建成了國際先進的教學中心、研究中心,包括國內最好的動物實驗中心和集約式大型儀器中心,為醫務人員和研究生提供良好的科研條件。

從2007年至今,醫院先後將40多名優秀中青年教師送進了國外最先進的大學和工作室學習深造;還將180批369人次送往日、美、英、法、德、加等12個國家地區進行合作研究和學術交流。在趙銥民看來,隻有“強基健體”,不斷增強醫務人員自身診療水平,才能更好地為患者服務,為患者打造生命的港灣。

2006年,趙銥民與李嘉誠基金會共同發起成立了“明天計劃”,免費救治孤兒院唇齶裂患兒;成立了“重生行動”,免費救治貧困家庭唇齶裂患者。目前,醫院已成為全國唯一的“明天計劃”、“重生行動”、“微笑列車”和“新顏行動”為一體的醫療機構,有三萬多名患者直接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