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四競選篇(3 / 3)

一個當紅女影星在一次演講中這樣說:“在商品社會中,什麼都可以用來交換,包括聲譽和所謂的‘成功’。在這種情況下,我也可以走一條比較容易的路,比如,以‘女’字做賣點。雖然很多人都說,在男性社會中,婦女所受到的待遇是不公正的,但這是一柄雙刃劍。一些婦女覺得不公正的同時,另一些婦女也可以用‘女’字做賣點,輕而易舉地得到她們想要的東西。那麼,這對一個具有同等競爭條件的男性對手,公正還是不公正呢?

“我曾經為愛情冒天下之大不韙,但絕不會用‘女’字做賣點。如果把演藝比做‘金字塔’,那麼我的‘金字塔’,是我自己一個腳印、一個腳印壘起來的,從未借助過其他手段。我一生做過很多錯事,但這一點,是我一生中最為自豪,也是堪可告慰自己的事。”

這段話既顯露了女演員直麵人生的勇氣,又展示了她自尊自愛自強自立的人格魅力。女演員擲地有聲的話令人肅然起敬,她的潔身自好也為聽眾樹立了良好的榜樣。3總統預選結果揭曉日美國總統奧巴馬——領導者真情袒露獲得人格魅力的領導力

“美國,這是屬於我們的時刻,這是屬於我們的時代,一個脫離過往政策,以新活力新思想克服所麵對困難的時代,一個為我們所愛的祖國找到新方向的時代。”

——巴拉克·奧巴馬

演講相關背景

這是2008年6月3日奧巴馬在明尼蘇達州聖保羅市發表的演講,彼時他實際上已擊敗希拉裏成為民主黨提名的總統候選人。

為了維係民主黨內部的團結,奧巴馬在演講中對曾經的對手希拉裏大加讚揚。

同時他還在演講中曆數布什政府給國家造成的麻煩,借此抨擊和布什相近的麥凱恩;另外,他還在演講中不時提到與林肯總統相關的曆史地點或者曆史事跡。

精彩演講賞析奧巴馬總統預選結果揭曉日演講——2008年6月3日,明尼蘇達州聖保羅市謝謝你們!謝謝!你們真熱情!謝謝聖保羅!謝謝明尼蘇達!(即時點評:奧巴馬熱情洋溢、情緒高漲,首先表達感謝。感謝全場所有鼓掌高呼“奧巴馬”的聽眾,感謝這個歡飲支持他的地方,感謝這座給他帶來熱情和成功的城市。)

謝謝祖安!謝謝你的精彩介紹!(即時點評:感謝介紹者。)

(譯者注:祖安JoAnn Syverson,曾是一名共和黨人,後轉入民主黨。)

感謝你們!米歇爾、瑪麗亞和薩莎。感謝你們!我的兄弟姐妹們。感謝你們!我的工作人員。感謝你們!我們的誌願者。感謝你們!我的競選團隊。感謝你!我的競選經理大衛·普勞夫,就是你建立了這個國家最好的政治組織卻從不邀功。(即時點評:奧巴馬感謝家人,感謝工作人員,感謝他的競選團隊。真情流露,感激之情溢於言表,強烈地、激動地想跟他們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悅。特別感謝他的競選經理,對大衛的讚賞——“這個國家最好的”——可謂是給予了“至高榮譽”。同時也讓聽眾對奧巴馬的整個競選團體有認同感。)

(譯者注:米歇爾、瑪麗亞和薩莎,分別指奧巴馬夫人和他們的兩個女兒。)

還要感謝我的祖母,因為已經不能四處走動,現在她正在夏威夷的某個地方就坐,而就是她,有份撫養我,傾其一切培養我,讓我能有今天的成就,因此,我要把今晚獻給她!(即時點評:特別感謝祖母。後代的成功是老人最大的欣慰,同樣奧巴馬流露出為兒孫的那種自豪的喜悅也是人之常情。)

今晚,經曆了五十四場激烈競逐之後,我們的總統預選活動終於進入尾聲。(即時點評:漫長的等待,激烈的競爭,終於到了說“成功”的時候。一路的艱辛,一直伴隨的壓力,人們都可想而知,更不必說是當事人奧巴馬了。不過,這隻是漫長總統之路上的一次中途站似的“勝利”,等待著奧巴馬以及他的團隊的還有更為艱難的競選旅途。)

從我們首次並肩站在伊利諾伊州斯普林菲爾德市老州政府大廈的台階上算起,整整十六個月過去了,期間我們跋涉過數千英裏的路,我們傾聽過數百萬聲音,而正是因為你們所發出的聲音,因為你們決定要讓華盛頓作出改變,因為你們相信這一年將是如此不同,因為你們選擇聆聽心中最強烈的希望和最崇高的抱負而不是懷疑和恐懼,今晚,我們將站在另一段曆史征程的起點見證上一段曆史征程的終結,這新的征程將給美國帶來全新的更美好明天。今晚,我站在你們的麵前告訴你,我,將成為民主黨的美國總統候選人!(即時點評:自豪的宣布。)

(譯者注:伊利諾伊州斯普林菲爾德市老州政府大廈,是林肯總統當年發表著名演說《分裂之家》的地方。)

我要感謝每一位在競選過程中支持我們的美國民眾,和我們一起經曆起落、和我們一起看盡錫達拉皮茲風雪以及蘇福爾斯瀑布日落的美國民眾。同時,今晚我還要感謝和我一起走過這段征程的各位男女候選人。(即時點評:真摯坦誠地感謝所有支持者、選民。在人們的就職或者當選之類的演講中演講者感謝基本上除了情緒之外都是一板一眼沒有新意可言,但是奧巴馬卻在描述中體現“感謝”的藝術,比如以上感謝段落中的文字——“和我們一起看盡錫達拉皮茲風雪以及蘇福爾斯瀑布日落”——在感謝中加入文字的美感和詞句的修飾,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此外還加入一些排比、比喻的修辭方法,使奧巴馬的感謝之詞,充滿真情和感染力。)

在有關我們國家的這個決定性時刻,我們該為我們的黨感到自豪,因為黨是從一群最優秀、最有資格的人中提名其候選人競逐總統職位的。麵對這些優秀的人,我不僅僅是和他們競爭,我還以一個朋友、一個公務員的身份向他們學習,作為一個熱愛美國並願意為其更美好而作不懈努力的愛國者向他們學習。(即時點評:讚揚同事及對手,而且顯得謙遜與真誠。)他們,是這個黨的領袖,是美國在今後幾年所要倚仗的領袖。(即時點評:肯定對手們的能力和遠大前途。)

尤其是參議員希拉裏·克林頓,她在這段征程上走得比別人更遠,她在競選活動中締造了曆史,這不僅僅是因為她以女性的身份實現此前不曾有女性實現的成就,還因為她是個領袖,她的力量和勇氣、她為促使我們今晚濟濟一堂的目標而獻身的精神,鼓舞了億萬美國人。(即時點評:特別讚揚主要的競爭對手希拉裏·克林頓,讚賞她的“力量和勇氣”,肯定她的“獻身精神”。)

過去的十六個月裏我們固然有所分歧,但作為一個曾多次和她同台的人,我可以告訴你,正是她那種為普羅美國大眾改善生活的願望,讓她在每個早晨都充滿鬥誌,讓她即使麵對艱難日子也無所畏懼,驅動著她多年前就和比爾·克林頓一起在德克薩斯州展開他們的第一場競選活動,並在成為第一夫人後,為醫療保障改革而奮鬥、為保護兒童基金而工作,驅動著她進入美國參議院並且克服重重障礙競選總統,使她無論麵對多大的困難依然不屈不撓。你們可以放心的是,當我們贏得全民醫療保障改革的勝利時,她將是居功至偉;當我們改換能源政策並且幫助孩子們擺脫貧困時,她將是功不可沒。我們的黨、我們的國家都因她而變得更好。而我,則因為與她希拉裏·克林頓一起競逐的榮耀而成為更好的總統候選人。(即時點評:熱情洋溢的評價,感覺真摯、發自肺腑,毫無奉承之嫌,句句真切自然,處處點明她為美國大眾作出的工作和成績,體現出一位政治領袖的領導者的就事論事和博大胸懷。)

有人說我們因為這場預選活動而在某種程度上出現了分化並因此受到削弱,可我要說,正因為這次預選,有許多美國人第一次站出來投票了!這當中有獨立選民,也有明白到這次選舉並非主政黨派之爭的共和黨人,他們明白,這是要給華盛頓帶來改變的選舉。他們當中有年輕人、非洲裔美國人、拉丁裔美國人,還有各個年齡層次的女性選民,他們的投票數量打破了過往記錄並且鼓舞了這個國家。(即時點評:特別指出那些非主流的選民的力量。)

你們都選擇了支持一個你們深信不疑的候選人。(即時點評:肯定選民的正確選擇,更加相信他就是自己的代表人。)可當投票日來臨時,我們卻不是你在繞過幾個街角的長隊中等候投票的理由,你們這樣做,不是為了我或者克林頓參議員或者其他人,你們這樣做,是因為你們深知在這個界定我們這一代(的曆史貢獻的時刻),我們再也不能保持現狀。我們有責任給我們的孩子、我們的國家一個更好的未來,而為了那些在今晚期待著未來的人們,我要說,讓我們一起努力吧!讓我們團結起來,為打造一個全新的美國而努力吧!(即時點評:奧巴馬描述人民投票選舉的境況,實質上升華到了國家利益的高度,在讚揚所有選民的責任感。最後強調一起“努力”、“團結”以及“變革”。)

短短的幾個月後,共和黨就會按照一個完全不同的日程安排來到聖保羅,他們將在這裏提名麥凱恩為候選人。麥凱恩曾為這個國家作出曆史性的貢獻,盡管他選擇無視我的貢獻,我本人還是對他的貢獻懷有敬意,並且尊重他的許多成就。我和他之間的分歧,並非個人之間的分歧,而是有關他在這次競選中提出的政策的分歧。(即時點評:高度肯定未來最大的競爭對手麥凱恩的“貢獻”,然後承認“分歧”,表明立場。)

因為,盡管麥凱恩可以理直氣壯地宣揚他過去在共和黨內的獨立性,可這種獨立性在他這次競選活動中卻未有貫徹體現。(即時點評:在讚揚麥凱恩後,進行了實質性的否定。)

當麥凱恩一如去年在參議院裏所做的那樣,用大多數時間來支持布什的時候,這不是改變。(即時點評:強調麥凱恩的政治主張“這不是改變”。)

當麥凱恩提出要讓布什那些失敗的經濟政策再延續四年的時候,這不是改變。他們那些政策不能創造高新就業機會、不能保障我們的工人也不能幫助美國人支付急速飆升的大學學費,那些政策,隻是降低了普通美國人的實際收入,加深了華爾街和主流大眾之間的鴻溝,還給我們的後代留下了沉重的負債。(即時點評:強調麥凱恩的經濟政策“這不是改變”。)

當麥凱恩承諾要在伊拉克延續原有政策時,這不是改變。這個政策隻會犧牲我們勇敢的男女軍人的一切,卻不會要求伊拉克的政客付出分毫,這個政策隻會製造讓我們留在伊拉克的借口,而我們,已經為這場不會讓美國變得更安全的戰爭付出了每月數十億美元的代價。(即時點評:強調麥凱恩的伊拉克戰爭政策“這不是改變”。)

所以我要說,有很多詞語可以形容麥凱恩這種企圖掩飾他對布什政策的支持的行為,以及他嚐試扮演一個全新的中立者角色的行為,可是,“改變”一詞不在其中。(即時點評:奧巴馬用三個“當麥凱恩……”,說明強調他的所作所為“這不是變革”。奧巴馬如此說來,不僅理順了演講的邏輯關係,而且吊起聽眾的胃口,使聽眾不禁從心底發問:“究竟什麼是變革?”也由此形成自身觀念與麥凱恩觀念的比較,由聽眾再作出判斷,這比在對比中說出自己的主意似乎更有力量,因為在演講中的對比容易分散聽眾的注意力,羅列一方的觀念,再闡述自身的觀念,一來一去,聽眾難以一下子比較出誰是誰非。而奧巴馬卻抓住了口頭表達和書麵表達顯著區別的特征,集中力量表述自身主張更有力度,也擺脫了急於賣弄或推銷自身觀念的嫌疑,讓聽眾產生好感,所以也就更容易被接受。)

改變,(即時點評:強調,停頓。)(應該)是這樣一種對外政策,這政策不會發動一場根本無權發動也不應為其有所耗費的戰爭,也不會裝腔作勢說除了在百年之內撤走我們的軍隊外其實還有其他好的選擇,尤其在此正值我們的軍隊捉襟見肘、我們的國家備受孤立、我們所受的其他威脅被熟視無睹的時刻,這政策不會這樣實施。(即時點評:連用排比句,強調“改變”的含義,說明“我們”即國家所存在的問題。)

既然我們曾經魯莽進入,現在我們就必須審慎撤軍,總之,我們必須開始撤軍。(即時點評:堅定的決心,對聽眾而言這就是一種承諾。)是時候讓伊拉克人為他們的未來負責了,是時候重建我們的軍隊並且給我們的退伍軍人提供他們所需的醫療保障和福利了,是時候重新關注基地組織和阿富汗、並且合全世界之力對抗21世紀的共同威脅,對抗恐怖主義和核武器、對抗氣候轉變和貧困、對抗種族滅絕和疾病。(即時點評:層層遞進,頗有氣勢的排比。)這,才是改變。(即時點評:語氣堅定,充滿信心,強調“改變”。變革是奧巴馬演講的基點,他在多次的演講中為這個基點立論並論證。)

改變,就是意識到要應對今天所麵對的威脅,不能僅靠武力,還需依靠外交政策,堅定、直接的外交政策能表明,美國總統從不畏於向那些卑劣的獨裁者們表明美國以及美國人民的立場。(即時點評:向聽眾詮釋“改變”的含義。)我們必須再一次憑借勇氣和信念來領導自由世界,繼承羅斯福、杜魯門和肯尼迪留下的財富,這才是美國人民想要的,這,才是改變。(即時點評:了解聽眾想要的,奧巴馬以飽滿的熱忱呼籲民眾必須憑借“勇氣和信念”來實現改變。之後,舉引曆史偉人的功績,再次強調“改變”的意義。)

改變,就是建立一個不但有利富裕階層,而且有利工人階層還能肯定其工作成就的經濟體係。(即時點評:再次解釋“改變”能改變什麼。)顯而易見,花上數十億的金錢來給大企業和有錢的CEO們減稅,是不能解決工人家庭所麵臨的困境的,隻有給中產階級減稅,以及投資重建老舊的基礎設施、投資轉換能源、投資建設學校、資助科學創新,我們才能把問題解決。同樣顯而易見,就像克林頓總統在任時那樣,財政責任和共同繁榮是可以同時實現的。(即時點評:奧巴馬采用舉例和對比的手法,說明“經濟體係”必須“改變”的原因。並且奧巴馬很自然地引出前總統克林頓當年在任期間這方麵的成功之處和經驗,讓聽眾更加直觀的知道“改變”的益處,以獲得聽眾的認同。)

麥凱恩大談他過去幾周在伊拉克的訪問,可也許他花上幾周的時間去看看那些經濟受到重創的市鎮,去看看密歇根、俄亥俄,以及這裏——明尼蘇達,他就會明白人們想要的改變究竟是什麼了(即時點評:奧巴馬抓住事實,巧妙地使用了競爭對手麥凱恩訪問伊拉克這件事情,借題發揮,采用對比、進行了實質性的否定,然後表述自己的主見,最後強調那才是“人們想要的改變”。這一招直刺對方的軟肋,針針見血,又不失時機的表達了自己的立場和觀點,同時獲得了聽眾的認可與同感,可謂是奧巴馬一石三鳥的高明之處。)

也許他去愛荷華州,和一位白天上課晚上工作的學生談談,了解一下她負擔不起其生病的姐妹醫療費用的情況,他就會明白,現有的隻保障健康富裕人群的醫療保障計劃要是再實行四年,這個學生肯定承受不了。她需要我們通過醫療保障改革方案,以保證每一個想要醫療保障的美國人都能享受保障、每一個需要醫療保障的家庭都能負擔少些醫保金,這,才是我們需要的改變。(即時點評:更完善的醫療保障,才是“我們需要的改變”。)

也許他去賓夕法尼亞州,和失業後連上路找工作的汽油費都支付不起的人談談,他就會明白,我們再也不能依賴著石油寡頭再過四年了。這位工人需要我們通過新的能源政策,這個政策將和汽車製造商一起提高燃料標準、懲罰汙染企業、強製石油公司用他們創紀錄的利潤投資未來的清潔能源,這個政策,能創造數百萬薪酬優厚、不能外包的新工作。這,才是我們需要的改變。(即時點評:更能帶給民眾實惠的能源政策,才是“我們需要的改變”。)

還有,也許他花些時間走訪南卡羅來納州或者聖保羅或者他今晚將要發表演說的新奧爾良,他就會明白,我們再也不能為有教無類法案(譯者注:No Child Left Behind,簡稱《有教無類法案》,這個2002年通過的法案提高了教師工作的入職門檻,在美國引起很大爭議。)投入金錢了,給我們的孩子提供早期教育是我們的責任,我們要給他們找到一批老師並給老師們更好的待遇和支持,在這個全球經濟體中,大學教育不應是極少數富裕人群的特權,(即時點評:更好的讓孩子們接受教育和給教師更優越的待遇,才是“我們需要的改變”。)而是美國人與生俱來的權利,這就是我們美國需要的改變,而我,正是為此而競選總統。(即時點評:我們可以看到在表述自己的主見和觀點時,奧巴馬運用大段的排比,以及假設麥凱恩走訪美國各地他會發現那些需要改變的東西,這真是設計巧妙的說明問題、突出自己觀念的絕妙構思。而且奧巴馬描述得有條不紊,注意推進,從人們十分痛恨的戰爭開始,他明確地表明了自己“撤軍”的主張,“重建軍事力量,優撫回國的士兵”;然後把外交的政策簡明扼要地表達“不能靠武力,還要靠外交”,最後抓住經濟問題,具體而實在地闡述了一係列的策略“投資改善基礎設施,改變能源的政策,提高教育水平,鼓勵科技創新”,再往下是原料、能源、教育。好似大江的波瀾,一層層推進。這種先主後次的演講,讓人非常清楚明白。)

我們的對手會在九月到來並且會提出一套完全不同的政策和定位,而我很期待那場辯論,這是美國人民應得的一場辯論,而又一場充斥著恐懼、暗諷和分裂的選舉則不是美國人民應得的。(即時點評:充滿自信的表達,贏得聽眾的心。)從這場競選中或者從這個黨裏,你不會看到用宗教來挑撥離間、用愛國主義來作脅迫的政治手段,因為我們不會把競爭對手當作敵人來妖魔化而是把他們當作對手來挑戰。(即時點評:奧巴馬堅定有力,重申道德信仰,不會使用那些卑劣的“政治手段”,而是公平的競爭。)我們這樣做,是因為盡管我們自稱民主黨人或者共和黨人,但我們首先是美國人,我們一直都是以美國人這一身份為先。(即時點評:奧巴馬同時強調和表明,自己將站在美國的整體利益為第一的立場。)

無論那位來自亞利桑那州的好議員(譯者注:“那位好議員”指麥凱恩,因為他是出身亞利桑那州的參議員。)今晚說了些什麼,我在過去二十年的公眾服務生涯中,都曾多次目睹有著不同看法和觀點的人們能和衷共濟,而自己也把許多人團結在一起。(即時點評:強調自己是能夠團結許多“有著不同看法和觀點的人”,展示自我,表明作為一個領導者的大胸襟。)我曾和芝加哥南部的社區領袖一起並肩而行,親眼看著黑人、白人和拉丁裔人一起為好工作好學校努力從而令緊張關係消失。我曾和法務人員以及民權分子一起麵對麵商談,討論如何改革這個讓十三名無辜平民冤死的司法係統。我還曾和其他黨派的朋友一起,為爭取更多的兒童醫療保健、更大的工人家庭稅項減免而努力,為防止核武擴散、保證美國人民知道他們所交的稅究竟花在哪裏而努力,為減低說客對華盛頓的影響而努力。(即時點評:接著就以自己的親身經曆做進一步的說明與詮釋。連續使用三個“我曾和……”的排比句式,創建強有力的說服感,獲得聽眾的認同與共鳴。)

在這個國家,我發現人們能精誠合作不是因為他們在所有事情上能達成共識,而是因為,拋開那些區隔我們的林林種種的頭銜分類,拋開那些瑣碎的爭吵和華府的故弄玄虛,美國人民是一群正直、慷慨、富有同情心的人,能為共同的挑戰和希望而團結一致,而且總有這樣一些時刻,美國人民能把心底的優秀品質召喚出來,令美國再次成為一個偉大國家。(即時點評:奧巴馬激情澎湃,用他雄渾的男中音將美國人民的優秀品質做了完美的演繹和激發。)

就是這樣,一群愛國者在費城大廳裏宣布了一個更完美聯邦的誕生,另一群愛國者則在葛底斯堡和安蒂特姆的土地上(譯者注:兩個都是美國南北戰爭的主要戰場,南北雙方皆傷亡慘重。)為同一個聯邦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即時點評:用對比、並列的手法,回顧曆史上美國的“優秀品質”,這裏講的是南北戰爭時期。)

就是這樣,二戰一代(譯者注:the Greatest Generation源於記者Tom Brokaw的一本同名著作,他在書中把美國參加了二戰的一代稱作“最偉大一代”,奧巴馬在此借用了他的說法。)克服了恐懼,把歐洲大陸從暴政下解放出來,並且讓這個國家成為無盡機會與繁榮的安樂窩。(即時點評:用高度概括的語言,描述二戰時代的美國精神。)

就是這樣,示威工人們站成人牆,女士們打破性別歧視,孩子們為了自由而勇敢麵對塞爾瑪橋上(譯者注:塞爾瑪橋,是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美國民權運動一處著名集會地點,曾發生暴力鎮壓事件。)的鎮壓。(即時點評:運用比喻、引用以及情景重現的簡練而富有動感的語言,講述美國二十世紀世紀六十、七十年代的“優秀品質”。)

就是這樣,每一代人都克服了各種不可思議的困難和挑戰,留給他們的後代一個更美好、更溫馨、更公正的世界。(即時點評:以上部分,奧巴馬巧妙運用排比句,或成為排比段落,不僅形成層次的一層層推進,更增添了演講的氣勢,抒發出誠摯的感情,可謂匠心獨具,用意深刻。從而形象生動的體現出他貫穿在整個演講中的國家情感、人民情結,以及責任意識的一脈相承。)

而我們,也應該如此。(即時點評:奧巴馬振臂一呼,他那情深意長、堅定不移的呼籲之聲令整個現場發出雷鳴般的掌聲和響應。)

美國,這是屬於我們的時刻,這是屬於我們的時代,一個脫離過往政策,以新活力新思想克服所麵對困難的時代,一個為我們所愛的祖國找到新方向的時代。(即時點評:排比遞進,語氣激昂,把自己尋求“改變”的競選宣言作了簡明扼要又振奮人心的表達。贏得一片喝彩。)

我們任重而道遠,我將懷以深切的謙遜及有限的知識來麵對挑戰,但我亦會以對美國人民的無限信心來麵對這一切。(即時點評:表達對人民充滿信心,亦是自己擁有無比堅定的信念。)因為,如果我們願意為共同的挑戰和希望而一起努力、一起奮鬥、一起堅信的話,我絕對相信,多年以後,我們能夠回首過往並告訴我們的後代,(即時點評:激勵鼓舞,傳達願景,運用排比、肯定等生動性詞語引發聽眾的共鳴。)這就是我們開始為貧苦大眾提供工作和醫療保健的時刻,(即時點評:直指聽眾關注的問題。)這就是海平麵上升減慢、地球開始康複的時刻,(即時點評:很直觀的形容和形象的比喻。)這就是我們結束戰爭、拱衛國家並且重建我們國家形象的時刻,我們就是這個地球上最後的最好的希望,這就是我們團結一致改造這個偉大國家使其能一直反映我們的最好本質、最高理想的時刻、是我們的時代。(即時點評:借用排比,一氣嗬成,反複強調。奧巴馬一腔熱血,滿懷信心,呼喚國家變革的理想和信念擲地有聲,讓在場所有的聽眾為之動容、起立鼓掌。奧巴馬這種既發自內心的,同時也具有藝術效果的慷慨陳詞、大聲疾呼,給聽眾以值得信任、值得追隨的好感。)謝謝!上帝保佑你!上帝保佑美國!

總統預選結果揭曉日美國總統奧巴馬——領導者真情袒露獲得人格魅力的領導力

作為一名領導者,我們一定要清楚,人們憑什麼要聽你的演講,憑什麼要來為你呐喊助威?為什麼不去聽其他人的演講,為什麼對你“從一而終”?那是因為聽眾對領導者產生了一種情感,他們能在領導者這裏獲得新知的同時,還能得到演講者獨一無二的“愛”,正因為這份“愛”,才將領導者與聽眾的心緊密地聯係在一起。誠然,這份“愛”,並非與身居來,不僅需要聽眾的“關照”,也需要演講者能夠“給予”,唯有兩者都能達到“愛”的步調,領導者才能凝聚人心,他的領導力才能轉化為一種執行力。

奧巴馬在此篇演講辭裏,也同樣通過袒露真情,為其充滿人格魅力的領導力增添了不少砝碼。比如,他說:“還要感謝我的祖母,因為已經不能四處走動,現在她正在夏威夷的某個地方就坐,而就是她撫養我,傾其一切培養我,讓我有了今天的成就,因此,我要把今晚獻給她!”正如我們經常說的,一個不孝敬父母的人,休想他會對朋友好。同樣,一個不愛父母的總統,也休想他會愛這個國家和這個國家的人民。奧巴馬在這裏,特意強調了自己對祖母的感激之情,並非空洞無物的作秀,而是源自內心的對栽培自己、使自己成長成才的父母的由衷感謝,奧巴馬流露出的這份人間真情,恰恰俘獲了無數聽眾的心,他們覺得奧巴馬真實可感,是一個有情有義的總統,如果選擇這樣的總統管理國家,這個國家就會充滿真情,而這份真情就會撒播到每一名民眾當中,他們已經沒有理由不被眼前的奧巴馬的人格魅力所感動了,他們已經沒有理由不支持奧巴馬了。再比如,奧巴馬說:“我要感謝每一位在競選過程中支持我們的美國民眾,和我們一起經曆起落、和我們一起看盡錫達拉皮茲風雪以及蘇福爾斯瀑布日落的美國民眾。同時,今晚我還要感謝和我一起走過這段征程的各位男女候選人。”當我們獨到這句演講詞時,我們不得不為奧巴馬有心流露出來的真情再次擊掌歡呼,是的,誠如很多人所言,許多領導者在就職或者當選之後的演講中,總是要對一些人發出感謝之言,似乎毫無新意可言,但是奧巴馬卻在描述中體現“感謝”的藝術,比如“和我們一起看盡錫達拉皮茲風雪以及蘇福爾斯瀑布日落”,這樣的具體可感的細節,對於那些至始至終都在支持奧巴馬當選的人來說,有著一種溫暖激動、熱淚盈眶的“感激”之情,可見,他的真情流露已經超出了浮於表麵的感謝,而是由衷地讚美這些執著的支持者,使得演講產生了一種巨大的感染力。

在領導演講中,袒露真情,能大大地幫助我們與聽眾拉近心理距離,獲得他們的好感,從而使得聽眾在演講者努力營造的氛圍中提高注意力,達到情感共鳴,也有助於領導者領導力的表達和執行。

延伸閱讀——領導者在競職演講中需要掌握的演講技巧

競職演講(也稱競聘演講)是演講的一種,具有口語性、群眾性、時限性、臨場性、交流性等演講的一般特點。但由於它是針對某一競爭目標而進行的,所以,除了這些共性外,它還具有以下“個性”,即特征:

一、目標的明確性

目標的明確性,是競職演講區別於其他演講的主要特征。這一方麵表現在演講者一上台就要鮮明地亮出自己所要競職的目標(廠長、校長、秘書、經理),另一方麵,其所選用的一切材料和運用的一切手法也都是為了一個目標——使自己競職成功(使聽眾能投自己一票)。而其他類型的演講則不同,不管是命題演講還是即興演講,雖然都有一定的目的,但其目標卻有一定的“模糊性”、“概括性”和不具體性。打個比方說,如果演講如大海行船,那麼一般演講是要告訴人們如何戰勝困難,駛向遙遠的彼岸,而競職演講則是競爭看誰有條件來當船長。

二、內容的競爭性

在其他演講中,內容盡管可以海闊天空地談古論今,說長道短,但一般都不是來“顯示”自己的長處。即使在事跡演講中,也忌諱毫不客氣地為自己“評功擺好”。但競職演講則不同,它的全過程都是聽眾在候選人之間進行比較、“篩選”的過程,競職者如果“謙虛”、“不好意思”說自己的長處,表示自己也是“一般般”,就不能戰勝對手。因此演講者必須“八仙過海,各顯其能”,而“競爭性”說白了,也就是演講者無論是講自身所具備的條件,還是講自己的施政的構想,都要盡最大可能顯出“人無我有”“人有我強”“人強我新”的勝他人一籌的“優勢”來,有時,甚至還要把本來是“劣勢”的東西換一個角度講成“優勢”。

比如,在一次競聘廠長的演講中,一個年輕工人在介紹自己時這樣說:“我一沒有黨票,二沒有金燦燦的大學文憑,三沒有豐富的閱曆,我隻是一個初涉人世的二十五歲的小夥子。你們有百分之百的理由懷疑我是否能擔得起化肥廠廠長的重任。然而,同誌們,朋友們,請你們仔細地想想,我們化肥廠長期處於癱瘓的狀態,難道是因為曆屆的廠長沒有黨票、沒有文憑、沒有閱曆嗎?”(掌聲)接下來他又講了聽眾心中有而口中無的改革措施,最後竟以大多數票獲勝。

三、主題的集中性

所謂主題的集中,是指所表達的意思單一,不枝不蔓,重點突出。這就是說,在表達意思時,必須突出一個重點,圍繞一個中心,而不要搞多重點,多中心,不能企圖在一篇演講中解決和說明很多問題。

比如,在一次小學校長競職演講會上,一位很有“希望”的老校長就由於談得太麵麵俱到而讓人產生了反感。他在介紹自己時,不僅詳細介紹了自己大半生的經曆,而且在說獲獎情況時,把在某晚報征文比賽獲紀念獎這樣的與競聘條件無關的獎勵都說上,羅列了不下二十個,說得聽眾直笑。在說措施時,又從如何抓學生學習、體育、德育到如何開辦校辦工廠,從如何管理教學,到如何關心教工生活,其措施幾乎是“全方位”的。結果造成了立意分散,讓人聽了好像什麼都說了,而又摸不清他到底說了些什麼。對比之下,另一位年輕的女教師,就圍繞“如何把學校教學水平搞上去”這一中心問題講,講得有情有理,頭頭是道,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使自己競職成功。因此,在做競職演講時,一定要“立主腦”,“減頭緒”,“鏡頭高度聚焦”,這樣才能在聽眾心中燃起共鳴之火。

四、材料的實用性

實用性,是指所選材料既是符合實際的,又是對自己競爭“有利”的,也就是無論講自己所具備的條件還是談任職後的“構想”,都要從“自我”出發、從實際情況出發。競職演講是“競爭”,但並非是比賽誰能“吹”,誰能用嘴皮子“甜”人。聽眾邊聽你的演講,邊在“掂量”你的“話”是否能在現實中發揮作用取得效果。比如在講措施時,那種憑空喊“我上台後如何給大家漲工資,如何給大家建樓房”的演講者,聽眾一般是不買賬的。而那種發自肺腑講實際的措施才是聽眾最歡迎的。

五、思路的“程序”性

思路,就是演講者的思維脈絡:“程序”是指演講中先講什麼後講什麼的順序。競職演講不像一般演講那麼“自由”,它除了題目和稱呼外,一般分為五步:

第一步,開門見山講自己所競聘的職務和競聘的緣由。

第二步,簡潔地介紹自己的情況:年齡、政治麵貌、學曆、現任職務等一些自然情況。

第三步,擺出自己優於他人的競職條件,如政治素質、業務水平、工作能力等。(既要有概括的論述,又要有“降人”的論據。比如,講自己的業務能力時,可用一些獲得的成果和業績來證明。)

第四步,提出假設自己任職後的施政措施。(這一步是重點,應該講得具體詳實,切實可行。)

第五步,用最簡潔的話語表明自己的決心和請求。

當然,以上幾步也隻是簡單的模式,實踐中演講者還可根據實際需要稍有變化,而並非填表式。

六、措施的條理性

演講者在講措施時一定要注意條理清楚,主次分明。不要像漫坡放羊那樣,講到哪兒算哪兒,讓人聽了如一團亂麻。為了把措施講得有條理,可用列條的方法,如“第一點”“第二點”或“其一”“其二”等表示。除此,在每一“步”之間要用“過渡語”來承上啟下。如,當自我介紹之後,可以說:“我之所以敢於來競聘,是因為我具備以下條件”來引起下文;講完條件後,可以再搭一個“橋”:“以上我說了應聘的條件,那麼,假如我真當了校長(或鄉長、廠長),會采取什麼措施呢?下麵就談談我的初步設想。”這樣不僅條理清楚,而且使演講上下貫通,渾然一體。

七、語言的“準確”性

準確,一般是指要恰如其分地表情達意。但競職演講中的準確除此以外還有另外兩層意思:一是所談事實和所用材料、數字都要“求真求實”,準確無誤,比如,介紹經曆時,是大專畢業生,就不能說是大學畢業;在談業績時,三次獲獎,就不能虛說“曾多次獲獎。”(最好把在什麼時間什麼範圍什麼獎項說得清楚明白);如涉及數字也要盡量具體。二是要注意分寸,因為競職演講的角度基本上是以“我”為核心,如掌握不好分寸,誇大其詞,就會讓人產生逆反心理,從而使自己的演講失敗。領導不等於領導力,權力更不意味著領導力。領導力的核心是影響力,唯一可以讓下屬心甘情願追隨的領導者身上滲透出的魅力就是影響力。古今中外,從劉邦戰勝項羽,建立漢朝,一統天下,到劉備桃園三結義;從色諾芬在士兵中的崇高威望,到下屬對拿破侖的絕對忠誠;從聖雄甘地非暴力主義的魅力到丘吉爾麵對挑戰的視野和勇氣,優秀領導者的身上總是具有一種讓追隨者難以抗拒的影響力。1熱血、汗水和眼淚英國前首相丘吉爾——領導者構建共同願景調動積極性的領導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