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前,一位偉大的美國人——我們現在正站立在他的靈魂的安息處——簽署了《解放黑奴宣言》。(即時點評:進入正題,首先從曆史上偉大的“解放宣言”說起,這與前麵馬丁·路德·金認為的此次最偉大的“示威遊行”相對應,這更是強烈地形成了一種對比。)這條重要法令的頒發,在一直忍受著不公與暴虐火焰炙燒的千百萬黑人奴隸的心中,豎起一座光明與希望的燈塔。《宣言》就像是令人歡愉的黎明,它即將結束種族奴役的漫漫長夜。(即時點評:一連串生動形象的比喻的運用,突出《解放黑奴宣言》本應該具有的偉大作用。)
但從那時至今,已經有一百年的曆史了,可黑人仍無自由可言。(即時點評:前麵“光明與希望的燈塔”一百年來卻一直沒有照亮黑人的“長夜”,這裏馬丁·路德·金突然的“但是”給人以一種“大喜大悲”的情感落差。)一百年後的今天,黑人的生活仍舊悲慘地為隔離的桎梏和歧視的鎖鏈所捆縛。一百年後的今天,在浩瀚的物質財富海洋之中,黑人仍舊在貧困的孤島上生活。一百年後的今天,黑人仍舊在美國社會的一隅受苦受難,並且發現自己竟然是自己所在國土上的流放者。(即時點評:一氣嗬成的排比句,在一百年前“解放宣言”頒布的一百年後直麵現實,極具感染力。)因此,我們今天來到這裏,把這種不體麵的身份戲劇性地表演一下。(即時點評:馬丁·路德·金的語言不僅簡潔、準確、精煉,而且要形象、生動、鮮明,富有感染力。領導者就應巧妙地運用一些修辭藝術,諸如比喻、對比、排比、設問、自嘲等。)
就某種意義而言,我們是來首都兌現期票的。(即時點評:絕佳的比喻!以淺喻深,意味深長。)當我們共和國的“建築師”們撰寫《憲法》和《獨立宣言》中富麗堂皇的篇章時,他們是在簽寫一張“期票”,每個美國人都是這張期票的合法繼承人。(即時點評:表明每個公民都應該是平等的。)這張期票是一項允諾,即所有的美國人——非但白人,還有黑人都保證擁有不容剝奪的生活的權利、享受自由的權利和追求幸福的權利。(即時點評:表明觀點,黑人也應該擁有同白人一樣的正當權利。)但是現在,很顯然,就有色公民而論,美國卻一直拒付這張期票。(即時點評:失望之情,溢於言表。引發聽眾的同感。)
美國沒有承擔如期兌現這張期票的神聖義務。黑人滿懷期望地得到的是一張空頭期票,這張期票被簽上“資金不足”的字樣。(即時點評:在此強調失望和遺憾。)然而我們絕不相信,正義的銀行會破產。我們絕不相信,在美國,儲存機遇的巨大金庫竟會“資金不足”!(即時點評:兩句“絕不相信”說得正義淩然!領導者往往要對一些極端錯誤或借口表達出憤懣的感情。)所以,我們來兌現這張期票來了,來兌現一張將給予我們堪稱最高財富——自由和正義的保障的——期票。(即時點評:而憤怒的內容都是從對方的錯誤觀點中推導出來的,因此通過反駁的語句更加放大和突出了對方的錯誤觀點,從而迫使對方改變自己錯誤的觀點。)
我們來到這個尊為神聖的地點,其又一目的是提醒美國政府,現在是最為緊迫的時刻。(即時點評:重申自己的立場。)現在既不是享用緩和激動情緒的奢侈品的時刻,也不是服用漸進主義麻醉劑的時刻。現在是從黑暗荒涼的深淵中崛起,向陽光普照的種族平等的道路奮進的時刻。現在是把我們的國家從種族歧視的流沙中拯救出來,重建在兄弟情誼般的堅石之上的時刻。現在是為上帝的孩子實現平等的時刻!(即時點評:一段動人心魄的心聲,比喻、排比、反駁等修辭手法讓馬丁·路德·金運用得無以複加。)
如果再繼續無視時機的緊迫,就將導致我們國家的不幸。不實現自由與平等,黑人的完全合法的不滿情緒就不會平息;令人心曠神怡的金秋就不會降臨;炎炎酷暑就不會消逝。1963年不是尾聲,僅是序曲。(即時點評:馬丁·路德·金以激昂的情緒呼籲,呼籲政府做出正確的行動,呼籲聽眾為了正當合法的權利繼續抗爭下去。這裏就體現了一位領導者應具備的激勵人心的能力。)
如果美國政府繼續一意孤行,就會使那些幻想黑人隻要發泄一下不滿情緒就會滿足的人猛醒。在未授予黑人以公民權之前,美國既不會安寧,也不會平靜。(即時點評:演講平穩又深入地過渡到一個層麵當中,即暗示著美國社會存在的一個嚴重問題。)反叛的颶風將會不斷地撼動這個國家的根基,直到迎來光輝燦爛的正義的黎明。(即時點評:比喻的妙用,生動傳神,令人印象深刻。在充滿修辭色彩的文筆中又體現出領導者的自信與鎮定。)
可是我必須對站在通往正義之宮的溫暖入口處的人們進一言,我們在爭取合法地位的進程中,決不能輕舉妄動。我們決不能為了滿足對自由的渴望,就啜飲敵意和仇恨。(即時點評:領導者的冷靜。)我們必須永遠在自尊和教規的最高水平上繼續我們的抗爭。我們必須不斷地升華到用精神的力量來迎接暴力的高尚頂峰。(即時點評:馬丁·路德·金的話簡短而有力,號召聽眾用“合法”以及“精神”的力量來解決問題。)
已經吞沒了黑人共同體的新的敵對狀態令人不解,但它決不應該導致我們對所有白人的不信任——因為有許多白人兄弟參加了今天這個集會。(即時點評:這就是體現領導者冷靜分析的能力,絕不會被憤怒衝昏頭腦。)這就告訴我們,他們已經逐漸認識到他們自己的命運與我們的自由是休戚相關的。(即時點評:那是朋友、夥伴,而不是“敵人”。)
我們不能獨自前進,而當我們前進的時候,我們必須宣誓永遠向前,義無反顧。有些人向我們這些熱衷於獲得公民權的人發問:你們何時才會滿足?(即時點評:激勵人心,鼓舞士氣,巧用反問句式拋出問題。)
答案是明確的:隻要黑人還是警察的駭人聽聞的恐怖手段和野蠻行為的犧牲品,我們是不會滿足的。隻要我們因旅途勞頓而疲憊不堪,想在路旁的遊客旅館裏歇息,或在市內的旅館投宿卻不被允許,我們就不會滿足的。隻要黑人的基本活動範圍還是局限於從一個較小的黑人區到一個稍大的黑人區,我們就不會滿足的。隻要我們的孩子還是被標寫著“隻限白人”的牌匾剝奪人格和自尊,我們就不會滿足的。隻要密西西比的黑人不能參加選舉,而紐約黑人的選票還無實際意義,我們就不會滿足的。(即時點評:自問自答,一連串排山倒海般的雙重否定句式將黑人的不公正待遇作了舉例,氣勢不凡,說出了在場所有聽眾的心聲。)不會的,不會的!除非平等瀉如飛瀑,除非正義湧入湍流,否則我們是不會滿足的。(即時點評:學會分析聽眾的心理,說出人們的心聲。)
我並非沒有留意到,你們之中有些人是從巨大的痛苦與磨難中來到這裏的。有些人來自狹小的牢房,還有些人來自那對自由的要求竟會招致迫害的風暴接二連三的打擊,竟會招致警察獸行般地反複摧殘的地區。(即時點評:與聽眾一起感受他們的苦難。)而你們卻一直富於創造性地、堅韌地忍耐著。那麼,就懷著一定能獲得拯救的信念堅持下去吧!(即時點評:肯定和讚賞,進而激勵人心。)
回到密西西比去吧!回到阿拉巴馬去吧!回到南卡羅來納去吧!回到喬治亞州去吧!回到路易絲安納去吧!(即時點評:平實的語言,卻有振奮人心的效果。)既然知道這種境況能夠而且必定改變,那麼就回到我們北方城市中的陋巷和貧民窟去吧!我們決不可以在絕望的深淵中縱樂。(即時點評:好的演講並不是隻有熱情和豪言壯語構成,一句極其普通的話也會有巨大的力量。)
今天,我對大家說,我的朋友們,縱使我們麵臨著今天與明天的種種艱難困苦,我仍然有個夢想,這是一個深深植根於美國之夢的夢想。(即時點評:在演講過程當中,大家也許會利用不少別人的例子,可是你也許需要使用一個自己的例子,這樣就能使聽眾產生更深刻的印象。)我夢想著,有那麼一天,我們這個民族將會奮起反抗,並且一直堅持實現它的信條的真諦——“我們認為所有的人生來平等是不言自明的真理”。
我夢想著,有那麼一天,甚至現在仍為不平等的灼熱和壓迫的高溫所炙烤著的密西西比,也能變為自由與平等的綠洲。(即時點評:生動形象的比喻。)
我夢想著,有那麼一天,我的四個孩子,能夠生活在一個不是以他們的膚色,而是以他們的品性來判斷他們的價值的國度裏。(即時點評:這個“夢想”形象逼真,鮮明生動,有極強的表達力。)
我夢想著,有那麼一天,就在邪惡的種族主義者仍然對黑人活動橫加幹涉的阿拉巴馬州,就在其統治者拒不取消種族歧視政策的阿拉巴馬州,黑人兒童將能夠與白人兒童如兄弟姊妹一般攜起手來。(即時點評:美好的願望。雖然他自己把這種願望稱作“我夢想著”,然而又誰能以為這僅僅是馬丁·路德·金個人的夢,誰會認為這是“癡人說夢”。)
我夢想著,有那麼一天,溝壑填滿,山嶺削平,崎嶇地帶鏟為平川,坎坷地段夷為平地,上帝的靈光大放光彩,芸芸眾生共睹光華!(即時點評:“夢想”總結句,大氣,仿佛是聖經裏的理想國一樣美好。上述這段話就是馬丁·路德·金那次演講中抒情色彩最濃鬱的一部分。他這裏所抒發的,絕不僅僅是他一個人的願望和理想,而是全美國、全世界處於水深火熱中的千千萬萬黑人群眾的共同願望和共同理想,這當然能使所有黑人不約而同地產生共鳴,掀起巨大的鬥爭熱情和樹立起勝利的信心。)
這就是我們的希望!這是我返回南方時所懷的信念!(即時點評:“我的夢想”使聽眾感到親切、形象、生動。以淺喻深,“我”的夢想同時也是所有聽眾的夢想,是“我們的希望”。“我的夢想”意味深長,不愧為經典之作。)懷著這個信念,我們就能從絕望的群山中辟出一顆希望的寶石。懷著這個信念,我們就能變我們祖國的嘈雜喧囂為一曲優美和諧的兄弟交響樂。懷著這個信念,我們就能共同工作,共同祈禱,共同鬥爭,甚至哪怕共同入獄。(即時點評:排比句式,其中包含的內容非常豐富。)既然知道有朝一日我們終將獲得自由,我們就能為爭取自由共同堅持下去!(即時點評:將信心傳遞給所有聽眾,繼而激勵人們堅持。語句含義層層遞進,毫不牽強附會,承接得順暢自如。)
我有一個夢想美國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領導者善於借用自身情緒影響聽眾的領導力
在演講中,演講者自身情緒是一個往往被許多演講者忽視的一個技巧,然而,它卻是衡量一名演講者是否在講台上照本宣科、麵無表情與有血有肉、聲情並茂地進行演講的標尺。在領導者演講中,領導者自身的情緒會波及他人、感染他人、影響他人,如在追悼會上的演講,領導者就不能熱情高漲、指點江山;在指導工作上的演講,領導者卻不能低沉哀鳴、有氣無力,因此,情緒作為一個可以影響聽眾的演講元素,不得不引起領導者的注意了。
縱觀馬丁·路德·金的演講辭,無不在通過自身的情緒影響他人,淋漓盡致地展現了一個領導者靠自身情緒影響他人的領導力。比如,他說:“它必將作為美國有史以來為爭取自由所舉行的最偉大的示威遊行而名垂青史。”這句話就顯示出了領導者激昂的情緒,有著強烈的表現力和巨大的感染力,給聽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他說:“我們今天來到這裏,把這種不體麵的身份戲劇性地表演一下。”除了用語簡潔外,這句話還用到了“不體麵的身份”比喻修飾,因此在演講中,演講者可借用運用或對比或比喻或誇張或象征的修辭手法,渲染自身的情緒,聽眾一旦接受到這種情緒,也會隨著演講者的情緒而激動。再比如,他說:“但是現在,很顯然,就有色公民而論,美國卻一直拒付這張期票。”這句話,就將演講者的失望之情溢於言表,極大地喚起了聽眾的感同身受。還比如,他說:“如果再繼續無視時機的緊迫,就將導致我們國家的不幸。不實現自由與平等,黑人的完全合法的不滿情緒就不會平息;令人心曠神怡的金秋就不會降臨;炎炎酷暑就不會消逝。1963年不是尾聲,僅是序曲。”這樣的話,是聽眾在街頭巷尾聽不到的,這樣的情緒是聽眾迫切需要的,馬丁·路德·金就是用這樣的一種激昂的情緒感動了聽眾,使得聽眾接受了要通過正當合法的權利繼續抗爭下去的勇氣。
關於馬丁·路德·金所用到的靠自身情緒影響聽眾的演講技巧,可謂舉不勝舉,在此不再一一闡述。我們要分析的是,情緒是一個傳聲筒,是一個接力棒,激昂的情緒能夠影響人,喚起聽眾為之奮鬥;低沉的情緒也會波及人,使得聽眾情緒低落,陷入沉思。在演講中,領導者如果能夠將情緒揉進到演講中,演講便有血有肉,才具有生命力,才經得起聽眾的推敲,才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延伸閱讀——領導者要善於運用共同的願景融合他人
“坦白直率的言語最容易打動悲哀的耳朵。”
——莎士比亞說到底,其實所謂的領導力隻涉及到三樣東西——領導者,追隨者,以及一個他們共同的目標。領導者與追隨者,或者說是領導者和他的屬下,這個無需解說,我們重點來談談共同的目標。
共同的目標,或者共享的願景,不是領導者把自己的意願強加於他人,而是要求別人來共享它。要創造共同的願景,領導者要信任和授權給追隨者,同時,領導者還要在組織中鼓勵屬下們持有不同的意見。引用彼得·聖吉的說法是:共享的願景它不是將願景共享。
任何一個偉大的團隊都包含著許多因素,但是首先是一小群人共享著一個強大美好的願景。一個共享的美好願望是人們感覺自己在做至關重要的事情,他們感覺自己在人生中留下了印記。
也許還會是這樣的一種感覺:盡管我們每個人可能各不相同,但是我們是在一起工作,而且我們是在做一些可能是改變生命、甚至是改變世界的事情。在這些團隊中,領導者的角色在很大程度上是創造了一個舞台,從而就使團隊成員們可以在上麵“做他們的事情”了。
造就一個領導人的決定性時刻。我很喜歡一個傳達給別人共同願景的例子,那是曆史學家大衛·麥卡洛所寫的美國總統哈裏·杜魯門的經曆小故事,作為專門研究總統領導力的專家大衛·格根在他的著作中轉述了下麵這個故事:
在杜魯門成長過程中,不管是他自己,還是別人,都從來沒有人把他看作是一個領導者。他總是戴著像可口可樂瓶底一樣厚的眼鏡,他沒法參加學校裏的體育活動,大部分時間待在家裏,要麼在農場勞動,要麼讀書,要麼彈鋼琴。朋友們都認為他缺乏男子漢氣概,他自己也這麼認為。中學畢業後,他的家庭遇到困難,他就留在了農場工作,成為20世紀唯一沒有上過大學的美國總統。
當杜魯門33歲的時候,他入伍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在法國戰場上,他帶領一個炮兵連,第一次領導一群人經曆生死考驗。在一個雨夜,在孚日山脈,對杜魯門的人生第一次考驗來到了。德國人發射的炮彈在附近爆炸,士兵們擔心被毒氣傷害,驚慌逃竄。杜魯門的戰馬摔倒在他身上,差點把他壓碎。
他爬起來,看著周圍的人亂跑,穩穩站住,用各種各樣的他曾經聽到過的髒話開罵,讓他的手下們回來……羞辱他們,讓他們回來做應該做的事情。在一陣混亂之後,他們重新組隊,度過了那個夜晚,許多人最終都安全回家。這些人的餘生都忠誠於杜魯門,因為杜魯門在自己的巨大恐懼中拒絕後退的勇氣,最終使他真正的成長為了一位領導者。
杜魯門在那個夜晚有兩個重大的自我發現:第一,他也具有肉體上的勇氣。第二,他是個不錯的領導者。雖然可想而知,杜魯門在當時那個“大雨夜山穀裏”的“演講”是充滿“髒話”的,跟後來西裝革履的奧巴馬相比,他確實顯得夠落魄和不顧形象。但是他的確也做到了向屬下傳達共同願景的目的,這個共同願景就是,正如麥卡洛所說的:“戰爭就是熔爐。”
而在馬丁·路德·金麵前,膚色、歧視、不公正又何嚐不是一場戰爭。您看過世界文學名著《堂吉訶德》嗎?在這本書中反複出現最重要的一句話就是堂吉訶德所說的:“我知道我是誰。”他為自己選擇了遊俠騎士的身份,然後一直努力地“成為自己”。之後堂吉訶德就按照自己認同的身份行事:“在這種情形下,一個騎士會怎麼做?那麼我就那麼做。”堂吉訶德當然不是一個好的領導者,但是我們提倡領導者向堂吉訶德學習,因為:這是一種態度,一種理念,這對於成為偉大的領導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東西。1在日本早稻田大學的演講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領導者通過讚揚聽眾拉近與聽眾距離的領導力演講相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