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八字軍?(2 / 2)

等常春一離開,劉錡又開口對著楚歌說道:“酋長,我仔細的想了一下,這麼練兵不行。”

“怎麼不行?”

劉錡看楚歌滿臉不解的問話,不好意思的回應:“我又有一些新想法,如果多給我一些人。我會練的更好。”

“需要多少人?”楚歌小心翼翼的問道,楚歌現在可不敢再隨口答應。

劉錡伸出四根手指頭:“隻需要四十人。”

“滾犢子!”楚歌這下是真的驚的跳起來了。甚至連髒話都用上了。

剛剛常春要走十個人,劉錡這再要走四十個人,那基地也離癱瘓不遠了。

在楚歌心裏,勞動人口和士兵的比例最好是二比一。三個人中,兩個勞力,一個士兵。是非常合理的數值。而劉錡現在竟然要一下要讓60%的人去訓練而不工作。這楚歌萬萬不能同意。

但楚歌看著劉錡的滿臉委屈也有點內疚,哪能這麼對待名將。隻好無奈的說道“四十太多了,能少一些嗎?”

劉錡一聽楚歌的話有鬆動的跡象,又馬上高興的掰起手指頭:“本來是打算八排五列,那不行的話四排五列,五排五列,六排五列也是可以的。”

楚歌連忙點頭:“我覺得四排五列好,四排五列最好。”

楚歌可不等他再掰手指頭了,連忙選了一個人數最少的四排五列稱讚道。

劉錡看楚歌同意也很高興:“酋長方心,我一定練出一支特殊的軍隊,定能守得我部落高枕無憂。”

“行,你去挑人吧。整個部落隨便挑。”楚歌擺擺手讓劉錡自己去挑人。然後看著離去的的劉錡又想起了什麼似的提醒到:“別挑趙四瘦和魯修啊,還有常春也不行。”

特殊的部隊?楚歌明白劉錡的意思。在曆史上,很多將領除了率兵打仗強,還有一項特別的能力,就是挑選一些強力士兵,經過強力訓練以達到精英中精英的水平。這些精英中的精英能達到以一敵十,甚至以一敵百的地步。現代社會,人們給這些士兵冠以一個特殊的名字來區別普通的士兵:特種兵。

而在古代,很多名領都有著屬於自己的特殊兵種。吳起創立的魏武卒,每人皆披三重重甲,急行軍隻需半日便可步行百裏,人人皆可操十二石之弩。吳起率領這群魏武卒大大小小七十二仗,無一敗績。嶽家軍,金人說撼山易,撼嶽家軍難。但嶽家軍,隻是嶽飛軍隊的統稱,嶽飛還訓練了一支更厲害的精銳:背嵬軍。書中記載,“凡有堅敵,遣背嵬軍,無有不破者。”潁昌之戰,嶽雲僅率八百背嵬軍與敵人數十萬軍隊堅持戰鬥一上午,直到援軍趕到之後大敗金軍。而曆史還有很多的例如陳慶之的白袍軍,戚繼光的戚家軍,謝玄的北府兵數不勝數。

這些特種兵,隨便拿出一支都是橫掃四方的實力。但楚歌想了想,那劉錡呢?劉錡一生根本沒有練過兵。楚歌對於這些曆史名人的印象還是很深刻的,可以十分確定劉錡並沒有練過兵,也沒有組建過特別厲害的軍隊。

那他練的是什麼特殊的軍隊呢?難道他在吹牛?楚歌無奈的笑著搖了搖頭。算了,讓他去胡鬧吧。

楚歌剛想查看一下資源是不是能建工匠作坊,突然一個記憶片段像閃光一般出現在自己腦海裏。

八字軍!

楚歌突然衝了出去。

八字軍並不是官方軍隊,當年金軍滅亡北宋之後,很多敵占區的人民不甘家園被侵占,揭竿而起。而後經王彥整合,一度發展到數十萬人。他們為表抗金決心,人人麵刺八字“赤心報國,誓殺金賊",故被人成為八字軍。雖然他們不是正規部隊,但他們很多以前都是土匪強盜,所以功夫不弱,水平也不是普通士兵能比的。

劉錡與這支部隊淵源極深。原因很簡單,劉錡就是八字軍的第二任總司令。王彥死後,八字軍的統帥就是劉錡!劉錡一定能練成一支能和八字軍相提並論的軍隊。

楚歌不能不激動。

雖然史書上關於八字軍戰鬥力很少提及,但楚歌卻從字裏行間找出一些。

順昌之戰,金軍先頭部隊三萬餘人包圍順昌,劉錡挑出五百人夜裏襲營。而效果呢?第二天金軍被迫撤軍15裏。之後劉錡又挑出百餘人夜裏繼續襲營,金軍屍橫遍野,死傷不計其數。第二天一早,金軍先頭部隊三萬多人收拾行李灰溜溜地撤退找金兀術去了。雖然聽起來很有小說的胡扯,但這不是胡扯,這是真的曆史。這就是曆史上八字軍精銳的戰鬥力!

楚歌激動的不能自已,劉錡訓練的這二十個人,就將是自己的第一個軍團。(小說《網遊之文明衝突》將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鮮內容哦,同時還有100%抽獎大禮送給大家!現在就開啟微信,點擊右上方“+”號“添加朋友”,搜索公眾號“qdread”並關注,速度抓緊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