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八字軍?(1 / 2)

PS:想聽到更多你們的聲音,想收到更多你們的建議,現在就搜索微信公眾號“qdread”並加關注,給《網遊之文明衝突》更多支持!

怎麼打?

楚歌首先想到的是,一定要讓張家鎮、阮家鎮和混江龍李俊打起來,但還不能以一方大勝結束。這兩方可以看成是兩派諸侯。他們任何一方的水戰對於自己來說都是無敵的存在。如果一方被滅,另一方強大之後自己根本無力與對抗。

這劇情怎麼這麼熟悉?

楚歌覺得肯定是在曆史書中看到過相似的情形,而且還有相似的對策。

但是在哪裏看到的呢?曆史上有過這樣的情形?哪個曆史事件呢?

武王伐紂,齊桓公稱霸,勾踐臥薪嚐膽,三家分晉……

楚歌一個一個的回憶,但又一個一個的否定。

“然後到東漢末年,漢靈帝病死,之後皇位是十常侍和何進之間的戰爭。然後……”楚歌一邊回憶一邊自言自語。

想到這裏楚歌恍然大悟。

東漢末年,何進和十常侍的爭鬥兩敗俱傷,朝廷勢力微弱。之後群雄並起,共逐天下。

亂世出英雄,數十年間無數的能人誌士想出了無數的對策,如何取天下。

而其中最有名的,便是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給出的《隆中對》。《隆中對》雖隻有百餘字,字字價值千金。

現在的楚歌,就像是一無所有的劉備,看著天下大勢不知所措。而諸葛亮給出的答案是

“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

楚歌想了想,這個等於是就是李俊。兵力最強,無人可出其左右。自己不能與他為敵。

“孫權據有江東,已曆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

占天險,有能人。這就是四大天王,他們地勢好。有曆史名將。也不和他們衝突。

“益州險塞,沃野千裏,天府之土……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孫權,內修政理。”

楚歌皺了皺眉,這個倒與遊戲有些許不符。

但這樣已經夠了,主旨就是把葫蘆穀下麵的眾多部落落維穩好,能維穩的維穩,不能維穩的就殺。然後結合張家鎮,阮家鎮,共抗李俊。隻要李俊發兵,那就和四大天王一起和李俊打一場赤壁之戰。

三分天下之後,再滅四大天王和李俊。

至於葫蘆穀下半部的各部落,楚歌沒想靠自己來打,七八十個部落,靠自己一個一個打要打到什麼時候。所以暫時隻需對付平野山就行。隨著時間發展,其他的部落會相互吞並蠶食。楚歌可不認為身邊那些部落會一直和平友好的生活在一片天空下,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那隻存在於老子的空想社會。

遊戲裏的各部落,他們一定會發生各種戰爭,各種吞並。剩下為數不多的時候,再去消滅他們。

楚歌看了看自己附近的地圖,鐵血明亮被自己滅了。自己的下遊是一個中國玩家。而再下遊,兩個德國玩家和一個以色列玩家。而河對麵,是平野山和屠夫等人的四個部落,而他們河下遊,就坐落著鐵血傭兵團的三個部落。每個部落之間相隔兩三公裏左右。

在楚歌看來,這些地盤都已經是自己的了。

想明白的楚歌一握拳,暫時就按諸葛亮的《隆中對》來做。雖然計劃沒有變化快,但至少現在來看,這個發展方向是正確的。想好對策的楚歌開心地回到遊戲。

楚歌進入遊戲,剛出現在木屋議事廳裏,就看到常春劉錡就在焦急的等待自己。

什麼情況?楚歌看看外麵,人們在安靜的采集資源,沒有發生戰鬥的痕跡。心裏鬆了一口氣。

“酋長,我打獵的時候突然有了一些想法,我想暫時不工作,仔細的研究一下我的想法是否可行。”常春看到楚歌出現,搶在劉錡前麵說道。

研究?楚歌大喜。可遇不可求,等的就是你們的研究。

“沒問題,你想研究就去研究吧。需要資源嗎?”楚歌非常慷慨的回應,雖然問是否需要資源,但在楚歌看來,打獵類的研究怎麼會需要什麼資源呢。

常春一聽楚歌同意,裂開嘴哈哈一笑:“每天500木材就夠了。”

你TMD在逗我?楚歌驚的都快跳起來了。500木材,那可是將近十個人每天的工作量啊。常春這一研究,他自己也不再打獵,就等於部落十一個每天不工作。而持續多久還不知道。

“酋長你不同意了?”常春見楚歌眉頭緊鎖,有點忐忑的問道。

“同意,怎麼會不同意呢。”楚歌想了想,打獵之類能研究的技術應該就是馴養野獸了,這項技術非常重要。無論是家畜還是戰馬,都值得自己投大量資源研究。

常春聽到酋長同意,開心的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