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女博士赴美產子記(2 / 3)

中國知識女性在美國

(你的那些女同學都是當年畢業後留學出國的吧?你們這些高材生在美國的生活狀況怎麼樣?)也是一言難盡。這次去看望了三個大學時代的女同學。當時都是班上才貌拔尖的人物。一位在高校裏教書,另一位在矽穀上班,另一位當全職太太。她們的狀態挺讓人深思的。

因為兒子要開學,我老公就先行帶他回國了。而懷孕七個多月的我暫時住在那個在高校教書的同學潔家裏。潔在大學時代就是非常上進的女孩,去美國以後認識了在美國讀博士的老公。兩人婚後,各自在高校科研機構裏工作,經常忙到淩晨才回家。他們倆口子要孩子非常晚,生了兩個女兒。小女兒貝妮的手有先天性的缺陷。第一次見麵,她就提醒我們:貝妮有雙非常特別又美麗的手,怕我們會不小心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作為吃貨的我,簡直不能忍受潔家的飯菜。什麼都是微波爐裏“完美一叮”。夫妻倆晚上做晚餐,順便就把第二天的早午飯一起準備了。平時除了科研還是科研,生活很單調。房子很大,院子也特別大,但是雜草叢生,根本沒時間打理。潔說她從來不去花園裏,沒有時間。相比之下,這對夫妻的生活狀態是同學裏最“正常”的了。

在矽穀的另一個同學儀,目前成為了單親媽媽。老公出軌,離婚她一個人一邊在矽穀工作,一邊撫養女兒。我在儀家裏也住了一段時間。因為我的廚藝不錯,又不好意思白吃白住,就幫她照顧一下家裏和孩子。離婚後,她也想過再婚,也嚐試通過交友網絡認識過一些單身男人。在美國期間,我還陪她跑去西雅圖相親,結果發現對方隻是想約會而已。因為長期在單親環境裏長大,媽媽又太忙,儀5歲的女兒看起來非常缺乏母愛和父愛,非常慌張敏感。在儀家時,小姑娘對我這個“臨時保姆”產生了依賴,先是慪氣般地指使我幹活,又總來找我聊天,後來就老黏著我。有一天,小姑娘的爸爸來看她,大家一起去海邊,我和她爸爸一起拉著她的左右手在沙灘上跑。小姑娘從來沒那麼興奮過,開心極了。孩子要的幸福其實真的好簡單。

我的美國之行探訪的最後一位同學惠,是全職太太,住在市郊一處童話般的森林邊上。出了別墅的門就是特別美麗的森林,環境清幽迷人。但是,惠卻患上了精神分裂症。剛到的時候,一切看起來特別正常,她和在科研單位工作的丈夫把房間收拾得幹幹淨淨、禮貌周到地迎接我們。但住下來以後,我就越來越覺得不對勁。表麵上是非常體麵的中產家庭,後來卻發現家裏飲水機出水口都被貓毛堵住了。這個家庭隻是維持著表麵上的和諧,沒有真正的生活氣息。更讓我覺得害怕的是,跟惠到森林裏散步,走著走著,她開始給我講她喜歡上一個網友,這個人曾經是她國內的同學,開始還挺正常,後來故事就開始變得荒誕起來。說什麼兩個人不能在一起,她卻不時能收到這位男同學留給她的信息。這些愛的信息不時會出現在惠所經過的超市裏、郵局裏。別人都說自己瘋了,可自己知道自己沒瘋雲雲。走在越來越陰暗的森林裏,我不禁感到頭皮發麻。趕緊拉著惠往回走,直到見到她在陽光下玩的老公和孩子,心裏才鬆了口氣。後來,惠的先生告訴我們,醫生說惠有精神分裂的問題,正在治療中,已經有很長時間不能正常工作了。

(不知道說什麼好,越高知的女性越難幸福嗎?能吃能睡的普通小女人才幸福?)可能是我們這些讀書多的女性想得更多,更容易鑽牛角尖的緣故吧。要像我在美國遇到的那些東北姑娘那麼粗生粗養,隨處可以厚著臉皮風風火火地紮根生活就好了。

在美國的東北女人

(哈,東北女人在美國形成了獨特的“族群”類型嗎?近年重工業製造業低迷,東北就業環境不好,人口外流的情況挺突出的,有不少選擇出國謀生的。會不會跟祖輩們的移民性情有關?)主要是能吃苦吧。我從小生活在西北的一處礦區。礦區也多移民,大家各自為營,流動性也強,而且以能離開礦區在外謀生為榮,不管你在外麵幹什麼,能掙到錢就是贏家。某些方麵,我在美國遇到的東北女人也有類似的性情,好像沒有吃不了的苦,沒有去不到的地方。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月子中心同屋的東北女孩小黛。小黛一個人進月子中心,一個人辦各種手續,剛到的第一天就跟月子中心的老板娘火爆第吵了一架,認為花錢買到的服務很一般。

聊天時才知道,孩子的親生爸爸是她在上海打工時認識的,有家室、沒離婚。為了要兒子,孩子他爸掏錢送小黛赴美產子。

小黛也沒打算讓這個男人給自己扶正。她說她出來就沒想著再回去。孩子順產出來,她才給孩子爸爸打了電話,約好了來接孩子回國的時間。月子沒做完,她就因為夥食問題跟老板又鬧了一場。按理說月子中心的夥食應該還不錯,廚房裏幹活做飯的也是東北女人。月子餐按照台灣的食譜來,隻不過做出來加入了一些東北亂燉的風格而已。但火辣的小黛硬是爭取到了退款,提前搬離了月子中心。而且,迅速地跟月子中心附近住的一個男人熟絡了起來。那個男人也想做月子中心的生意,她的孩子被接走後就住進了那個人的家,倆人開始一起折騰起赴美生子的生意來。

我們生孩子的月子中心在洛杉磯郊外。日常生活久了,就像一隻攤開的煎餅般荒蕪無趣。但凡對生活有點情趣需求的產婦們,待久了都覺得沉悶無聊。在生產前後,大家打發時間的一個方式是去附近的奢侈品店購物,每天大包小包地往回買。小黛卻是非常有頭腦的一個,錢都省下來留做後麵生意的啟動金了。而且,在這片荒漠裏,隻有她覺得一點都不枯燥,而是充滿了新機遇。她毫不猶豫地選擇在生產之後留在美國。這也是讓我對東北女性另眼相看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