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初露鋒芒(1)(2 / 3)

“唉,還是怪我呀,要不是老伴身體不好,我會一直守著這片山,這是片寶山呀,對啦,鄰省山那邊的可能叫這裏為寶山,這靈山是國家的,是全體老百姓的,要看護好才對呀。我不放心,是因為你人再好,再喜歡山,你總是要走的,你不走,江局長一家也不願意呀。”

遠方聽出話音了,看來,江局長一家的用意,連遠在上百裏之外的靈山林場都知道了,遠方思忖道:我下來是對了,遠離城市是對了,遠離江局長一家,尤其是遠離江鳳麗是對的。自己不僅要遠離他們,而且要在這靈山林場生根開花,把靈山林場建設好。想到這裏,遠方對老場長說:“老場長,你放心,我一定在靈山林場紮根,除非開除我,否則,我絕不離開靈山,我一定接過你的班,把靈山林場建設好。”

“好,小姚,小姚,好!”

“老場長,林場難得有這麼塊平地呀。”

“小姚,不愧是山裏人,有眼光。這塊平地叫‘馬平川’,原因呢是這平川的頭部像馬頭,你看前麵的山頭,像不像馬頭。”

遠方仔細揣摩地看,還真像馬昂頭嘶鳴,“像!”

“因為像馬,還因為有‘一馬平川’這個詞,後來林場就把這裏叫馬平川了。這馬平川最早的時候有一千畝地呢,很難得的山中小平原,可這些年年年發山洪,每年滑坡泥石流,總被衝掉幾畝,現在隻有八百多畝了。”

“那怎麼行?沒有辦法治理嗎?”

“也不是沒辦法,可沒人沒錢怎麼治。”

“老場長,你告訴我,用什麼辦法?”

“馬平川那個地方,要築壩,築堅實的壩,再大的山洪也衝不垮的壩,這是一。二呢,這平川的根部和四周要建成小水渠,要讓山洪從渠裏走,而不是衝著平川地走。”

“這辦法管用?”

“我待了三十年了,每年山裏發洪水我都順著山洪跑,這法子十年前就想好了,隻要建肯定管用,隻要建,咱這個千畝平川一定能保下來。”

“知道了!”

“小姚,咱爺倆不說了,回場部,吃飯,吃完飯,我帶你上山。”

“好嘞———”

吃罷早飯,老場長告訴遠方:“這次進山,多則七天,少則三天,看你想看多少,看你身體能跑多遠。”

“老場長,沒問題,爬山我不怕。”

“你帶上這個竹筒,再帶上這根木棍,還有要帶一身換洗衣服。”

“噢———?”

“一定是問為什麼吧,你是山裏人,你應該知道,這竹筒裏是帶飯團的,山上路太長,晚上一定能找到吃飯睡覺的地方,但中午不行,中午在大山上,帶飯團是解決午飯。這個木棍可是好木頭,金絲楠木的,北京八寶山用咱的木材,拿到手上不是當拐棍,怕走路摔跤,而是趕猴子的,有片山,很大的一片,山上猴子多,不怕人,不用棍子打,它搶你的包。”

遠方笑了:“真有這麼邪乎?”

“不是真有這麼邪乎,而是實際上比這更厲害。前年一個攝影記者,被猴子把攝影包搶走了,扔進了萬丈深穀,把個記者氣的,唉,據說那包裏有倆幾萬塊的鏡頭呢,所以必須帶個棍。”

遠方點頭:“我帶,我知道猴子厲害,我老家山上也有。”

老場長又說:“帶衣服,是因為上山肯定要出汗,所以每到晚上,衣服濕透了,又幹了,貼在身上不舒服,就在晚上洗,讓山上人用山火烤幹了,每天汗,每天換,每天洗,每天烤。”

“對,我還可以多帶一身,反正單衣也不重。”

“一身足足夠,帶多了顯重。”

“還帶什麼?”

“我想想,我帶這麼多就夠了,看你還帶點什麼……噢,對,山螞蟥,你一定知道的吧,會飛的‘叭———’從樹枝一下彈到你脖上,爬上就咬,咬了就吸你血,有點讓人害怕。”

“不怕,老家山上也有。”

“如果怕,就帶點清涼油之類的東西,先塗抹在脖子和胳膊露在外的地方。”

“我準備了。”

實際上,遠方的旅行包已經把這些都帶上了,除了這些之外,還有擦傷藥、手電筒、攀登繩以及兩本有關森林的小書,一個小筆記本及筆之類的東西,總共不到十斤,這點東西對爬慣大山的遠方來說不算什麼。

“小姚,準備好了。”

“好了!”

“咱們出發。”

“出發。”

老場長帶著遠方先來到“萬畝杜鵑林”,哇,好不燦爛,好不絢麗,雖然杜鵑花已近尾聲,但由於是深山,大部分杜鵑花青春豔麗,昂揚怒放,一層粉紅,幾點翠黃,幾片嫣紫,星星雪白,放眼望去,萬畝花波隨風湧動,此起彼伏,千千萬萬朵花朵,或怒放盛開,或羞澀剛睜開眼,或哀歎低頭,歎年華已逝,或嬉鬧碰頭,搖曳生輝,或長袖起舞,葉起花沉,或整齊拂動,頻頻示意,千般色彩,萬般姿態,花雨花霧,蕩漾山間,忽見幾星幾點的黃色蜜蜂,點在萬花叢中,又起一片生機,又添一番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