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一簾瀑布;水勢散緩,灑落如輕煙團簇在崖間。攀石而上,可到五龍澗。再繞過去便到了黑龍潭。黑龍潭上有一股龍泉水,清泉從石壁的壁隙裏湧出,彙成一股水流,直瀉龍潭,形成龍潭瀑布。此外,北京房山孔水洞上有龍泉寺,洞內有金龍玉壁,薌齋,你算算,我共說到三十個北京帶龍的景勝。
王薌齋笑道:“你對北京名勝還真熟悉,我算服了。”
吳素貞道:“你還得說十五個帶龍的北京地名,比我少一半,行不?”
王薌齋點點頭:“好,我說。北京東城有一個飛龍橋胡同,明代這裏有嘉樂館,內有龍德殿,還有飛龍橋。有詩曰:‘中宮三寶出西洋,載得仙橋白玉梁。甲翼迎風渾欲動,睛珠觸日更生光。’北京東郊有九龍山,委蛇起伏宛如遊龍,環植桃柳萬株。山上有觀音寺,開廟時,夏木陰陰,水田漠漠,不減江鄉風景。清代吳岩有詩:‘柳映紅亭水映橋,碧霞宮殿鬱。年年五月開香社,大好風光慰寂寥。龍岡委宛似卷阿,披拂董風爽氣多。一帶葦棚臨水岸,酒徒豪飲姣童歌。’南城有龍鳳坑,起於法源寺後街,止於教子胡同。陶然亭西側有龍爪槐胡同。唐朝時曾在這裏建有興城寺,寺內有一株國槐,枝幹盤曲,狀似一條騰身舞爪的巨龍,人稱龍爪槐。後來寺廟改名龍樹寺,又叫龍樹院。明朝名臣楊椒山因彈劾權臣嚴蒿被害,他的靈樞曾停在龍樹寺裏。龍爪槐胡同旁邊有幾龍接洽胡同,因龍泉古刹而得名。站在龍泉寺外,可遠眺西山雲景,近處有葦塘蘆白。清代《孽海花》的作者曾樸作《龍泉寺》一詩說:‘元神湖海作天神,現出雲中丈六身。金碧樓台圍翠嶂,水晶宮殿絕紅塵。天邊風月羈遊客,大好林泉館外賓。滿地瘡痍人不管,願施霖雨慰生民。’清代喜慶年間,史學家程春海曾長住龍泉寺,在寺中完成20卷的《周策地名考》。1898年百日維新失敗後,”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康廣仁慘遭殺害,他的靈樞就停在龍泉寺。如今章太炎先生因反對袁世凱稱帝,也被袁世凱囚禁在龍泉寺內。東城有上龍南巷、上龍北巷。相傳明朝時這裏有一口皇帝專用的水井,井水甘甜,因皇上被稱為真龍天子,這口井便稱作‘上龍井’,胡同也就因此而得名。並以井為分界,井北為上龍北巷,井南叫上龍南巷。西城廠橋附近有一條龍頭井街。街上原有一口井,舊名‘人頭井’。清代改稱為‘龍頭井。’龍頭井附近有一座古廟,香火一直不太旺盛。一年大旱,水貴如金,而人頭井卻水源充足,大家覺得非常奇怪。一天有人一打水,見井水裏一個龍頭正在水波中晃動著,‘好象正吐水呢!’消息傳出,人們爭先來看龍頭,並把古廟改祭了龍王,一時香火鼎盛,乾隆皇帝知道了,派官員來察看,來人在井中還真的見到了龍頭,正在納悶,忽聽喜鵲叫聲……”
吳素貞見王薌齋說到此處,忽然不說了,怔怔地望著窗外。忙朝窗外瞧去,隻見窗前有一道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