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失敗者守財越來越窮,成功者理財越來越富(4)(2 / 3)

毫無疑問,分散投資能有效地規避風險,是投資者在理財時應當堅持的原則之一。然而,人們在實際應用中,追求全麵的投資組合就會將有限的家庭資產分散,在降低風險的同時也降低了收益。同時,投資組合過於複雜對投資者的精力消耗也很大,如果照顧不周全反而容易遭受損失。因此,過分追求投資組合是投資理財的誤區。對於資產不多的普通家庭而言,保持資金相對集中在最有可能獲利的投資領域,適當分散部分資金用於規避風險、開拓多元投資渠道,才可能獲得收益的最大化。

(6)不繳社會保險

在當今巨大的就業壓力和極其複雜的社會環境中,很多年輕人由於種種原因最終造成沒有繳納社會保險的情況,甚至有的人還認為沒有必要繳納社保。這是一個很嚴重的誤區:不懂得未雨綢繆,不為將來作打算,最後遭受損失的隻能是自己。因此,為了自己的長遠利益,年輕人最好在參加工作後就不間斷地按時繳納社會養老保險。

(7)不考慮通貨膨脹因素

很多家庭在理財時首先考慮的必然都是財產安全問題,因而將大部分財產都用於銀行儲蓄,但是他們沒有考慮到通貨膨脹的因素。銀行儲蓄固然安全,但是其收益率很低,一旦銀行利率低於通貨膨脹率,存款的價值就會在無形中減少。在這種情況下,盡管銀行儲蓄的賬麵上呈現的仍然是一個增大的數字,然而實際上這部分儲蓄的財產卻是縮減的。

(8)過度自信。

在投資中過度自信也是一個常見的誤區。尤其當人們聽到一些所謂“內幕”的小道消息時,表現出過度的自信和武斷。很多投資者就是因為如此貿然進行投資,從而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因此,在一個人要想取得成功獲得財富,告別守財觀念固然十分重要,但是在“以錢生錢”的過程中也不能過於盲目,隻有在理性的理財觀念之下進行合理的投資才能真正實現“以錢生錢”的最終目的。

成功語錄:

不要妄想自己有一把力氣就可以賺到錢,也不要以為將錢存在銀行就可以擁有財富。錢存在很行裏固然可以收獲利息,但這種收益遠遠趕不上通貨膨脹的步伐。所以,隻有學會科學的“以錢生錢”,才能獲得理想的收益。

6·錢不是攢出來的,而是賺出來的

“錢是賺出來的”,這是鼎鼎大名的摩根財團創始人J·P·摩根總結出的致富秘訣。可以說,這是能讓人成為富翁的秘訣之一。富翁和窮人對待金錢的態度是不一樣的。窮人認為想要成為富翁,首先不能讓手中的金錢遭受一點損失。因此,他們在得到一筆財富之後,總是想方設法將財富保存起來。但是他們不知道,正是這樣的行為,才會使自己屢次錯失成為富翁的良機。而富翁則不是這樣想,無論他們擁有多少錢,賺到多少錢,他們都不認為這是自己追逐財富的終點。富翁會努力尋找一切能賺錢的機會,讓手中的錢生錢,像滾雪球一般將財產越滾越大。

富可敵國的J·P·摩根認為,隻有不停地賺錢,才能令一個人成為富翁。他就是秉持這樣的原則進而將摩根財團打造成當今規模,甚至能夠幫助美國經濟起死回生。沒有一個富翁是靠省錢成為億萬富翁的,人們常說“省不如賺”,其實就是這個道理。因此,隻有懂得賺錢、學會賺錢、敢於賺錢的人,才能獲得財富。而隻懂得儲蓄的人,相當於與貧窮畫上等號。

一位企業家出生在紐約的貧民窟,生活在這裏的人都是窮人,他們必須每日為生計奔波勞碌,過著困頓的生活。但在一個貧困的家庭中走出了一位聞名世界的富翁——喬治·皮博迪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