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修煉口才應注意的地方(4)(2 / 3)

例如,胡老師有一次被邀請到外地一所大學去講學。至於怎樣開講,胡老師心裏也沒譜,如果按照常規的開講:“老師們、同學們:大家下午好!很高興來到你們……”也未嚐不可。剛巧,聽到主持人介紹:“下麵就請胡老師來給大家作報告。”胡老師靈機一動,拿過話筒,接著說道:“我不是來為諸君作報告的,我是來‘胡說’的。”話音剛落,聽眾大笑。這個開場白既巧妙地介紹了自己,又體現了演講者謙遜的修養,而且活躍了場上氣氛,溝通了演講者與聽眾的心理,一石三鳥,堪稱一絕。

胡老師的幽默在於巧借自己的姓氏和主持人的介紹作題,反其意而用之,“胡說”一詞作為點睛之詞,幽默效果自然而出。我們都有自己的生活經曆,到處可以有隨手拈來的素材。這方麵的例子特別多,毛澤東同誌在這方麵更是運用自如、妙語如珠,讀者朋友不妨找來些例子揣摩揣摩。總之,借題開場幽默術的關鍵在於找準話題後,展開想象的翅膀,敢於利用諧音、修辭等各種手法,往荒唐、虛幻的地方想。千萬別死心眼,傻乎乎,越是敢於“調皮搗蛋”,越是善於“胡說八道”,越是逗人喜愛。

字詞拆合,巧用情趣

有人把幽默藝術索性稱為“語言的藝術”,這是有幾分道理的。因為日常生活中我們所看到的幽默,十之八九都和語言本身的靈活運用有關。要是離開了語言,幽默的世界將會變成一個“無聲的世界”,那該是件多麼令人遺憾的事啊!

語言之所以能夠促成幽默,不外乎幾個特點:一是它往往有一語多義、一義多語的情況;二是語言中有音同字不同、字同音不同的情況。諳熟幽默技巧的人往往抓住語言的上述特點,或是變換場合,或是強作扭曲,引人聯想,從而產生幽默詼諧的情趣。

字詞拆合幽默術與此有所不同,它雖然也是語言幽默的一種,但它是從語言的組合和結構特點入手,並兼用上麵我們提到的語言的其他兩個特點,以個別字詞的拆離或組合為手段造成歧義,從而構成幽默的技巧。

一位朋友對我講起丈夫與她之間的一次爭吵,她對我說:“他有很多優點,但有一個特別大的毛病,那就是懶。讓他幹點活的時候,他總是滿臉痛苦的樣子。有一天,我實在對此忍無可忍了,就開始質問他:‘你到底是懶,還是有病?如果是懶,從今天起必須分擔一部分家務;如果有病,我寧願侍候你一輩子!’

“他笑嘻嘻地回答了兩個字:‘懶病。’”

丈夫不願幹家務,引得賢內助滿腹牢騷,終於決心給他一次“最後抉擇”的考驗。看上去兩人之間劍拔弩張,非大鬧一場不可了,但丈夫卻靈機一動,幽她一默,巧妙地化解了一場口舌之爭。

丈夫斷章取義,從妻子所提出的前後兩條“建議”中分別抽出了兩個字——“懶”和“病”,使其意義與原來截然不同了。

按常規處理辦法,麵對妻子二者必居其一的要求,許多人為了挽回“一家之長”的“麵子”,一定要跟妻子爭個上下輸贏來。但這是一種最不可取的做法,常言說得好:“家不是講理的地方。”的確,在家庭中應該講愛,講夫妻之間的體貼和關心。另外稍微明智一些的人立即會察言觀色,作出妥協,以換得夫妻感情上的融洽。但最上策則莫過於上麵提到的那位丈夫了,“懶病”二字道出一種令人無可奈何的狡黠,讓火冒三丈的妻子一下子火氣全無了,這樣不是更進一步增強了夫妻之間的友好和默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