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斯敦·丘吉爾就認為性生活是不宜老掛在嘴邊的話題。某次,一位大使對丘吉爾說:“溫斯敦爵士,你要知道,我還一次都沒有跟您說起我的性生活呢。”
丘吉爾拍了拍他的肩膀說:“我知道,親愛的夥伴,為此我實在非常感謝!”
語言交流,忌同音字造成誤解
有一個媽媽在報上寫道,她念幼稚園的兒子放學回家,就開始一個人在客廳裏唱歌:“我是一個小孬種!我是一個小孬種!”
媽媽一聽,非常驚訝地責問小兒子:“你在唱什麼‘小孬種’啊?是誰教你的?”
“老師啊!是老師教的啊!”小兒子很高興地回答,又開始重複地邊跳邊唱,“我是一個小孬種……”
後來,媽媽耐著性子,聽小兒子把兒歌唱完,才聽清楚,原來老師教的是:“我是一個小鬧鍾!我是一個小鬧鍾……”
由此可見,我們常不仔細傾聽而誤會了他人,是不是?
唐懿宗時,有一個名伶叫李可及,滑稽諧謔,獨出輩流。有一次他登台演出,自稱是“三教論衡”。他演出的助手問他:“你說博通三教,佛教的釋迦如來是什麼人?”
他說:“是婦人。”問者驚道:“怎麼是婦人?”他從容答道:“《金剛經》中不是有一句‘敷座而從’嗎,若非婦人,何須夫(敷)坐然後兒(而)才坐呢?”說得滿堂大笑。
助手又問:“那麼道教的太上老君是何人呢?”他答道:“也是婦人。”“怎麼也是婦人呢?”他道:“《道德經》中不是有一句‘吾有大患,是吾有身’嗎,若非婦人怎麼會有娠(身)呢?”眾更大笑。
又問他:“那麼儒家的文宣王又是何人呢?”“也是婦人。”“為什麼?”他答道:“《論語》裏不是有一句‘沽之哉,沽之哉,吾待賈而已’?若非婦人,怎麼會待嫁(賈)呢?”聽者更是笑破肚皮。
知名幽默作家周腓力曾說:“對於我和大多數幽默作家來說,幽默絕不是先天的稟賦,而是後天的訓練……所以幽默是一個方法的問題。”
的確,幽默除了天生之外,也是可以學習的。因此,我們必須隨時收集幽默笑話,並培養記憶力,以便在適當的時機,展現幽默機智。
從今天起,每天看報紙時,記得右手拿一支紅筆,將幽默、有趣的文章內容打鉤、剪貼,並加以分類、歸檔。同時,也可以將同一主題的笑話串聯起來,成為很有條理的一長串笑話,這樣常會令人佩服得五體投地!畢竟很少人有這種功力,能把同一主題的笑語,串接得那麼有係統、條理分明。將幽默笑話歸類的另一好處是容易記憶,使自己不致東記一則、西抓一把,雜亂無章。
少插話有藝術,也要恰當插嘴
打斷別人說話是最無禮的行為。
假如一個人正在津津有味地談著某件事,聽眾們也像圍著新娘的女儐相一樣興高采烈,你突然插上去一句:“喂,這是你到紐約去那個禮拜發生的事嗎?”
被你打斷話的那個人,肯定不會對你有好感。其他的人大概也不會對你有什麼好感。因此——
不要用不相關的話題打斷別人的談話。
不要用無意義的評論擾亂別人的談話。
不要搶著替別人說話。
不要急於幫助別人講完故事。
不要為爭論雞毛蒜皮的小事打斷別人的正題(這經常發生在夫妻之間)。
總而言之,別輕易插嘴,除非——那人說話的時間明顯拖得過長;他的話不能吸引人,甚至令人昏昏欲睡了;他的話題越來越令人不快,已經引起大家的厭惡。這時,你打斷他反而是做了一件仁慈的事情!
聽別人敘述時,千萬別忘了思考
小李的身體一向不太好,有點瘦弱,也常精神不振,自然地,也就影響他的性生活。為了改善自己的健康,小李去找了醫生。
“我看你也沒有什麼大毛病,隻是缺少運動罷了!”醫生檢查完後,告訴小李,“這樣子好了,你每天練習跑步,每天跑10公裏,我相信你的身體就會變得像‘一尾活龍’一樣壯,也能促進性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