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1(2 / 3)

9.謀求溝通方法

在會議場合下,大部分滿腹經驗的人因表達不得其法,最後導致使其意見無法表達,更不用說被重視或采納了!在大多數人看來不善於表達意見的現狀下,如果你能夠按下麵的三個步驟提出你的意見的話,那麼它被聽取的機率將必然會增加的:

(1)以一種很精簡而且肯定的措辭進而說出你的意見。

(2)為了證明你的意見的正確性,還要提出幾方麵具體而充分的理由。

(3)重複敘述說你的意見。

以上三個步驟也就是一般在所謂的三段式的意見上進行表達方式,亦即:

一是見議二是證明三是意見的複述。

二、會議主持人的溝通技巧

對於一個比較優秀的會議領導者來說總是經常提出他們簡短的意見以指引會議討論的進程。比如說“讓我們試試”,“這是一個很好的思路,讓我們繼續下去。”事實上,假如我們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優秀的會議主持人最常用的引導方式是提問題,針對目前所討論的問題來看,如果引導性的提問,這樣會使與會者的思路迅速集中起來,從而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通常在會議的過程中如果遇到的問題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開放式的問題,二類是封閉式的問題。開放式的問題就需要我們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思考回答的問題,而封閉式的問題則隻需一兩句話帶過就可以回答的問題。比如說:“小王,你同意這種觀點嗎?”這個就是封閉式的問題。作為一名有經驗的會議主持人,那麼你肯定要善於運用各種方式進行提問。

三、圓滿地結束會議

不管是什麼類型的會議,在會議結束的時候都應該重新回顧一下開會的目標、取得的成果和已經達成的共識,以及需要執行的行動,這不僅僅有利於理清會議的思路和諸多相關問題之外,另外還可以加深與會者的印象,從而能夠引發新的思考。

1.總結會議的主要決定和行動方案以及會議的其他主要結果。

2.要回顧會議的議程,這樣就能表明已經完成的事項和仍然有待完成的事項;這是為了說明下次會議的可能議程。

3.需要給每一位或給會者留一點時間,讓他們都能說上最後的一句話。

4.下次的會議:日期、時間和地點這三者問題一定要達成一致意見。

5.進行對會議評估,在一種積極的氣氛中結束會議。那麼你就可以對每一位與會者的表現表示祝賀,來表達你的讚賞,而後大聲地用“謝謝各位”的話語來結束會議。

對於會議要想取得成功光有言詞是不行的。不管你是主持人、主講者還是與會者,通常有技巧、有號召力的講話能使會議取得成功。你展示你自己和你的想法的方式、你與人交流的方式能給會議帶來截然不同的效果:隻是為了把會開完,或是為了使會議達到你所希望的某個結果。你肯定了解一個人在這裏所說的不一樣的效果所要表達的含義。那麼我們就會很遺憾地發現。自己不得不參加許多會議,而其中隻有少數真正讓我們興奮。讓我們感到實現了某個具體事項的會議,通常有一位有趣、傑出而又精力充沛的主持人。他能使人著迷。他在個人、智力和情感方麵打動了我們。難道這個人天生也是這樣嗎?有些特殊天才嗎?也許是吧,而這種可能性其實並不大。大部分有經驗的交流者完全是通過努力提高說話技巧的,那麼就要完全能達到這一種效果。

除了一些說話技巧之外,另外我們還可能需要有會議技巧。不僅僅如此,還必須有會議技巧。當今的工作環境使我們越來越多地麵臨在同事麵前開口說話的情況。我們做報告、部署會議、發號施令、對人作介紹等都需要說話。我們所要參加的會議、研討會和小型討論會。那麼在這些場麵的過程當中,我們一定要做一名積極的參與者——從而講出自己的真實意見。

期望成功

在這個事實上,也許聽眾從來都不會在意你認為是身體上的缺陷。你是怎樣的,他們就怎樣接受你。的確如此,你應該看到你所謂美好的一麵,但不要隻看到陰暗的一麵。很顯然然,你的穿著應該幹淨樸素。你的同事不會在乎你的體重、頭發、鼻子或牙齒。如果他們認識你,知道你長得怎樣,不用掩飾缺陷,他們已經習慣那樣看你了。假如他們不認識你的話,那麼就會快速掃過你的臉龐,而後就不再注意了,除非你讓他們感到厭煩。

換句話來說,那便是自我意識是一種自我中心式的能量浪費。與會者關心的是你的表現,這才是你的興趣和精力需要注意的地方。至於在任何講話的場合中,聽眾在一開始就會認為你是無過失的。會議主持人就應該像個主持人。被邀請發言的人必須有能與人分享的東西。彙報者應該清楚地彙報項目。不僅如此,大家希望主持人要對工作有效率,發言人能提高與會者的興趣、提供大量的信息,指導者應該擁有豐富而廣博的知識。

令人高興的事情。

聽者對講話者有一定的信任和讚同感。這種現象可以說是你的巨大財富。人們理所當然地認為你知道自己要講的事情。如果他們改變了態度,就說明你的行為證明他們想錯了。相反,假如你的表現多少正如他們期望的那樣,你就增強了他們的期望,使他們進一步接受你。也就是說,你要走出自我,投入到發言人的角色中,獲取大家的信任、支持和鼓勵。否則的話,你會自動失去他們的支持。要注意,這些態度不是因為你是誰而造成的,而是由自我利益導致的。人們往往不想浪費時間,或者是不願感到厭煩。如果與會者自己希望會議進行的順利自如。那麼這就需要對你的支持。你一定要自信這一點。

忘記你自己

另一方麵,如果你沉浸於自己而不是注意大家的想法和事情本身,你很快就會覺得積極的感受轉變成了某種消極的力量,這種力量就會使你冒冷汗以至失去知覺。所以,忘記你自己。把精力集中到你的角色上。請記住這一點:交流就是分享想法,是愛的一種腦力行為。假如你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頭上,那麼就不能把自己完完全全地交給聽眾。

大部分的人都不願意扮演各種各樣的角色。其實我們不想讓自己被別人看成是演員。假如我們是這樣,聽眾就會認為我們虛偽。同時我們害怕隨後自動遺棄了真正的自我。這兩種想法都是極其錯誤的。每一次的成功公眾表現的基本原因還在於交流者的一些能力,他能,至少能部分地忘記自己和假想的缺點,把注意力集中在事情本身、他在其中的角色和他向之傳遞信息的聽眾身上。這就是全部成功交流的明顯特點。記住這一點的話,那麼你就可能會勝利的。而擔心頭發理得不順,所以,你就會充滿失敗的懼怕感。

大家希望什麼

對於一場好的演說,它的特點包括:可靠的信息。可靠的數據。合理的結構。平淡而真實的語言。

精辟的結論與建議。與大家經曆有關的例子。方向清楚,目的明確。並給大家有提問的機會、討論剛談到的問題。從而能使大家得到對自身有價值的東西。

技巧和風格

展示自己的想法與各種方式和你在會議上所要講的內容同樣重要。你說話的方式、走動的方式、做事的方式、反應的方式以及你理解大家的方式,都會導致會議的成功和失敗。在相對正式的場合,你和你的聽眾之間通常會有那麼一段距離。在開會的時候,這段距離縮短了不少,從你步入房間到你走出屋子,情況就會一直如此。

會議手段

有一位心理學家曾經說過:“當你與老板一起出席會議時,座位的選擇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情況下,請記住坐在他的左邊。由於對他來說,對於右邊是具有控製性和競爭性的,所因此你應該坐在左邊,來表示服從他的意願。”

其中同步性也是會議中的一個重要的一環。一旦老板身體向前傾時,或者當他把手放在桌上的時候,那麼請你照樣做,這就是表明你的做法一定要與他保持一致才對。

另外,要拋開那些所顧慮的東西、冒著頂撞上司的危險在會議上發表自己的意見,很有可能會帶給你意想不到的好處。比如說,老板對於你誤會了某件事,一定要記住你要適時地打斷並委婉指出,而並非讓他繼續這樣誤會下去,這才能讓他覺得,如果帶你參加會議的話,完全是可以放心的。

每當同事正在進行發言的時候,卻苦於難以明白表達自己的想法時,那麼你應該主動地站出來,並幫助他闡明他的意見。你不妨可以這樣說:“我很抱歉沒弄清楚你的意思,你是不是說……。”很顯然這一事例證明了,你有愛護同事之心,並且能夠與人和睦相處的品行。

會議演講技巧

心理學家對於注意的規律普遍認為:人的注意具有指向性的特點。當大腦皮層的某一個興奮中心點的刺激得到加強時,應注意的指向性就會愈來愈強烈。就是說,對某一事物,人的注意越集中,那麼這完全是由於指向性的緣由,那麼它對別的事物的注意肯定就會隨之減少。因此,演說者在臨場前一定要做到“裝點”自己的儀表和風度。在上場的時候,一定要記住保持安然自若的神態,堅定有神的目光,等等。這樣才能使聽眾在“第一印象”中,就盡快地加深了視覺形象的刺激,從而進一步地讓人們注意的指向性得到強化。演講者的神態也要自然大方,不要一副畏瑣卑下之勢。神態即指麵容表情和舉止上的姿態。在麵容表情中又要注意以眼傳神、以笑進行傳達情意。眼神完全是可以表示種種複雜的感情,此笑意也能傳達各種心理上的信息。用得巧,沒有懷疑能夠會使講話增色添彩。

假如要想使講話的時候得心應手的話,遣使自如,那麼就應該甩開講稿。精心準備講稿是必要的,但是上台照本宣科就太令人乏味了。因此應該將演講稿熟記在心,演說時既以它為一定的依據,又不受其束縛。美國口才訓練專家桑迪。林弗說過這樣一句話:“凡演講百分之九十九都無需要拿講稿。一個人拿起講稿來讀‘話’時,人們對他相信的程度當然也大大地隨之降低了。如果聽眾越是感到你在與他們交談,那麼你演講的效果也就越好了。”演講背講稿不行,朗誦講稿也不行。這是由於演講大廳正如一個運動場似的,是一個劇烈變化的動態係統,聽眾情緒,會場氣氛都有變化的可能,有的時候竟然還會發生意外的事件,這就要需要演講者有即席調整的應變能力,如果一切都能夠按照預定的程式的話,那麼按部就班地“背誦”,就難免會手足失措,到處碰壁了,到最終會以失敗而告終。

講話稿

講話是會議領導者使用的一種文化。領導者完全是為了實施領導,在各種會議上所作的指示性發言,也就是領導講話。講話一般專門就某一方麵的問題而發表意見,內容集中,中心突出,非常容易地講深講透。講話稿也就是會議主要的文件,有些會議不安排會議報告,講話稿起到報告的作用,那麼就成了反映會議精神的最主要文件。

一、領導講話具有三個特點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