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節 價格歧視:為什麼同物不同價(2 / 2)

特快列車雖然價格有點貴,但那是為了那些喜歡坐快車的人設計的。火車通過載滿乘客從而實現利益最大化。但是因為價格昂貴,不是所有的火車乘客都能乘坐特快列車。下麵我們來看一下乘客的例子:

A 需要當日往返釜山的職員

B 周末去較遠地方旅遊的職場情侶

C 節日回老家跟父母團聚的人

D 假期去野外實習的大學生們

E 從農村趕到城市看親人的父母們

F 急著把東西寄到釜山分公司的公司

G 雖然有火車站,但是卻沒有特快列車的地區的居民

上麵列舉的人都是潛在的乘坐特快列車的顧客,符合乘坐特快列車的這些條件,實際上這些人不都是乘坐特快列車的人。每個人的時間和買的車票價格都不一樣,利益的排序也是不一樣的。

對A類顧客而言,無論價格多貴,時間都是最重要的,他們會盡可能地乘坐特快列車。特別是類這種在節假日回家看父母的人們,即便多花錢,他們也會買這樣的票。

B類顧客雖然覺得車費昂貴,也會乘坐特快列車。D類顧客的時間非常多,但是他們沒有必要非得乘坐特快列車,所以他們喜歡更便宜一些的交通工具。

所以,韓國鐵路公司如果想保持住前三類顧客,同時又不放棄後四類顧客,必須實行各種各樣的打折活動。是那種為了大學生準備的團體打折,是給那些從農村來到城市的父母們準備的折扣,是為了給釜山分社郵寄商品準備的快速服務和聯係的快速郵寄服務,是為了那些沒有特快列車車站的地區的顧客為了能夠換成特快列車而實施的打折政策。通過類似政策,韓國鐵路公司逐漸填滿了空座位,結果像圖中顯示的那樣,能填滿所有的空座位。把這種能吸收所有剩餘的狀態叫做“達到完全價格差別”。

一般來說,價格差距越大,就會越接近完全價格差別。結果把所有的消費者變成購買者,使利益達到最大化。通過價格和各種服務競爭政策,這種使壟斷企業放棄一般性的價格調整政策。

當然,完全的價格差別政策在現實中是不可能實現的。在現實經濟中,消費者並不隻是從時間和價格的角度來進行消費的。但是,企業為了使利益最大化,把消費者按不同群體分類進行價格差別對待。舉例來說,按照平時、周末、深夜等不同時間段和消費者的不同年齡段,以及銷售地區差別等實施價格差別化政策,實際上價格差別化可以部分地減少企業的利潤,但是最終價格差別化政策能增加企業的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