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每個家庭要生活下來,都得要有一定的收入以應付各種可能的支出。古人的消費思維是“量入為出”,也就是在有多少收入的範圍內來決定支出的水平。而現代的西方消費思想則有了比較大的擴展並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普遍的消費理念是“以出量入”即通過測算自身未來可能的消費金額,來決定未來必須要擁有多大的收入從而安排自身的收入、財產、生活。不管是古人的“量入為出”還是現代的“以出量入”,都貫穿著收支平衡的思想。因此,為了更好地理財,建議人們建立自己的資產負債情況。
家庭資產負債表主要包括家庭資產、家庭負債和資產淨值三部分內容。
家庭資產主要可以分為金融資產和實物資產兩大類,而金融資產可以進一步細分為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和其他金融資產。
(1)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這是家庭中流動性最強的資產,主要包括現金,銀行定、活期存款和貨幣市場基金等,是家庭儲備應急資金的主要來源,一般需要保持家庭3-6個月開銷的資金量。
(2)其他金融資產。是指那些除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外,能夠帶來未來增值收益的金融資產,主要包括股票、債券、基金、期權、期貨、保險、貴金屬投資等,這些金融資產是家庭理財規劃中最重要的,因為它們是財務目標的來源。除了房地產,大多數的理財就是針對這些金融資產。
(3)實物資產。是家庭生活所使用或收藏的各種有實物形態的資產,可分為自用資產和奢侈資產。前者是家庭生活所必需的資產,如自住房、汽車、家具、家電、衣服等;後者主要指不是生活所必需的高檔消費品,如珠寶、有價值的收藏品、度假別墅等。自用資產和奢侈資產的劃分與具體家庭的判定標準有關,二者的主要區別在於奢侈資產在變賣時價值較高。
家庭負債包括全部家庭成員欠非家庭成員的所有債務,可分為流動負債和長期負債兩大類。
(1)流動負債。是指一個月內到期的負債,主要包括信用卡、電話費、電費、水費、煤氣費、修理費用、租金、房產稅、所得稅、保險金、當期應支付的長期貸款等。
(2)長期負債。指一個月以後到期或多年內需要每月支付的負債,其中最為典型的是各類個人住房貸款、消費貸款和質押貸款。
資產淨值=總資產-總負債,也就是目前所實際擁有的資產。
在知曉了家庭資產負債表所包含的主要內容後,還應對家庭資產和負債做出合理的價值評估和計量,否則會導致數據失真並直接影響分析判斷的成果。價值評估和計量方法如下:
(1)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主要根據資產的原值計價,利息收益作為當年收入。
(2)其他金融資產。通常根據市場價值來計量。由於市場價值存在波動性,故是否確認收益以及損失較難把握。在實際操作中,可以根據該金融資產的價值增值或減值是否確定並能較長保持這一原則來確認,若能夠確定並能較長期保持,則予以確認並同時調整該金融資產的價值。例如債券的價值增值是確定的,賬麵記錄應予體現;股票因股價的波動頻繁,其價值增值是不確定的,賬麵記錄不應予以確認。但對股票的價值減值,應依實際情況而定,如某人曾以每股10元的價格購入某股票1000股,價值1萬元,但該股目前已跌至5元且將來也很難再回升到原價,這時的股票資產的價值就應按5000元記賬,而不是以原價1萬元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