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穀縣廣升藥店的前身是廣盛藥鋪,約創辦於明代嘉慶年間。廣盛藥鋪原是到太穀縣行醫的某大夫開辦,後被當地地主杜氏所侵吞。清朝嘉慶年間,藥店改組,新增姚聚等人入股,藥店遂更名為廣升(聚記)藥店。廣升藥店出售的自製中成藥龜齡集和定坤丹,在曆史上很有名氣,現在仍然馳名海內外。光緒十一年(1885年),申氏帶領七家股東退出,另組成廣升(遠記)藥店,或稱廣升遠藥店。廣升遠首任經理申守常,商店在他的主持下發展很快。雄厚的資本是經商的物質基礎,申氏首先設法廣為吸收遊資,擴充藥店資本。接著,積極向外擴展,開設分店,如在營口、濟南、重慶、煙台等地也都設立了分店。此外,積極擴大龜齡集、定坤丹的銷售市場,使這兩種藥的銷售地區由原來的山西、河南、廣東等地,又擴大到東北、西南各省和南洋一帶。有人估算,廣升遠從成立到1930年,盈利在70萬銀兩以上。
對一個商人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積極開放的性格,對待自己的產品,絕對不能隻限於幾個固定的市場。一定要放大自己的視線範圍,不能近視眼。要知道市場是巨大的,是廣闊的,甚至可以說是無限的。隻要你敢把自己的產品推銷出去,隻要你敢把市場放大,那麼你就一定能夠獲得更多的利潤。
一個成功的商人絕對是高瞻遠矚、目光遠大的,而絕不是俯視低就、鼠目寸光的。廣升遠藥店的成功,就是因為他們的首任經理申守常精明能幹,能夠廣為吸收遊資,擴充藥店資本。更重要的是,他能夠積極向外擴展,並不把藥的市場隻局限於幾個老地方,這樣不僅擴大了影響,也帶來很多生意,使得藥的銷售地區擴大到東北、西南各省和南洋一帶。
這種敢於走出去與別人競爭的思想是值得佩服和讚揚的。俗話說,好男兒誌在四方,是男人就要敢於去外麵闖蕩,就要把自己“推銷”出去,古今中外的成功之士莫不如此。什麼時候看到整天待在家裏的人能夠辦成什麼大事?如果一個人從生到死隻是局限在很小的範圍內,隻認識那麼幾個人,那樣不是很可悲嗎?
要敢於把自己的企業和產品推銷出去,勇於競爭,這樣才能贏得更多的市場,也才能把企業做強、做大。企業遇到一些挑戰時,便能從容處理。企業的實力不是守出來的,而是攻出來的,企業的進步也絕不是等別人落後才相對進步,而是自己主動去戰勝別人,贏得進步。
現今,我國早已加入WTO,一些地方政府和企業的地方保護主義思想卻依然很濃,認為自己能夠守住這片看似堅不可摧的“陣地”,且完全能存活下去。其實這種思想是非常錯誤的,他們意識不到自己已經“四麵楚歌”,被狼群包圍住了。與其坐以待斃,那還不如搶先一步,去占領別的市場。
現在我們的很多企業都遭到了外國物美價廉的商品的衝擊,但是也有一部分企業目光看得遠,主動走向外國市場,使得外國企業措手不及。“走出去”給企業帶來的好處是多方麵的,如果成功便可以名利雙收。經濟全球化已經把中國融入了世界經濟大循環,中國的市場已經不是中國企業自己的市場,國際資本正在分享中國的資源,他們在中國數著鈔票的同時,我們的企業也應該去國際資本的“後院”分享全球資源和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