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往往把“見啥人說啥話”看作是一種油嘴滑舌、缺乏誠實的表現,但對做買賣來說,這卻是一種必不可少的本領。因為,見啥人說啥話,有利於同顧客找到共同語言,便於交流和加深感情,為做成生意打下基礎;也有利於有針對性地宣傳介紹商品,使顧客感到營業員是個知情懂行的裏手,從而會產生出信任感,對做成生意同樣起著重要作用。營業員同顧客說話,要盡可能委婉柔和。讓顧客聽著高興,這樣才有利溝通感情,引起顧客的購買俗,促使生意成交。如果語言生硬,出言不遜,特別是麵對顧客的某些缺陷或弱點,不加避諱,直出直呼,話中帶刺,必然會引起顧客的反感和不滿,別說做成生意,恐怕還會由此引起更多的麻煩。所以有經驗的營業員在這方麵是很會說話的。例如:對長得胖的顧客不用“太胖”、“太肥”等字眼,而用“魁梧”、“健壯”、“比較豐滿”等;對長得瘦的不用“太瘦”、“幹猴”,而用“單薄”、“苗條”;對個子矮的不說“太小”、“太矮”,而說“矮一點”或“有些矮”等等。可見他們在這方麵很講修辭學的,至於“逢著瞎子不說亮,碰見癩子不說瘡”,更是每個營業員都應該做到的。這樣,顧客既可感到售貨員親切、有禮貌,也會感到售貨員很了解他,在為他著想。情感與信任交織在一起,生意十有八九是會做成的。
二百一十九、歌好還需嗓音好 話好還需腔調好話巧說得顧客笑 話孬說得顧客跳
再好的歌詞,沒有好嗓音是唱不出優美的歌聲來;再美的語言,沒有柔和的腔調還是表達不了情感的。營業員如同歌手一樣,不但要語言美,還要好腔好調,聲情並重。所謂“好腔好調”,就是在同顧客講話時,要做到語調柔和,音量適當,口齒清楚,表情親切,使顧客聽得悅耳,感到舒服。比如,有的顧客問某種貨有沒有,如果營業員輕聲柔和地回答說“沒有”,顧客是會感到滿意的。如果說“暫時還沒有,請您過幾天再來看看。”顧客不但會滿意,還會為營業員熱情誠懇的回答所感動,雖然沒有買到貨,心裏也舒服,為下次來買打下了基礎。相反,同樣的話,如果用高聲短促的音調去回答,顧客一定會感到很刺耳,很反感。如果遇上性情暴躁的顧客,說不定還會因此而吵起來。這種情況是常有的,即便是營業員出於好心,但因話說得不準確,也會發生誤會,引起顧客的不愉快。且不說別的,就以最常見的向顧客打招呼來說,巧與不巧效果截然不同。“你要買什麼?”營業員問。“怎麼,不買就不能看嗎?”顧客不滿意,有些顧客幹脆轉身走開,個別顧客甚至因此產生反感情緒,雙方爭執起來。如果換成這樣說,效果就不同了:
“同誌,您想看點什麼?”“我隨便看看。”這樣打招呼比前一種類活潑些,買與不買的顧客都接受得了。可見,話語的腔調是很重要的。櫃台語言是一門藝術,大有考究之必要。
二百二十、賣貨不回斷客話該說的話精說 多餘的話不說
“斷客話”。就是回答顧客問話時,不要把話說得太絕、太死,使顧客失望。比如顧客問:“你這裏有絨衣嗎?”不能簡單回答“沒有”、“不賣”、“賣完了”,而應該說:“對不起,剛賣完,請您過兩天再來看看。”或者說:“有尼龍衫,質量還可以,穿上和絨衣一樣暖和。”或者說:“對不起,我們這兒不賣,請您到針織品商店看看。”這樣,看起來話是多說了幾句,但顧客不失望,而且這樣回答比較文明、禮貌,會給顧客留個好印象。營業員為了接待顧客,宣傳商品,每天都要講很多話,在營業忙、顧客多時,往往把嗓子都喊啞了。“該說的話精說,多餘的話不說”,既有利於節省精力,也能把話說得準確,對營業是有好處的。所謂“精說”,就是話語要精練,不要羅嗦。既讓顧客聽得明白,又不致讓顧客反感。
二百二十一、不怕貨賣不掉 就怕話沒說到
顧客對商品的要求,雖然各不相同,但一般來說還是有其規律性的。比如,都比較關心商品質量好不好,價格是否合理,是不是適用等。營業員主動耐心地將這些問題一一向顧客介紹清楚,並根據不同顧客的要求,把商品的某些被顧客容易忽視的特點,充分表達出來。比如老年人一般比較重視商品質量,但容易忽視商品色澤;青年人一般比較重視色澤,而又易於忽視質量。營業員從幫助顧客買到合適、滿意的東西這一要求出發,實事求是地分析買或不買的利弊,誠心誠意給顧客當好參謀。這樣,顧客一般可以從你的介紹分析中受到啟發,同時,也會為你的一片誠意感到放心,買賣做成的可能性就大了。當然,商品能不能賣出去,生意能不能做成,主要在於商品是否具有使用價值,是否符合顧客的要求和心願,而不僅僅決定於營業員對商品的宣傳和介紹。
二百二十二、洞悉商機經 進門後相三相顧客眼裏有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