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平時產檢的醫院檢查。醫生讓我去驗血。驗血結果表明,轉氨酶輕度升高,膽汁酸濃度卻是明顯超出正常值,診斷為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醫生說,這種病最顯著的特點就是膽汁酸濃度大大超標,過高的膽汁酸濃度,會直接影響胎兒,因為這種病導致胎兒宮內死亡的也不少見。可以說,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是伸向胎兒的黑手,並非隻是“胎氣”。於是,我被安排住進產科高危病房,開始住院治療。注射地塞米鬆、思美泰,還口服優思弗膠囊。藥的具體作用我講不清楚,隻是說可以降膽汁酸,而且瘙癢也確實比之前好些了。自己每日計數胎動、吸氧,每天做胎心監護。在這樣嚴密的監測下,醫生還說,不一定能完全防止胎兒宮內死亡。在孕35周時,開始出現了下腹陣痛,馬上做了胎心監護,寶寶胎心減慢。醫生說寶寶的情況危急,不能再等了,必須馬上進行剖宮產。還沒來得及做好心理準備,一個小時後身邊就多了個可愛的寶寶,總算母子平安,順利闖過了妊娠期膽汁淤積症這一關。
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主要症狀:①瘙癢。瘙癢是膽汁淤積最典型的表現。約80%患者在孕30周後出現,有的甚至更早。②黃疸。瘙癢發生後部分患者可在數日至數周內出現黃疸,程度與瘙癢相同。發生黃疸的孕婦羊水糞染、新生兒窒息、圍生兒死亡率均顯著增加。
目前還沒有理想的藥物治療。治療的原則主要是對症處理,降低母親血清膽酸水平,在胎兒成熟時及時終止妊娠。常用的藥物有考來烯胺、思美泰、苯巴比妥、地塞米鬆、熊去氧膽酸(UDCA)。即使服用藥物治療,也不能掉以輕心,必要的檢查和監護一樣都不能少。
(胡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