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兒郎打下關中 父親頓覺輕鬆(1 / 2)

戰後重建,戰後之戰,這是不可小覷的事兒,但是那些個爺們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搞得民不聊生,到處餓殍遍野。

我是其中一個,我想盡早結束此等場麵,但是無力回天。

這個時代是八九點鍾太陽曬到屁股的少年們,是屬於學了孫子兵法的某個小子。

這個人,你不得不出場了。

我兒李世民,你等得太久了,上台吧。

這小子不但長得好,而且名字也取得好,世民世民,濟世安民。

他不但很有女人緣,還很有男人緣,注意斷背這種重口味的遊戲不是世民的愛好,而是結識了天下的英雄好漢,這裏的男人們有的是滿臉東非大峽穀,有的是滿臉剛剛浸泡過醬油,有的看了一眼就想報警,不過他們都有共同的嗜好:第一、一聽說打仗就像打了雞血,第二、一看到美女便口水飛流直下三千尺。

我把一個團的兵力交給他,我是可以放下一百二十個心了。

路漫漫其修遠兮,打下江山你何患無妻,世民你就放心去痛揍別人吧,你得勝歸來,美女大大的有。

公元617年(大業十三年)六月,我的四個兒子大郎李建成、二郎李世民、三郎李玄霸和四郎李元吉各帶500精兵出發了。

萬萬沒想到,老三李玄霸手持雙錘耀武揚威地出發時,由於他是大力士繡花,做不了細活,太招搖了,太拉風了,隱蔽工作又是做得差,被人家砍了。

這是屎殼郎趴在鞭梢上,光知道騰雲駕霧,不知道死在眼前。

噩耗傳來,我幾度昏厥。

不過,事情並不是一直朝著很壞的方向發展,大郎李建成和二郎李世民合兵一處,攻下了西河(汾陽),這是我起兵之後的第一次勝利,是有重大意義的,即使老三沒了,也是值得慶祝的,須知戰爭年代哪有不死人的。

好了,我曾許諾過,隻要他們得勝歸來,封賞是少不了的。

除了獎賞美女之外,他們也得到了職位的提升。

李建成:隴西公,左領軍大都督,統左三軍。

李世民:敦煌公,右領軍大都督,統右三軍。

李元吉:太原郡守,留守太陽宮。

這下子,三兄弟高興得想雙手爬地,麵子給足了,也該給力工作了,向關中進發吧。

我們別再瞎折騰了,做我們該做的事兒吧,我們要去的地方叫做關中,這是李密那廝先前跟楊玄感所講的中策,我悄悄的用上了,不知道結果如何?

這是刀尖上玩跟頭,玩命啊。

關中平原成為兵家必爭之地,是因為四方的關隘,再加上陝北高原和秦嶺兩道天然屏障,完全是一個戰壕的擴大版。

查詢關中這個名字,最初始於戰國時期,因為西有散關(大散關),東有函穀關,南有武關,北有蕭關,故取意四關之中(後增東方的潼關和北方的金鎖兩座)。關中平原東西長300 公裏,平均海拔約500米,西窄東寬,號稱“八百裏秦川”。

進發關中的時候,為了大家成為一條繩子上的螞蚱,為了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我特意封裴寂為大將軍府長史,劉文靜為司馬,石艾縣長殷開山為正職屬官,劉政會為副職屬官,長孫順德、劉弘基、竇琮等人分別為左統軍和右統軍。

與此同時,我想到瓦崗軍最高行政長官李密,他正和洛陽的留守越王楊侗展開一次你死我亡的爭奪戰,最後還是拿不下洛陽,反而看重我即將要去的關中。

這是不得了的事情,關中這塊肥肉豈能落到他手中,而且在我眼裏李密是賣豆腐的扛馬腳,生意不大架子大的人,如果他到關中,我隻能抽風。

想歸想,還是寫封信給李密,算是投石問路吧。

不久,李密的八百裏加急快遞信件到了我的手中。

看著信,我都氣炸了。

信中說:大家都姓李,雖然我們不是老鄉,但五百年前是一家,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我現在已經成為反隋盟主,給你透個底吧,當我手下如何?隻要你承認我是盟主,我就不來關中了。

我的祖國有一句俗話說:“寧喝朋友的白水,不吃敵人的蜂蜜。”

現在的狀況是敵我不分,你方唱罷我登場,你在喝粥我吃糖,搞得人心惶惶,但是有一點我必須做到:每奪得一個地方,便會開倉放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