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新的生產間和酒窖以後,Pichon男爵堡會繼續磚瓦的故事。發酵間中,龐大的不鏽鋼發酵桶圍成一圈,簇擁著多個傾斜向上的巨大圓柱,直接穹頂,穹頂像羅馬先賢祠那樣的緩緩收攏,中心留下圓孔,蓋有小尖塔。葡萄會在此進行控溫28度到30度的酒精發酵,乳酸發酵也是在不鏽鋼桶進行。Matignon先生說,酒莊生產的核心環節設計如此,有吸收自然之能量的像徽,據此用意,圓孔之下,正對著一個龐大的地下酒槽的開口,這個龐大的地下酒槽,可以容納當年所有的酒液,用作裝瓶前最後的混合 ——使每瓶酒質都是一樣的。
Pichon男爵的葡萄汁發酵成酒汁後,就會放入橡木桶(新桶比例70%,剩下為使用過一年的舊桶),在第一年陳釀酒窖裏繼續發展 ——第一年陳釀酒窖建築中的十幾個支撐柱,頂端形狀不一,是設計師順應著石材的自然形狀雕刻而成,正如在酒質趨於平穩的第一年酒窖中,釀酒師應該順應著酒汁的自然發展,決定何時添桶何時換桶。次年開春會進行Assemblage/Blending,把各葡萄品種的酒汁混合,移入第二年陳釀酒窖繼續靜靜地陳放,直到最後的過濾澄清之前,都不需要再去打擾酒汁了——Pichon男爵堡的第二年陳釀酒窖正是在地表水鏡的下方,是個水底酒窖,天花板上開了幾個圓形天窗,陽光透著水鏡幽幽地照進酒窖,靜謐地守護著要在這裏沉睡18個月的酒汁們。
Pichon男爵堡的整個建築群不僅恢宏壯觀,而且和酒莊的生產理念渾然天成,磚瓦間敘述著酒莊的故事,是酒莊遊首推的地方。
男爵酒品:男性化、結構感很強的風格
首先酒莊地處Pauillac,我早先也寫過,Medoc的諺語是南邊溫柔的Maugaux村和St Juline村是給女人喝的葡萄酒,北邊強勁的Pauillac村和Saint-Estèphe村是給男人喝的;再加之酒莊葡萄品種的比例:70%赤霞珠, 25%美樂和5%品麗珠,Pichon男爵堡自然是左岸典型的男性化、結構感很強的風格,相對於其兄妹莊Pichon女爵堡,
還是更像對麵的拉圖莊一些。主牌Chateau Pichon-Baron 2004(Robert Parker 93;Wine Spectator 91;
J. Robinson 18)。很深的紅寶石色,酒體亮澤;撲鼻而來的是有些陳年的皮革,隨後是仍然很濃很甜的紅色漿果味道,夾雜著一些烘烤橡木的香氣;酒體飽滿,富有結構,漿果的甜香中還有一絲清新,回味頗長。
主牌Chateau Pichon-Baron 2001(Robert Parker 93;Wine Spectator 90;
J. Robinson 15)。同樣顏色很深的酒體,亮澤;由於開瓶隻有半小時,醒酒瓶也過於擁擠,有些封閉,但果香還是很好地表現了出來;剛開瓶時酒體很硬,醒了半小時後趨於平和,是典型的Pauillac很有結構的男性酒體,酸度適中。是用餐時的配酒,酒體和一道脆皮魚的香脆相得益彰。
副牌Les Tourelles de Longueville 2005,和主牌的差異是傳統的植株年齡和橡木桶的年紀。酒體濃鬱,清澈亮澤;有熱帶水果的清新香氣,混雜著煙草;酒體飽滿和諧。2010年酒莊品酒室,85。
三牌Chateau Pichon 2006,這是酒莊在附近另外購置的新地。紅色漿果和橡木的香氣,單寧稍顯尖刻,餘味有可可粉的香氣。2010年酒莊品酒室,80。
其實不少釀酒人會很尊敬你的品酒感受,他們所認為的品酒,實在是一件很私人的事。Matignon先生也如此:每個人都是把酒香詮釋成自己記憶裏的味道。所以別人的品酒筆記對你隻是一個參考,你自己嚐的才詮釋出你的這款葡萄酒。隻是很多朋友都會說,我怎麼什麼都聞不出來呢?對此,我倒是很喜歡一句話,品味葡萄酒的過程就是放慢生活節奏,充分感受身邊各種氣味,再在葡萄酒裏找到他們的過程——我們的生活太快了,從來不會在意地去聞李子和櫻桃的氣味,當它們在葡萄酒裏重現時,自然是尋覓不出了。這句話,也送給大家。
2010年8月22日於波爾多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