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瓶揭酒標達人
喝了喜歡的酒總是想留下什麼,筆者這種沒有耐心的人隻好直接留住瓶子,結果家裏往往一堆瓶子,搬家時隻好挑來揀去忍痛割愛,而最終那些輾轉顛簸一直跟著我的瓶子,如果真的有瓶神住在裏麵的話,大概神們就快要感動到跳出來滿足我3個願望了,那麼我的第一個願望就是:成為洗瓶揭酒標達人,積累厚厚的一本回憶,一個都不落下。
這樣的揭酒標達人,還真有一些,在眾多候選人中,我選擇了一法國大叔雷米作為偶像,大叔把酒標依材質——更多地依粘貼劑的材質分為三類,在多年的探索經驗中分門別類地一一處理,竟然做到把自己喝過的所有酒標都揭下來保存……以下是雷米大叔的心血經驗。
第一類:不幹膠。不幹膠的酒標一般都比較厚,也另有辨認酒標是否是不幹膠的方法:透過酒瓶從酒標後麵看去,如果貼得很均勻,尤其如果有小氣泡的地方,摁一下酒標它就又貼上了,就是不幹膠。不幹膠怕熱,如果有烤箱的話就很方便(沒有烤箱就用吹風機慢慢吹吧),140℃烤上3~4分鍾拿出(注意戴手套),用小刀輕輕揭開一角,如果火候到位,就可以自動揭下來;如果還未到位,再烤幾分鍾或者增加溫度也可——酒標取下後,還有黏性,要粘到另外的媒介上。另外,如果用小刀揭酒標時,酒標沒有絲毫脫落跡象,這一角還被小刀戳碎了,那麼這個酒標不是不幹膠的,請進入第二類。
第二類:普通溶於水的膠水。因為裝瓶生產線技術的原因,這樣的酒標越來越少,但仍然存在著。這樣的酒標就是眾所周知的泡水了,泡冷水沒反應泡熱水,5~10分鍾即可。如果這時候酒標看起來還不溶於水,回到第一類;如果這時酒標和水有反應,但又揭不下來,進入複雜的第三類。
第三類:其他膠水。最有效的方法是把瓶子泡在加了幾滴氨水的熱水中,此時遠離老人孩子,戶外操作——氨水蒸發氣是有毒的。3~4分鍾後,大多數酒標就會脫落。勃艮第的酒標大多需要氨水上陣,另外少數的波爾多隆河酒也是。
以上三種,大概是99%的酒標例子了,如果你不幸碰到剩下的1%怎麼辦?用強力大的透明膠緊緊貼住酒標,然後唰的一下拉開,酒標的一半會留在瓶上,但帶字兒的另一半可以被粘在透明膠上。
謹和欲進行酒標收藏這個浩大工程的同誌們共勉。
2011年夏末,於波爾多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