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百花的香氣:《神之水滴》第一節《百花的香味》解析(2 / 3)

社長還是掃了興致,立刻要走,他趕緊收拾文件提包欲走——果真是手下呀。我乍起膽子道謝,他依然很謙虛又很親和,“不,算不上是什麼啦,相反影響了那個很懂酒的人的心情,回到公司會被罵啦”。這瓶DRCRichebourg基本沒喝過,你們不喝了嗎?這可是很好的酒,太浪費了——我注意到剛才他一點沒有喝。他的回答讓我很驚訝:“你不嫌棄的話,你喝吧,我是不喝葡萄酒的。”他可能注意到我的吃驚,又大大咧咧地補充一句:“我是啤酒公司的職員啊。”怎麼可能?轉眼間,那瓶Richebourg就像堅硬的花蕾盛開一樣,散發出香味,真的好像魔法,不喝葡萄酒的人是辦不到的!他沉默,“是真的,葡萄酒給了我不好的回憶,所以很討厭”。說畢急著趕上同事,我隻來得及掏出我的名片,很鄭重地感謝他:“我是實習侍酒師紫野原雅,如果有需要請再來店裏。”

沒想到幾天後他真的來了,把我帶進他的生活,他的故事。我時常會想,如果我們沒有相遇在這百花的香氣裏,生活會又有什麼不同?但這世上永遠沒有如果,就像這世界上永遠沒有永遠一樣。那天,他遞過來的名片上這樣寫著:神咲.,太陽啤酒公司。神咲?!這個名字!難道是和那位國際葡萄酒評論家神咲豐多香有關係的人嗎?當時的我怔怔地看著他的背影走出門去,驚愕地想起。回頭目光落在了桌上的殘酒上,我忍不住嚐了一口,立刻,猶如置身花的海洋之中——原來這就是 DRCRichebourg把“集百花香味”表現出來的感覺[注釋五,集百花香味的DRC Richebourg]。

解析一紫野原雅的職業——侍酒師

我沒料到會有很多人問我侍酒師是什麼——國內餐廳確實很少見侍酒師的身影,侍酒師就是在餐廳侍酒的人。法文叫Sommelier,英文叫Decanter,分別對應著一種酒具,sommelier是侍酒刀,decanter是醒酒器,大概法國人心目中的完美侍酒服務是漂亮的開瓶,而英國人則是醒酒吧。侍酒師在負責飯店的侍酒服務、和餐廳服務人員一樣的工作時間之外,還負責飯店酒水的購買、酒窖管理,配備侍酒師的餐廳一般都是高檔餐廳。

每三年會舉行世界侍酒師大賽,經曆筆試、盲品和模擬餐廳侍酒,全世界的同行們爭奪最佳侍酒師(meilleur sommelier dumonde)的頭銜,算是侍酒師事業的最高峰。20世紀90年代以後法國在此項目上不再一家獨大,德國、意大利、瑞典紛紛新秀輩出,一位日本女性Shinya Tasaki更是於1995年開創了亞洲人獲此稱號的先河。而法國這幾年僅保住了1992年和2000年的陣地,1992年的Philippe Faure-Brac先生現在在巴黎經營著一家叫作Bistrot duSommelier(侍酒師的小餐廳)的餐廳,把侍酒苛刻完美的哲學演繹得一絲不苟,連酒杯子的溫度都精確控製到;2000年的Olivier Poussier先生則在法國主流品醇客雜誌RVF(La Revue du Vin de France)著有配餐專欄,也時常出席一些盲品大會。

解析二紫野原雅的侍酒——侍酒師的重頭工作

《神之水滴》的侍酒過程畫得很專業,從上酒、開瓶到檢驗酒塞,請客人試酒,完全的法式侍酒風格。法國侍酒師執照考試有實際操作,侍酒服務的每個流程規定的一板一眼馬虎不得,紫野原這水平,已是很好——亞述直和衝本秀對葡萄酒的專研程度和這套漫畫的專業程度已不可小覷。這樣下次你到配有侍酒師的高檔餐廳裏用餐,就可以按照紫野原這套流程,來審視此家餐廳的水平對不對得起你所支付的薪水和信任。

上酒:葡萄酒都是平放存儲的,所以老酒和貴重的酒——簡單的酒就不必了,從酒窖拿出酒來呈給客人也應該平著拿——最初是為了防止老酒的沉澱渾濁酒體,所以老酒的開酒有必要時也應該臥著開,開好立刻倒入醒酒瓶裏;酒標朝上,臥放在酒籃子裏,紫野原用的這個果真是竹籃,還有的餐廳用銀器的酒籃子。酒拿出來,就需要給客人介紹,把酒標呈給客人,介紹產區、酒莊、葡萄品種、年份、酒的特點等各種消費信息,或許還有侍酒師給你的配餐建議。紫野原就是在這裏不會說話惹了大禍,傷了正在談生意的社長的自尊,所以才上演了這麼一出好戲,但是最後認識了神咲同學,那也值了。

開瓶:首先,毋庸置疑需要用海馬形侍酒刀(sommelier),其他各種奇怪形狀的酒刀均沒有侍酒刀開起瓶來這樣簡潔美觀;其次,酒刀割開瓶口包裝紙的落點應該在瓶口環狀突起的下方,在高檔餐廳,這樣更大氣和正規;最後,瓶塞起出來的那一刹那,要求是沒有聲音或者很小的聲音的,很多品醇客追求開瓶“砰”的一聲,在人人細語交談的高檔西餐廳,顯然是不得體的,於是侍酒服務的要求是慢慢地起出瓶塞,讓酒氣緩緩放出,不要有太多的聲音打擾到客人。

試瓶塞:倒酒之前必須要先聞瓶塞,以檢驗是否出現了瓶塞味(bouchonné),我在以前寫瓶塞的文章裏提過,用天然軟木塞封存的葡萄酒中木塞味的上座率高達2%~5%,這種像發黴一樣的味道一經發現,必須立即換掉——不能把發黴的酒倒到客人的杯子裏呀。聞瓶塞後,有的餐廳侍酒師也會自備一個小杯,先行品嚐再次確認酒質。

倒酒:首先是姿勢,就像紫野原這樣身體微微前傾,左手備用,右手持瓶身,標簽朝客人,把侍酒的優雅和專業表現出來。其次是侍酒順序,應該先給點酒的那位或者主客倒上少量,請其品嚐,獲得侍酒允許以後再給其他人倒,最後給這位客人續上——紫野原在這裏就沒通過社長的品酒。不過現實生活中,要求換酒應該隻能是質量出了問題才可以——或者像社長大人這樣,以為質量出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