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秋凍養生”有講究2
2013金秋護膚養生搶鮮看
人體有4個部位凍不得
秋凍要注意護好腹、腳、頸、肩。
腹部受涼容易引起胃部不適,甚至疼痛,特別是有胃病史的人更要加以注意。下腹受涼對女性傷害大,容易誘發痛經和月經不調等,經期婦女尤其要加以重視。腳是人體各部位中離心髒最遠的,血液流經的路程最長,而腳部又彙集了全身的經脈,所以人們常說腳冷則冷全身。全身若冷,機體抵抗力就會下降,病邪就有可能乘虛而入。所以,入秋後一定要穿襪子,而不要再穿拖鞋、涼鞋。頸部受涼,向下容易引起有肺部症狀的感冒,向上則會導致頸部血管收縮,不利於腦部供血。愛露頸的女士要特別注意。肩關節及其周圍組織相對比較脆弱,容易受傷,也不宜受凍。
“秋凍”還應包含運動鍛煉
秋季人體的生理活動要適應自然變化,體內的陰陽氣血也隨之改變,加上秋天戶外溫度適宜,此時要特別注意動與靜的合理安排,多做戶外耐寒鍛煉,對身體非常有好處。不同年齡和體質的人群可選擇不同的鍛煉項目,但無論何種活動,活動量都不宜過大,當周身微熱,尚未出汗時,即可停止,以保證陰精的內斂,不宜過度勞累,更不可練到大汗淋漓,使陽氣外泄,傷耗陰津,削弱機體的抵抗力。散步與慢跑節奏和緩,運動量適中,是理想的秋季運動項目。金秋登山對中老年人也很好。登高可加強中老年人對氣候的適應能力,改善心肺功能,從而有效地預防疾病。在進行登高活動以前,應做好必要的準備工作,如帶一些溫開水,以避免爬山時口渴;帶些糖果巧克力等高能量食品,以及時補充能量;爬山的速度不要太快,也不宜選擇太高、太陡的山,應量力而行。但登山對患有心、腦血管疾病以及關節病者不適合。如果決定進行冷水浴鍛煉,應在整個秋天堅持,不要間斷。
“秋凍”要因人而異
就人體而言,青壯年包括體質較好的老年人和小孩最好不要早添厚衣,這樣有利於提高人體對逐漸變冷的環境的耐受性。抵抗能力較弱的老人和孩子自身調節能力差,遇冷抵抗力下降,禦寒能力減弱,身體會很快發生不良反應,誘發急性支氣管炎、肺炎等疾病,應注意氣溫變化而添加衣服。有慢性疾病的病人不宜進行“秋凍”,尤其是患有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冠心病、高血壓者。寒冷刺激會使支氣管和血管收縮痙攣,導致患者舊病複發,出現哮喘、心絞痛、心肌梗塞和中風等疾患的發生。此類人群要根據天氣變化適時添加衣物,稍冷就要加衣,防寒保暖,尤其要注意保護頭、手、足這3個關鍵部位。
“秋凍”也要因地而異
我國南北方因地理位置不同,在氣候上亦有所差異。一般南方秋涼來得遲,日間溫差變化不是很大,甚至入冬仍不甚寒冷,故不必過快添衣,並可適當延長“秋凍”的時間。而北方則不同,說冷就冷,白晝溫差大,因此切勿盲目去“凍”,以防感受風寒。(來源:《食品與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