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5、“秋凍養生”有講究1(1 / 1)

15、“秋凍養生”有講究1

2013金秋護膚養生搶鮮看

古話說,“凍九捂四”,“春捂秋凍,不生雜病”。指的是在乍暖還寒的4月不要急於減少衣服,不妨捂一捂;相反到了9月不必急於增加衣服,不妨凍一凍。

《黃帝內經》指出,“故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古往今來,“秋凍”是中醫一直強調的一種養生保健方法,是耐寒鍛煉的一種體現。“一場秋雨一場寒”,隨著秋季的到來,氣溫逐漸降低,天氣轉涼,人們不要急添厚衣,應當有意識地進行一些適宜的耐寒鍛煉,讓身體凍一凍,以便逐漸提高人體的抗寒能力,逐漸地適應寒冷天氣,達到強身健體、防病延壽的目的和效果。我們知道,冬天的嚴寒氣候常常會誘發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胃和十二指腸潰瘍、風濕病及心肌梗塞、中風、高血壓病等,秋天堅持秋凍鍛煉,提高機體抗寒能力,無疑對這些病症的發生會起到積極的預防作用,即使患病,症狀也較輕,恢複也較快。

當然,“秋凍”也得有度,不能盲目、過度。“秋凍”看似簡單,如何“凍”得合理、“凍”得適時、“凍”得健康,也大有學問。

“三秋”之凍各有不同

初秋,暑熱未消,還時不時地有幾場“秋老虎”光臨,雖然氣溫開始下降,卻並不寒冷,日夜溫差變化也不是很大,這時無須急忙加衣,“凍一下”無妨。但是夜間入睡一定要注意蓋好被子。秋天夜晚的寒氣與夏夜的涼爽不同,人體在睡眠狀態容易感受風寒。有的人愛開窗而睡,或者未適當添加衣被,很容易受“賊風”侵襲,第二天早上容易感到全身酸痛、疲乏無力、偏頭痛,甚至口歪眼斜、流口水,這是應該盡力避免的。

仲秋,氣溫開始下降,雖涼卻不甚寒,這時是“秋凍”的較佳時期,尤其青壯年,穿衣要有所控製,有意識地讓機體“凍一凍”,以免身熱汗出,傷陰耗氣。但對老年人、小孩及體弱者當是長衣衫上身之時,要注意加減衣服。

晚秋,晝夜溫差變化較大,常有強冷空氣侵襲,以致氣溫驟降,此時若一味強求“秋凍”,不但對健康無益還有害,容易引發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所以,此時要及時、適當地增衣保暖。

另外,秋季晨起忌著涼。從季節變化的角度話保健,秋季早晨起床忌忽視身體著涼。因為,秋晨風涼,人們睡在床上,身體的新陳代謝與各器官活動大大降低,降至隻能維持內髒活動的程度。當然,體溫也有所下降。所以,要依靠被單、毛毯之類保溫。在此情況下,如果一躍而起,沒有披上外衣,跑到室外,很容易受晨風著涼。(來源:《食品與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