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方誌敏1925年回鄉鬧革命 不顧父親求情處死親五叔(2 / 2)

爺爺奶奶結婚是彭湃做的媒

記者:聽說你爺爺奶奶的婚姻還是由有“中國農民運動大王”之稱的彭湃做的媒?

方華清: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江西軍閥朱培德打出“歡送共產黨員出境”的旗號清共,爺爺方誌敏也在“禮送”名單之中。為了便於工作,由彭湃等人做媒,區委批準我爺爺和我奶奶繆敏結為夫婦。這對革命夫婦就是在這樣的白色恐怖形勢下結成誌同道合的人生伴侶的。婚後,他們一共育有5個孩子,分別名叫鬆、柏、竹、梅、蘭。這取自爺爺最愛的一副對聯:“心有三愛,奇書駿馬佳山水;園栽四物,青鬆翠竹白梅蘭”。因為爺爺奶奶各自都在為革命奔波,一家人團聚之日頗少。爺爺方誌敏就義之後,同誌們竟找不出一幀他與妻子或兒女的合影。而鬆、柏、竹、梅、蘭五個孩子中隻有我父親方榮柏(後改名方英)、叔叔方榮竹(後改名方明)和小姑方梅活到了成年,看到了新中國的成立。

記者:方誌敏烈士犧牲後,家人的命運是如何的呢?

方華清:爺爺被捕後半年,也就是1935年6月,奶奶繆敏也不幸被捕,隨後被國民黨當局判了無期徒刑,關押在南昌女子監獄,這裏與爺爺的關押地僅一牆之隔。當爺爺方誌敏望著報紙上奶奶被捕的照片難過時,勸降者不失時機地提出,以跟繆敏見麵作為“發表一個傾向聲明”的交換條件。這當然遭到爺爺的拒絕。1935年8月6日爺爺方誌敏在江西南昌下沙窩英勇就義,年僅36歲。

凶殘的敵人連方家的孩子也不放過,他們派兵到繆家村去抓我父親方英,當時才4歲的三叔方明住在德興的姑姑家,也被押到上饒、弋陽來了。鄉親們為了救出“方誌敏的崽”,不怕受株連,多方奔走,設法營救。由於孩子們實在年幼,無罪可言,敵人也害怕激起民憤,在關押了幾個月之後,由鄉民們具保,不得不釋放了他們。臨走時還要他們“隨傳隨到”。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經項英、陳毅等同誌親自出麵交涉,我奶奶繆敏才被從監獄釋放。閩北省委決定讓她帶兩個兒子去延安,女兒方梅則被寄養在農民家裏。1938年春末夏初,我奶奶帶著我父親和我叔叔,母子三人曆盡艱難,千裏跋涉到達延安。毛澤東在窯洞裏親切接見了我奶奶。談話中,毛澤東笑容滿麵地彎下腰摸著我父親的頭問:“你知道你爸爸是誰嗎?”當時才8歲的父親自豪地抬起頭說:“我爸爸是方誌敏,你還不知道?”毛澤東聽了連連點頭高興地說:“是的,我知道,我知道的!”

老師讓我通讀關於他的課文

記者:你在上學和工作中,大家知道你的特殊身份嗎?這種身份對你的成長之路有影響嗎?

方華清:我至今還記得,在我讀小學三年級時,一次上語文課,學習課文《方誌敏烈士的故事》。老師突然點名讓我上台通讀這篇課文。當我飽含深情地讀完這篇課文時,老師走過來,用一種非常自豪的聲音說:“同學們,你們知道嗎,課文裏的方誌敏烈士,就是方華清同學的爺爺呀!”說完,老師帶頭鼓起掌,同學們也跟著鼓掌。老師和同學們的掌聲讓我開始知道了爺爺方誌敏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知道了他是為了黨的事業和民族解放而犧牲的,爺爺的死比泰山還重。一種自豪感在我的心裏油然而生。